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與文明-歐亞非內陸乾旱地域文明論 島田義仁 9787100226707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NT$541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4*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沙漠與文明-歐亞非內陸乾旱地域文明論
ISBN:9787100226707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著編譯者:島田義仁
頁數:285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37514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是近年來人類文明史研究領域中的重量級新作。作者立足於文化人類學的視角,依託歷時三十多年的歐亞非內陸乾旱地域的田野調查結果,系統闡釋了「人」是什麼、人類文明的形成過程、乾旱地域與家畜對人類文明形成的貢獻,提出了全新的人類文明歷史觀,即歐亞非內陸乾旱地域文明論。作者明確指出乾旱地域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並著重申明乾旱地域的家畜資源是早期人類文明形成的原動力的新觀點。

作者簡介

包海岩,2015年畢業於日本名古屋大學,獲得文化人類學博士學位。現執教於呼和浩特民族學院民族學學院。長期從事內陸乾旱地域畜糞文化研究。論文「TowardsaTheoryofDungCulture:AnInnerAsianCaseStudy”刊載於NomadicPeoples24卷第1期,還有《畜糞民間醫療——以內蒙古錫林郭勒盟為例》《東亞內陸乾旱地域畜糞文化研究動態》《畜糞名稱體系——以內蒙古錫林郭勒盟為例》《草原生態智慧中的畜糞利用》等20餘篇畜糞文化主題論文。

目錄

序言 人類文明的悖論
第一章 對地球人類學的立場
一 「完美的人」思想和地球人類學的人類觀
二 地球人類學的先驅和?哲郎的風土文明論
三 再次考察京都學派的生態人類學
四 柏格森的創造生命進化論
五 季風型風土之稻作文化研究
六 列維-斯特勞斯的結構主義和巴朗迪埃的政治人類學
第二章 撒哈拉文明與撒哈拉以南非洲文明
一 摩洛哥行記——撒哈拉文明的一大據點
二 撒哈拉文明——貿易與綠洲的多部族文化
三 尼日河內陸三角洲的國際化(多部族)文明——撒哈拉南部的巨大泛濫平原地區
四 撒哈拉以南非洲畜牧民建立的國際化王國——在雷布巴的研究
五 撒哈拉以南非洲文明的發現
第三章 歐亞非內陸乾旱地域的人類生活的基本結構
一 歐亞非內陸乾旱地域文明
二 全球乾旱地域的分佈
三 草原地區形成的狩獵文化和畜牧文化
四 乾旱地域和發展種子作物農業的地域
五 灌溉文化的文明形成力
六 畜牧文化的文明形成力
七 乾旱地域的多樣性結構
第四章 歐亞非內陸乾旱地域的四種文明類型
一 畜牧能源撐起的歐亞非全球化運動
二 歐亞非內陸乾旱地域的四種生態學類型
三 歐亞非內陸乾旱地域的四種文明類型
四 基於歐亞非內陸乾旱地域文明論的進一步擴展
第五章 歐亞非內陸乾旱地域文明與人類歷史
一 人類的形成與乾旱地域——人類直立行走與地球環境的乾旱化
二 人類在地球上的擴散運動與乾旱地域
三 人類文明的形成與乾旱地域——家畜文化和城市國家文明的形成
四 近代文明的誕生——以海洋為中心的物流和軍事體系
五 生命與人類歷史的新模式——人類的空間性與時間性運動構成的歷史
六 地球文明時代的課題
參考文獻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