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3*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敦煌寫本齋文所見敦煌民眾的精神世界與日常生活 ISBN:9787573210258 出版社:上海古籍 著編譯者:周尚兵 頁數:681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37353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敦煌齋文應用於齋會中,是設齋之主通過僧人向佛申陳心意的文書。本書上篇為研究篇,主要內容分為三個方面:一是敦煌齋會舉辦過程中的物質流動;二是敦煌百姓通過齋會展示出來的「建福」生活;三是敦煌百姓通過齋文展示出來的「建功」生活。下篇為研究篇所用敦煌齋文的資料彙編。作者簡介 周尚兵,1968年生,湖北公安人。歷史學博士,現就職于山東師範大學歷史與社會發展學院,主要從事隋唐史、敦煌學的教學與研究,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理事。自2007年參与撰寫《山東通史·隋唐五代卷》(增訂本)開始,涉足山東地方史研究領域,已有《隋唐時期山東農業發展的特點》《隋唐時期山東手工行業的特點》《P 3723魯地禮物清單所示唐代山東社會生產》《齊州房氏家族文化研究》等地方史研究論著發表或出版。目錄 研究篇導論 一、關於齋文研究的學術史回顧 二、本課題的研究內容及研究方法 第一章 齋會中的物品流動 第一節 飾華第:齋會道場布置中的物質流動 一、飾華第,嚴綺庭:道場物質的配借與租賃 二、列釋座,建尊容:安佛設座 第二節 齋僧、齋供中的「廚營百味」 一、伯三二三一號《平康鄉官齋籍》所反映的齋僧標準餐 二、「飯資百味」的味道調和 第三節 沐浴身心,焚香設供:齋會中的香湯和焚香 一、中古敦煌百姓所用的焚香品類 二、香湯與中古敦煌百姓的蘭湯浴 第四節 齋會中的石香與藥食 一、野外採集品:敦煌百姓的藥食原料 二、石香與佛事藥食的功用 三、香花與香花供 四、敦煌百姓日常生活中的香事 本章小結 第二章 建福:?生皆苦,惟福是憑 第一節 「苦空」非「苦空」 第二節 神生?土,清昇彼岸 一、神生?土:彌陀信仰與佛教「好死」的彼岸 二、敬重福田,式崇白業:敦煌信?「清昇彼岸」的途徑 三、年年?願,月月傾心:信?積纍福善的日常生活 第三節 生有何歡:信?日常生活中的建福齋會 一、舞席歌筵———慶揚齋會所見百姓生活 二、家傳正信———信?居家生活中的齋會 三、居家者孝悌延遠———齋文所見百姓的家庭生活 四、?原同慶、轉禍祈福———全民齋會中的百姓積福 第四節 建福一日:敦煌民?建福的社邑樣本 一、共作福因:社邑建福活動的制度規定 二、社邑建福活動的具體運作 三、合意同歡,共崇至福:社邑建福活動的本質 第五節 載生品物:祈賽齋會與農牧業生?的節奏 一、中國傳統的農事之神及其祭祀頻率 二、佛教祈農齋會的具體形式 本章小結 第三章 建功:棟梁家國,龜鏡人倫 第一節 應賢與間生:敦煌百姓理想的「明王之化」 一、敦煌齋文中的五百、半千、應賢、間生、間出、千生 二、「應賢」讚頌的對象及其現實觀照 三、明王之治:「應賢」的政治圖景與冥府的「閻王判罰」 第二節 懷百藝以資身 一、弱冠前的「經明行修」 二、成年後的「多藝多能」 第三節 婦德女儀,揚暉素篆 一、齋文所見的「婦德」 二、齋文所見「母儀」「女儀」與婦女的家庭責任 第四節 立功立事:門榮五品,家膺五福 一、家國棟梁之「門榮五品」 二、家國榮光之「家膺五福」 三、百福盈家,福將劫遠 第五節 高門君子,郡邑推賢 一、高門君子在敦煌的文化內涵 二、敦煌百姓的「每習儒風,皆存禮教」 本章小結 結語 齋文的背後:捨得之間 參考及徵引書目 資料篇 凡例 北大敦一九二號《諸文要集》一卷 北敦???一七號背《某僧佛事手帖》 北敦???六二號背《齋儀抄》 北敦?四四五六號背《齋儀要集》 北敦?四六八七號《齋儀要集》 北敦一三六六二號背《齋儀選抄》 伯二?四四號背《諸文集抄》 伯二?五八號《齋文節選》 伯二?五八號背《諸文雜抄》 伯二二五五號背《諸文雜抄》 伯二三一三號背《夫歎齋分?段》 伯二三八五號背《齋儀節抄》 伯二五四七號《齋琬文一卷並序》 伯二五八七號《齋儀節抄》 伯二六三一號《諸雜齋文》 伯二六四二號+伯二六四二號背《齋儀選抄》 伯二六六八號背《嘆德二則》 伯二八二?號《雜齋文一卷》 伯二八五?號《齋意四則》 伯二八五四號《諸雜迴向文》 伯二八六七號《齋琬文·序臨官第三》 伯二九四?號《齋琬文一卷並序》 伯二九九一號《齋儀抄》 伯二九九一號背《齋琬文·悼亡靈第七》 伯三一?六號背《祈雨文》 伯三一一四號背《齋儀抄》 伯三一二九號光道大師《諸雜齋文》卷下 伯三一四九號《齋儀抄》 伯三二三二號《患文》 伯三二六?號《論義文》 伯三二六三號背《新春靈巖建福文》 伯三二七六號背《雜文集抄》 伯三二八二號背《雜齋文》 伯三三?七號《夫嘆齋分?段》 伯三三四六號《諸雜文集》 伯三三六二號背《諸文要集》 伯三四?五號《諸雜齋文》 伯三四九四號《齋儀》 伯三五三五號+伯三五三五號背《雜齋文集》 伯三五四一號《齋琬文選集》 伯三五七五號《齋儀集抄》 伯三六?一號《齋儀·悼亡靈》 伯三七六五號《齋儀抄》 伯三七七?號《雜齋文抄》 伯三七七?號背《雜齋文一卷》 伯三七二二號背《齋儀集抄》 伯三七七二號+伯三七七二號背《齋琬文》 伯三八??號《齋文一卷》 伯三八?六號背《諸文選集》 伯三八一九號+伯三八二五號《齋儀》 俄敦??一四一號《齋文抄》 俄敦?一二??號《諸文要集》 俄敦?一二二八號《二月八日文》 俄敦?二八三二號+俄敦?二八四?號+俄敦?三?六六號+俄敦一二五九五 號+俄敦一二六?五號+俄敦一一七九一號+俄敦一一七六三號+俄敦一二 七六八號+俄敦一一七九?號+俄敦一一八三一號《諸文要集》 俄敦一一二二二號《亡考文》 弗魯格二六三號+弗魯格三二六號《諸文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