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裡的來客-蒲圻紡織廠建成遺產調查研究與更新設計 9787577203133 董哲 譚剛毅 賈豔飛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華中科技大學
NT$623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5*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大山裡的來客-蒲圻紡織廠建成遺產調查研究與更新設計
ISBN:9787577203133
出版社:華中科技大學
著編譯者:董哲 譚剛毅 賈豔飛
頁數:256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38411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本書對蒲紡廠的教學實踐做了研究探討:?歷史建築研究性教學研討論文;?蒲紡廠建築遺產教學實錄(細分為調查、研究、設計三個方面);?教學反饋與討論。用圖文並茂的方式展現華中科技大學對於歷史建築教學研究與改革的成果。

內容簡介
本書介紹華中科技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譚剛毅、董哲、賈艷飛等教師在2021—2022年指導華中科技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建築學學生對湖北省蒲圻紡織廠歷史建築進行現場調查研究、遺產價值辨析、更新設計教學的探索。根據國家「新工科」的宏觀戰略,針對現代工業遺產的特殊類型,結合本院對歷史建築課程的研究性教學改革,團隊對蒲紡廠的建築遺產進行了現場調查、學術研究、更新設計三個方面的教學實踐。內容涵蓋社會調查、人類學史的古建測繪和相應的研究、設計教學等。

作者簡介
2020至今,華中科技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建築系,講師。2015 09-2020 08,美國弗吉尼亞大學建築學院,建築環境學博士項目,建築歷史與理論博士。2021 09-2014 12,路易維爾大學美術系,藝術史方向,文學碩士。2007 09-2012 06,天津大學建築學院,建築學學士。

目錄
一、關於蒲紡
二、教學研討
三、蒲圻紡織廠建成遺產的調查與研究
(一)歷史建築測繪圖集
(二)歷史建築調查資料
(三)歷史建築調查實踐報告
(四)蒲圻紡織廠建成遺產的歷史信息、遺產價值、活化策略相關研究
(五)三線建設遺產活化調查的社會實踐報告
四、蒲圻紡織廠歷史建築的更新活化設計
(一)任務書
(二)設計作業
五、教學反饋
六、花絮
七、致謝

精彩書摘
問題: 以蒲紡相關教學為例,您認為建成遺產教學的教學組織應該有怎樣的特色?
譚:在我看來,建成遺產的教學組織與建築設計相關的教學組織其實沒有特別大的差別。它的特色無非就是它所謂的專題性,但我個人認為不應過分強調專題性,因為從大的建築學教育目標來講,我們做這方面的專題訓練,不僅僅或者不全部僅為培養所謂的遺產保護方面的人才。就如建築學其實是一種通過自己的專業知識體系來認知世界的方法一樣,文化遺產保護從認知到設計的教學,實際上是教會學生(或共同探討)認知整個人類文化在建成環境中承載信息——尤其是建造的歷史和智慧——的過程,是讓學生通過文化遺產保護設計學會如何進行廣義的設計。
從這點上講,它其實是小中見大,一通百通。當然,不可能一種類型(專題)或方法就能夠包打天下或者包治百病。這就決定了教學的組織環節特別重要,不但要考慮基礎知識的傳授、現場的調研、價值的認知判斷、相應的保護理念認知、相關案例的研究,*終還要有非常具有創意性的設計轉化,這些過程都必不可少。
在短時間內完成這些教學,需要做到每個環節少而精。要一語中的,讓學生能夠迅速掌握。要深入淺出,同時還不失專業性,在科普性的基礎上有專業性,這就是難點。我個人認為完整的教學組織流程是非常必要的,而不是片面強調某一方面或某一個環節。
董:蒲紡的教學活動雖然分為調查、研究、設計三個階段,但每個階段都是包含觀察、
思考、表達的完整學習過程。現代建成遺產工作往往有其各自的問題與需求,而傳統的教學方法只提供思考這些新問題的出發點。所以,現代建成遺產的教學雖然以完成具體的項目(如測繪實習或畢業設計)為結束,實際卻呈現了一個研究性實踐的開放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針對建成遺產的特徵,通過發散性思維創新教學的目標,制定學習的問題,明確成果的標準。對於教師而言,這也經常是一個摸索和提高的經歷。
現代建成遺產具有豐富內涵,其教學*好由多學科和多背景的成員共同指導。比如,蒲紡的教學團隊成員來自建築歷史與理論、城鄉遺產保護、建築設計實踐、文化人類學等多個領域,在教學中也採取了多學科的研究與表達方法,結合蒲紡的特色達成了深入的教學訓練。
現代建成遺產的教學也具有較強的研究性。
?教師對教學目標、方式、成果的研究和創新。比如,根據蒲紡的建成遺產特徵,我們將測繪調查的教學目標調整為對現代建築設計的逆向學習,從現實、歷史、社會的脈絡思考設計過程。調查時引入全站儀、無人機、掃描儀等數字化手段,並且採用人類學的參与觀察方法研究建築的使用狀況。對於調查的成果,我們探索了以研究為導向的建築圖紙表達,適當引入建築設計實踐的繪圖方式,在圖紙中標註檔案和訪談反映的設計意圖與原狀,並採用圖解和報告的形式進行建築類型、結構、功能的專題研究。
?學生的學習活動本身也是對遺產的研究活動。在蒲紡的教學活動中,我們將建築調查和設計教學轉化為對現代建築類型的研究,將建築學知識的被動式學習轉化為現代建成遺產實踐問題引領下的主動探索。
?教學內容里包含較多的研究性專題討論。在蒲紡的教學活動中,我們組織了一些專題講座與討論,引導學生對三線建設、遺產保護的概念、建成遺產更新設計、人類學的調查方法等進行初步的研究。這些小專題為學生搭建了思考構架,幫助他們自己挖掘和表達蒲紡建成遺產的特色。
另外,現代建成遺產的教學也需要重視和當地社群建立關係。這對於保持師生整個學習過程中的「現場感」非常重要,也有助於拓展後續教學項目。

前言/序言
前言
2021—2023 年,華中科技大學建築系師生對蒲圻紡織廠(下文簡稱「蒲紡」)的歷史建築進行了調查研究與更新設計,試圖以現代建成遺產的保護與更新為框架,探索建築學教學的新方向。這本書是對相關教學成果的總結和討論。
將這樣一本教學研討書的主書名命為《大山裡的來客》,原因有三個層次。首先,作為我們開展研究與設計的對象,蒲圻紡織廠是50 多年前在荊泉山裡興建的一座三線企業。三線建設是我國在20 世紀60 年代中期,為應對波譎雲詭的國際局勢,以備戰為目標在中西部進行的大規模工業遷移和建設活動。在三線建設的二十多年裡,幾百萬工人、幹部、知識分子、解放軍官兵在中西部建起1100 多個大中型工礦企業、科研單位和大專院校,其選址原則就是「靠山」「分散」「隱蔽」「進洞」。作為這1100 余單位的一員,蒲紡由中國人民解放軍原總後勤部於1969 年底在赤壁市南約8 千米的荊泉山區內興建,原稱中國人民解放軍二三四八工程指揮部第二籌建處,落成后很快成為全國*大的化纖紡織聯合企業,並且在軍轉民后一度躋身全國五百強企業。蒲紡廠址毗鄰陸水河和京廣鐵路,逾2 3 平方千米的紡織、針織、絲織、服裝、印染、熱電廠區沿公路線呈馬蹄狀分散在10 平方千米的山區里,總人數近3 萬的職工及其家屬正可謂是大山裡的來客。而大山對於蒲紡而言,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閉塞的環境不但讓蒲紡從20 世紀90 年代起逐漸落伍至破產,而且也成為今天蒲紡產業轉型和遺產活化的一大困難。
將《大山裡的來客》作為主書名的第二層原因,是我們這群來到蒲紡開展教學的師生也可謂大山的客人。作為湖北境內保存較為完好的三線建設遺存,蒲紡多年來都是華中科技大學建築歷史與理論團隊的研究對象。從2021 年夏天開始,結合「古建測繪」 「建成遺產保護理論與案例」「畢業設計」等本科生以及研究生教學課程,我們完成了對蒲紡建成遺產的調查研究與活化設計,我們對於蒲紡的認識也從寥寥無幾逐漸變得豐富和具體。
2021 年夏,作為本科三年級「古建測繪」的一個分隊,建築系師生20餘人前往蒲紡進行歷史建築調查。考慮到三線建設的建成環境特徵,我們挑選熱電廠主廠房、六米橋工人俱樂部、朝陽坪集合住宅三個建築類型作為測繪對象,並在測繪圖的基礎上完成了工業建築遺產的工藝與結構構件調查、俱樂部公共空間日常使用軌跡分析、集合住宅居住戶型與空間改造考現等三個主題的研究。針對現代建成遺產的特點,我們引入檔案研究、口述訪談、生活考現和數字化測繪等調查方法,而且在圖紙表達上借鑒了設計圖紙的部分規範(表1)。2021 年秋,測繪調查的成果榮獲首屆全國大學生歷史建築調研競賽二等獎,而且被赤壁市檔案館收藏展覽。
2021 年冬至2022 年春,華中科技大學成為「全國高校城鄉建成遺產保護『10+』聯合畢業設計」的輪值主辦單位,組織同濟大學、東南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10 所院校的建築學、城鄉規劃、歷史建築保護等專業的學生進行聯合畢業設計。我們以「亦城亦鄉,歷建新生」為主題,將設計題目定為蒲紡的三線現代建成遺產的保護與活化設計,設立熱電廠和六米橋兩個可選片區,和其他院校同時按社會調研、城市設計、建築設計三個階段開展設計教學。2022 年6 月2 日,華中科技大學的7 名學生和其他院校學生一道順利完成了線上畢業設計答辯,其中一位學生的作業獲得了優秀畢業設計的榮譽。
2021 年到2023 年,我們同建築系多位2020 級碩士研究生對蒲紡三線建成遺產進行了建築模式語言、基建處機構史、三線遺產價值、遺產活化策略等主題研究,完成了碩士論文《三線建設企業案例研究——湖北蒲圻紡織總廠》(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23),期刊與會議論文《三線建設的設計實踐與教育培養——以三線建設廠礦基建處建築師口述訪談為線索》(《時代建築》,2022:02)、《蒲紡三線建設工業遺產現狀解析與再利用探究——以蒲紡熱電廠為例》(《華中建築》,2022:04)、《多視角口述歷史下三線建設工業遺產基本價值梳理——以蒲圻紡織總廠為例》(《第五輯中國建築口述史文庫》),併為三線教育空間等其他主題的研究提供了素材。
在2021—2023 年這兩年多的時間里,我們完成了包含調查、研究、活化設計等相對完整的遺產教學周期。在這個周期中,我們始終面對現代建成遺產的問題,為此制定了新的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嘗試了不同的教學組織方式與成果表達的方法,其中關於教學的探索是連續性和實驗性的。經過這些探索,我們認為現代建成遺產可以成為建築學高年級學生綜合性、思辨性、實踐性的統籌教學命題,而且在國家大力倡導文化遺產保護和新工科建設的背景下,為本專業發展提供了一個潛在方向。期望這本書能夠反映我們一些關於現代建成遺產教學的思考、討論與經驗教訓;也期望這本書能夠傳達我們作為拜訪蒲紡三線遺產的客人,從當地人那裡共情到的對過去的執著和對變化的希冀。
我們將《大山裡的來客》作為主書名的第三層原因,即雖然這是一本關於教學研究的書,但每位翻開這本書的讀者都能透過我們的教學或多或少了解這個地方,感受當地人對三線遺產的牽絆,甚至和我們一起思索這些現代建成遺產如何能夠重新煥發活力。從這個角度來說,每位讀者和2021 年的我們以及20 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三線建設者一樣,也是荊泉山的客人。期望客人們到來之後,從大山裡獲得的不只是「靠山」「隱蔽」的歷史,更是走向未來的希望與決心。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