*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12*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中醫康復學導論 ISBN:9787564598945 出版社:鄭州大學 著編譯者:馮曉東 頁數:221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39635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教材以中醫學基礎知識和常用的中醫康復方法為基本內容,共分為四部分。緒論對中醫康復學進行了概述,包括中醫康復學的定義、基本內容、發展簡史、學科特點及與現代康復的關係等,這些理論能夠使學生對中醫康復學有個初步的了解。第一章對中醫基礎理論進行了系統闡述,包括中醫康復基本指導理論:陰陽學說、五行學說、藏象學說、氣血津液學說、經絡學說、病因與發病、病機、防治原則、診法、辯證等,這些理論基礎在促進功能障礙的康復中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第二章對中醫康復常用方法與技術進行了闡述,包括針灸、推拿、中藥、傳統運動療法和其他療法等。第三章對中醫康複發展趨勢進行了總結和展望,包括國家政策的支持、社會的需求、發展的方向等。目錄 緒論一、中醫康復學的基本內容 二、中醫康復學發展簡史 三、中醫康復學的特點 四、中醫康復學與現代康復醫學的關係 第一章 中醫康復理論基礎 第一節 中醫康復基本指導理論 一、整體觀 二、功能觀 三、辨證觀 四、正氣觀 第二節 陰陽學說 一、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 二、陰陽學說在中醫學中的應用 第三節 五行學說 一、五行學說的基本內容 二、五行學說在中醫學中的應用 第四節 藏象學說 一、五臟 二、六腑 三、奇恆之府 四、臟腑之間的關係 第五節 氣血津液學說 一、氣 二、血 三、津液 四、氣、血、津液之間的相互關係 第六節 經絡學說 一、經絡系統的組成 二、十二經脈 三、奇經八脈 四、經別、別絡、經筋、皮部 五、經絡的生理功能及經絡學說的應用 第七節 病因與發病 一、病因 二、發病 第八節 病機 一、基本病機 二、疾病傳變 第九節 防治原則 一、預防 二、治則 第十節 診法 一、望診 二、聞診 三、問診 四、切診 第十一節 辨證 一、八綱辨證 二、氣、血、津液辨證 三、臟腑辨證 四、外感病辨證 第二章 中醫康復學常用方法與技術 第一節 針灸療法 一、毫針刺法 二、灸法 三、拔罐療法 四、刮痧療法 五、其他針法 第二節 推拿療法 一、推拿療法的分類 二、推拿療法的基本要求 三、推拿療法的適應證與禁忌證 四、推拿療法常用的介質 五、推拿療法常用的檢查方法 第三節 中藥療法 一、中藥內治法 二、中藥外治法 第四節 傳統運動療法 一、傳統運動療法的起源 二、傳統運動療法與推拿療法的關係 三、傳統運動療法的分類 四、傳統運動療法的作用 五、常見的傳統運動療法 第五節 其他療法 一、穴位注射法 二、穴位埋線法 三、中藥灌腸療法 四、中藥鼻內吹葯療法 五、中藥塗擦 六、耳穴壓豆法 七、穴位放血療法 八、牽引療法 九、中醫飲食療法 十、情志療法 十一、五行音樂療法 十二、文娛療法 第三章 中醫康複發展趨勢 第一節 中醫康復將強勢崛起 一、國家政策的助推和要求 二、社會需求 第二節 中醫康復未來的發展趨勢 一、中醫康復基礎理論有突破——形成理論框架體系 二、中醫在康復中的核心作用——完善技術方法體系 三、中醫康複診療裝備的研發——奠定科學研究體系 四、中醫康復具獨立執業資格——確立學科專業體系 五、中醫康復能穩步走向世界——規範中醫康復標準 參考文獻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