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界我來過 肇毅 樊宗昌 9787559485861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江蘇鳳凰文藝
NT$432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5*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這世界我來過
ISBN:9787559485861
出版社:江蘇鳳凰文藝
著編譯者:肇毅 樊宗昌
頁數:400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36274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 成長勵志:致敬那飛揚的無悔青春!
一群初入校門的醫學生,他們或懵懂、或熱血、或世故也都對未來充滿了幻想和期待。自小失去母親、立志要做醫生的江蕙,出身優渥、沒心沒肺的張甜,熱愛音樂卻考進醫學院的張樂他們在飛揚的青春里,享受過愛情和友情的幸福,也經歷了無措的生離與死別。咽下酸澀也甘甜的成長果實,他們最終走上醫生的崗位,勇敢面對人世間更多的生離死別,也迎接各自的人生挑戰。
※ 醫學科普+心理療愈:我們該如何面對疾痛?
「病不在你身上,你怎麼知道痛?!」當疾病襲來,伴隨的總是憂患與無助。
小說從醫生的視角,描繪了救治患者的不同故事:火車上突然呼吸心跳停止的老太,做了手術卻疑神疑鬼癌症轉移的主婦,通過單位體檢發現腫瘤的記者,不願給兒女增添負擔而不肯手術的大爺,有錢有閑卻被盡孝「綁架」的孤獨老人
遭受疾痛的創傷,病人會有什麼樣的反應?
看著生病的親人,作為家屬又該如何撫慰?
這些具有真實原型的救治歷程,希望為廣大讀者提供一個參考答案,給予一份行動指引。
※ 重新審視醫患關係:共享生命的平凡與偉大
醫院,人世百態的聚集之所。醫患關係,當下難解的社會議題。
作者以三十年從醫經歷為原型,直面紛繁複雜的人性之網,直擊患者的恐懼、渴望和需要,探索真實可靠的醫患關係——
在生命的裂縫下,我們必須握住彼此的手,共同面對痛苦,一起走過暗夜,相信陽光會在每個裂縫中散落,人世間總有美好撲面而來。
※ 若你慶幸,這世界我來過;就不辜負,那永恆的離開。

內容簡介
* 一段成長勵志的青春故事,一個醫生眼裡的真實世界,以人間熾熱抵禦命運悲歡。
這是一部展現當代醫生工作、生活、情感歷程的長篇小說。作者從自己從醫三十年的真實經歷出發,圍繞著外科醫生、醫科大學教授胡戈夫婦的一線工作,交織著醫科大學江蕙、張甜、張樂等一眾青春活力的醫學生的校園生活,細溯了從醫學生到醫生的成長過程,以及救治患者的種種經歷。書中穿插著許多醫患故事,有生離死別、悲歡離合,有英勇無畏、艱難前行,展現了一個真實的一線醫護的世界。
* 一種全新形式的醫學科普,釐清誤區,普及正確的醫學觀念。
小說以文學的形式,一方面傳遞先進的醫學人文觀念,如腫瘤患者的心理療愈、器官和遺體捐獻、生前預囑、安寧療護等當代先進的醫學理念及實踐經歷;同時,科普實用的醫學急救常識,如心肺復甦,呼吸道異物導致窒息,燙傷處理
* 重新審視醫患關係,生動詮釋行醫哲學:「有時治愈,常常幫助,總是安慰」。
小說以一線醫生親身經歷為原型,袒露醫生眼裡的真實世界,探索生理和心理的雙重「救治」,希望與讀者分享:我們該如何面對疾痛與生死?白色不冰冷,做熾熱的救贖者!

作者簡介
肇毅,醫學博士,南京醫科大學外科學教授,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江蘇省人民醫院)外科主任醫師。
樊宗昌,計算機軟體專業,自由音樂人,歌手。

目錄
開 局| 醫者不自醫?渡人難渡己
開學季| 醫學,一門道德的技藝
開學第一課| 遠方的媽媽
食堂事件| 治人先治己
初入愛河| 我為什麼來到這裏
玄武湖畔| 你倆還真是天生一對
深 愛| 秋日的私語
逛街奇遇| 今天你是英雄
蘇州行| 我那時只想到救人
再回首| 青蔥歲月
教師節| 像大體老師一樣閃光
暑期社會實踐| 在「生」的時間發出光和熱
江蕙第一次生病| 這就是命吧
第一次生病後| 閃亮的日子
親愛的小孩| 媽媽我愛你
江蕙第二次生病| 這世界我來過
特殊求救| 治病先治心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善始善終
小甜甜| 敬畏生命
重 生| 假如明天離開人世
安寧療護| 生如夏花絢爛,死如秋葉靜美
武漢抗疫| 誰是英雄
畢業季| 沒有硝煙的戰場

精彩書摘
重生|假如明天離開人世
已經到了秋天,落葉鋪地的季節,負責打掃報社大院的阿姨前腳才掃過,後腳就又落了很多。阿姨停下來抬頭看看樹,然後低頭繼續往前掃著,沒有回頭。乾淨的路面上撒著幾片剛剛落下的葉子,阿姨面前的路還很長。
楊秋看了看隨身帶的相機里的照片,非常滿意的一張,心裏想著該給這張照片取什麼名字。「秋風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忽然,腦子裡冒出這句詩,想不起是誰的詩句了,遂腦子裡轉啊轉,看看還能想起什麼跟秋有關的詩句,「柔條紛冉冉,落葉何翩翩」
楊秋一邊想著還能記起來的古詩詞,一邊感慨歲月不饒人,記憶力衰退了許多。
走進辦公室,大傢伙都在閑聊,看到楊秋進來,各自打了招呼。
楊秋把相機里剛拍的照片給大夥看,讓大家幫取個名字,大家七嘴八舌地說著,一時還沒一個統一的大家都認可的,各自取笑對方,時不時一陣鬨笑。楊秋看看大家,自己也笑了:這麼一堆搞文字的在一起,都找不出一個好名字。他搖搖頭,徑直回到自己的辦公桌前坐下。
一個密封的文件袋擺在辦公桌的醒目位置,拿起一看,是體檢報告。報社對員工還是非常關愛的,每年都會安排所有員工到市第一醫院進行健康體檢。
「今年體檢報告出得挺快嘛,你們也拿到了吧?」楊秋一邊撕開文件袋一邊問著。
「拿到了也看過了,就是我那血脂還很高,而且脂肪肝也比頭兩年明顯!」大嗓門編輯李力率先回答。
「血脂高沒關係的,把你那堆肥肉減掉肯定就沒事了!」高偉平時也總是嘲諷李力那身膘,但無論叫他管住嘴還是邁開腿都很難。「不過血脂高總比我這血壓高要好得多!」高偉補充一句,「老楊你說對不對?」
隔了好一會兒,楊秋還是沒有搭話,兩人發現楊秋看著體檢報告愣在那裡。「老楊你怎麼了?體檢有問題嗎?」
楊秋回過神來:「噢,是的!糟糕了!」
「怎麼回事?」兩人衝到楊秋背後。
體檢報告上赫然寫著:「胰腺佔位,直徑37 5px,建議進一步增強CT檢查。」
「那趕緊到醫院進一步檢查,不能耽擱!」兩人幾乎異口同聲。
楊秋進了家門。「你今天破天荒了,竟然按時回家!」愛人王雨從廚房探出頭來。楊秋並沒有搭話,垂頭喪氣,無精打采地一屁股坐在沙發上。
王雨一看這情形,擦乾手走出廚房坐在他旁邊:「你今天這是怎麼了?」
楊秋從包里把體檢報告拿出來,翻到那一頁遞到王雨面前。
「胰腺佔位!這要緊嗎?」王雨驚異地瞪大眼睛。
「估計就是癌吧!」楊秋猛然把頭靠在沙發背上。
「你不要緊張,我想不一定有什麼大問題吧,明天我陪你去市一院進一步檢查,再請專家看一下。」
晚飯沒吃幾口,楊秋就撂下了筷子。「你這樣可不行!不加強營養身體肯定吃不消的!」王雨關心道。
「我一直很自信自己的身體狀況,生活習慣還算健康,不抽煙、不喝酒,也經常運動,只是因為職業原因有時會熬熬夜。我家裡又沒有癌症家族史,我怎麼會得這病呢?!」
「好了!先不多想,明天查過說不定沒什麼大問題呢!去年我們單位小李,你認識的,體檢還不是懷疑是肺癌,結果吃了兩個禮拜消炎藥肺部陰影就消失了,虛驚一場!他當時把後事都交代好了。」王雨把楊秋抱在懷裡,撫摸著他的臉龐。
結婚二十多年,楊秋一直感到非常幸福,王雨很善解人意,此刻,他感到她的臂彎是如此溫暖,是一個避風的港灣。
飯後洗漱完,楊秋走到陽台,看著燈火輝煌的遠方,連碩大的廣告燈箱都彷彿是照片里不可或缺的景物。城市一下子安靜了,不遠處小區的池塘水面倒映著燈光,樹影婆娑,三兩個人在慢慢地散著步,多麼美好的畫面,他不由得心裏感慨,真是一時一個心境。平時自己回來都忙著整理稿子,又或者忙著準備第二天採訪的資料,連這種安靜下來看看夜景的時間似乎都沒有,更沒有發現美其實隨時都有,只要能靜下來心去發現。楊秋搖搖頭,又低下頭,忽然發現是時候思考這些問題了,糊裡糊塗地活到現在。想到這兒,不禁啞然失笑。
膠片插到讀片燈箱上,光線從膠片背後透過來,蒼白凄厲,有點刺眼,讓人不願直視。楊秋焦慮地坐在醫生辦公桌旁的椅子上,等待宣判,王雨同樣緊張地靠在楊秋身旁。只有短短几分鐘時間,但確實漫長。專家醫生滿臉凝重,用筆指在病變處,對身旁的兩個年輕醫生——看樣子應該是研究生——說:「你們看,這個就是病變,增強后明顯強化,邊界不是很清楚。」
專家看完片子后說:「你這胰腺上長了腫瘤是確定的,必須住院手術,沒什麼可考慮、可商量的!住院后我們會給你安排再做個全身腫瘤掃描,一種叫PET-CT的檢查,這樣可判斷是否伴有其他部位的轉移。」
楊秋目光獃滯,對專家的話沒有做出任何回應。
王雨問道:「主任您看,這腫瘤是良性的還是惡性的?」
「不手術沒辦法確定,但從CT片子上看惡性的可能性很大。」主任的回答直截了當。
王雨的臉一下變得慘白,身體晃動了一下,楊秋也一下子崩潰了。王雨扶他站起來,但他雙腿無力。王雨推開診室門,喊陪他們來的楊秋同事小張一起幫忙。小張一看就清楚是什麼情況了,兩人一起把楊秋攙扶出診室,坐在候診區的椅子上。旁邊的病人和家屬用異樣的眼光看了看楊秋,竊竊私語。
三個人坐在椅子上,好久沒講話。王雨的雙手握著楊秋的一隻手,輕輕撫摸著。小張的一隻手搭在他的肩膀上。空氣沉悶,令人窒息,令人絕望。過了好一會兒, 夫妻二人才似乎回到了現實世界,小張禁不住問道:「楊主任是什麼情況?」王雨把醫生的話大致複述了一遍。
因為楊秋是主任特需門診的最後一個病人,他們看完后已是黃昏,病人慢慢散去,整個樓層只有一個保安和保潔還在忙碌著。王雨和小張攙扶著楊秋離開門診大樓,楊秋的內心充滿無助。
回家的路上,大家都沒有言語,楊秋透過車窗向外望去,再熟悉不過的道路街區,他卻感到是個陌生的世界,一連串的「為什麼」浮現在腦海:為什麼我會得這個病?為什麼偏偏是我?為什麼老天對我如此不公?是不是因為我工作太過投入,沒有保證充足的睡眠?是不是我的飲食不夠規律?營養不夠均衡?怨天尤人、自責自悔的情緒籠罩全身。雖然楊秋沒問醫生自己還能活多久,但從醫生的表情里能看出問題的嚴重性,想到醫生的診斷,好像一場噩夢。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