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的形式-當代詩歌批評的意義與位置 張桃洲 9787532958061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山東文藝
NT$458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3*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思想的形式-當代詩歌批評的意義與位置
ISBN:9787532958061
出版社:山東文藝
著編譯者:張桃洲
叢書名:新時代文學批評叢書
頁數:273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36080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為張桃洲的文學批評論文集。共收錄了三十篇,基本上與「當代詩歌批評」有關,集中地呈現了作者對這一論題的思考。或種種關乎詩歌批評的議題,既有宏觀的掃描與辨析,又有針對具體議題的剖解;或以當代詩歌批評中具有代表性的批評家、著作入手,通過闡發、評述他們的見解與批評視角,力圖勾畫作者置身其間的批評場景;或運用作者所秉持的批評理念和眼光,對近些年的詩歌現象和個案進行評析。內容豐富,富於創見。

作者簡介

張桃洲,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詩歌研究中心專職研究員。主要從事中國現當代詩歌研究與評論、中國現代文學及思想文化研究。出版《現代漢語的詩性空間——新詩話語研究》、《語詞的探險:中國新詩的文本與現實》等論著。獲首屆唐弢青年文學研究獎、北京市第九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第二屆「教育部名欄·現當代詩學研究獎」等。

目錄

第一輯 批評中的議題
從邊緣出發:範式轉換與視野重構
——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新詩研究與批評
重思新詩的「標準」
現代美育視域下的詩教
詩歌史的功用
反思新詩史上的命名現象
詩歌批評的位置
由批評而學術:當代文學研究的重新確立
重審1990年代詩歌的意識與觀念
第二輯 批評的場景
《詩探索》與中國當代詩歌理論批評的進展
「非詩意」的詩史及其書寫
——《中國當代新詩史(修訂版)》的問題與方法
走向哲學的詩性探詢
——吳思敬詩歌批評的意義
語-生命本體論的活力及限度
——陳超與中國當代詩歌批評
新詩史建構中的問題意識
——《現代漢詩的百年演變》的啟示
詩歌生態的全景式觀照
——《朦朧詩后先鋒詩歌研究》的詩史價值
映照漢語詩歌的近景與遠景
——由西渡《壯烈風景》說開去
當代詩歌的微觀歷史
——與《抒情的盆地》相關的話題
通往一種開放的社會-文本詩學
——姜濤詩歌批評的創造性貢獻
思想的形式:斷片書寫的可能
——兼論李心釋的詩歌批評
第三輯 批評中的現象
如何講述百年新詩的故事
今天怎樣研究穆旦?
論鄭敏在中國新詩史上的位置
日常生活的沉思
——《菠菜》的內蘊及指向
「以千萬道閃電在一個詞語上縱深」
——朱朱詩歌的多重向度
新世紀詩歌的變與不變
——以馮晏、啞石、臧棣為例
詩意潮汐的寬闊與美麗
——第八屆魯迅文學獎詩歌作品述評
輕盈的形象和聲音
——新銳詩人三題
極限中的迂緩
——「70后」詩人長詩寫作一瞥
附錄 拆解與還原:從隱喻後退
——蘇珊·桑塔格的方法
文化研究的多重路徑
——凡勃倫的啟示
學者的絮語
——《易堂尋蹤》的意緒與筆致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