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購物車是空的!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商品庫存不足留言
編輯推薦詩意的文思,動情的文筆,年代的跨度,用包含著日記、書信、散文、隨筆、政論和雜感等的豐富體裁形式呈現出來,猶如一幅幅宏闊而精美的歷史畫卷,徐徐展開作者的心路歷程和社會理想的形成軌跡,具有極強的親歷感、在場感。尤其是斯拉夫派和西方派的思想對峙章節,當時活躍的俄國大知識分子們在回憶錄中紛紛亮相,得到了十分傳神的描寫和群體塑像的再現,使得這部個人自傳具有了思想史活化石的珍貴意義。本版系巴金與臧仲倫先生的合譯本,具有極高的版本價值,尤其是巴金翻譯中參考多種原本,為中譯本加了大量註釋,對閱讀本書大有益處。世界回憶錄文學的傑作十九世紀俄國生活的百科全書「我每天翻譯幾百字,我彷彿同赫爾岑一起在十九世紀俄羅斯的暗夜裡行路」巴金先生誕辰120周年珍藏版 具有極高的版本價值「俄國社會主義之父」赫爾岑在十六年「四處漂泊期間從無數隨想中沉澱下來的思想」
內容簡介《往事與隨想》是「俄國社會主義之父」赫爾岑耗時16年寫成的一部不朽自傳,也是世界回憶錄文學的傑作。全書用編年結構,從作者在襁褓中經歷1812年莫斯科大火寫起,記述了俄國抗擊拿破崙的衛國戰爭、十二月黨人起義、19世紀40年代俄國知識界的思想論戰、1848年的歐洲革命、俄國農奴制的廢除、60年代的民粹派運動等半個世紀俄國和西歐的重大歷史文化事件。深情的講述,詩意的文思,動情的文筆,猶如一幅幅壯闊而精美的歷史畫卷,展開作者的心路歷程和社會理想的形成軌跡——少年時期的幻想、青年時期的希望、青春歲月的豪邁,監獄和流放的動蕩、家庭的變故、生命的傷痛、與朋友的爭論、與敵人的鬥爭等情節,用包含著日記、書信、散文、隨筆、政論和雜感等的豐富形式呈現出來,具有極強的親歷感、在場感。尤其是斯拉夫派和西方派的思想對峙章節,當時活躍的俄國大知識分子們在回憶錄中紛紛亮相,得到了十分傳神的描寫和群體塑像的存檔,使得這部個人自傳具有了思想史活化石的珍貴意義。本版系巴金與臧仲倫先生的合譯本,具有極高的版本價值:1928年2月,年輕的巴金在法國買到一部《往事與隨想》,便喜歡不已。這部書伴隨著他一生的創作歷程,啟發了晚年《隨想錄》的寫作,被巴金稱為自己的老師。雖然《往事與隨想》另有兩種譯本(其中一種是巴金的續譯),但從文筆上講,巴金的文筆與赫爾岑最為相得益彰,尤其是巴金翻譯中參考多種原本,為中譯本加了大量註釋,對閱讀本書大有益處。1, 《往事與隨想》並不是連貫地寫成的;某些篇章之間相隔好幾年。 因此書中處處都留下寫作時期的時代色彩和各種情緒的痕?,——我不想抹掉它。2, 我住在倫敦櫻草山附近一個偏僻地方,遙遠、濃霧和我自己的 心愿把我同全世界隔絕。 在倫敦我沒有一個親近的人。 有一些人,我尊敬他們,他們也尊敬我,可是沒有一個親近的人。 一切來來去去的人,同我交往的人都在從事一種共同的利益、全人類的事業,至少是全民族的事業;我和他們的交誼可以說是沒有私人感情的。 ——歲月過去了, 沒有談過一句我想談的話。3, 我決心寫下來;可是一個回憶喚起了幾百個別的回憶;一切舊的、半遺忘了的都復活了:少年時期的夢想,年輕人的希望,青年時期的大?,監獄與流放———這些並不曾在心靈中留下半點痛苦的早年的不幸,像春雷一樣一下子過去了,這一聲霹靂使年輕的生命 煥發青春而且更加堅強了。4, 凡是屬於個人的東西都會很快地消失,對於這種消逝只好順從。 這不是絕望,不是衰老,不是凄涼,也不是淡漠;這是白髮的青春,恢復健康的一種形態,或者更恰當地說,就是恢復健康的過程。 人只能用這個方法忍受某些創傷。5, 人有時感到空虛、孤獨。 但這又怎樣呢? 人們想保存一切:要薔薇,也要雪;他們希望在一串串熟了的葡萄旁邊開放著五月的鮮花!6, 我們並不祈禱,我們從事寫作。 寫作就是我們的禱告。也許,二者的結果 是一樣的,不過現在我們談論的不是這個。7, 誰不知道老年多麼近似童年? 仔細看看,就不難發現在生命全盛時期的兩頭,連同它那用鮮花編成的花冠和用荊棘做成的荊棘冠,連同它的搖籃和棺材,類似的時代常常重複,而主要點又是如此相像。 青年時期還不曾有過的事物,它已經喪失了;青年時期毫無個人考慮所幻想的事物,也 同樣沒有個人考慮地從烏雲和霞輝里現出來更加光輝,更加寧靜。8, 我還模糊地記得大火的痕?,這些痕?一直保留到二十年代的初期:沒有窗框、沒有屋頂的燒毀了的大房子,塌了的牆,圍在籬笆裏面的廢墟,上面堆著的爐子和煙囪的殘餘。9, 莫斯科大火,波羅丁諾戰役、別列津納河戰鬥、佔領巴黎,這些故事都是我的搖籃曲,我的兒童故事,我的《伊里亞特》和《奧德賽》。10, 人們回憶他們的童年,回憶當時的悲歡,經常露出一點寬大的笑容,彷彿他們要學《聰明誤》里的索菲亞·巴甫洛夫娜那樣裝腔作勢, 說「幼稚!」好像他們後來變得更好了,感覺更強、更深了。11, 一個人一步不停地迅速朝前走去,不在中途停留,也不考慮什麼的時候,他沒有走到懸崖,也不曾摔傷脖子的時候,他總以為他的生活還在前面,他看不起過去,也不會重視現在。 然而在春天的花朵被經驗摧殘、夏日的熱情給經驗冷卻了的時候,在他懂得他的生活雖然還在繼續,其實已經完結的時候,那麼他對那些歡樂的、溫暖的、美好的童年回憶就會有不同的看法了。12, 大自然會使用經常不斷的詭計和巧妙的節約辦法,它把青春給人, 可是它又把長成的人據為己有;它拖住他走,把他纏在社會關係和家庭關係的網裡面,這些關係的四分之三都是不由他的意志決定的;當然他也使自己的行為帶有他個人的性質,可是他屬於他自己的卻要少得多; 他個性中抒情的成分減弱了,因此感情和歡樂也減弱了——除了智慧和意志以外,一切都減弱了。13, 從這裏可以看到周圍十五里的景色;微微翻騰的麥浪無邊無際;各種各樣的莊園和有白色教堂的村莊到處都看得見;五顏六色的樹林形成了一個半圓形的框子,莫斯科河像一根淺藍色絲帶在它中間穿過。 大清早我在樓上我的房間里打開窗, 我眺望,我傾聽,我呼吸。14, 我很少看見比瓦西里耶夫斯柯耶風景更優美的地方。15, 我非常喜歡那條通到宅子跟前的陰涼的林蔭路和旁邊那個荒蕪了的花園;房子倒塌了,從門廊的一個裂縫裡長出來一棵纖細、苗條的白樺樹。16, 我經常大清早出去,走到樹林里,走進密林里,儘可能走得遠些,我躺在樹下,大聲讀著劇中對白, 把這裏當作波希米亞樹林17, 除了放炮外,還有一樣娛樂我對它的熱愛始終未變,那就是——鄉村夜景;現在和那個時候一樣,這樣的夜晚對我依然是虔誠、寧靜和詩的時刻。 我生活中最近一些明凈的時刻里有一次使我記起過去鄉村的夜晚。 太陽莊嚴地、光輝地漸漸下落到一個火海里,溶化了。18, 我們騎著騾子,從弗拉斯卡提到羅馬,我們要經過一個小村莊;有些地方已有燈光閃爍,萬物都很幽靜, 騾蹄聲音清脆地踏在石頭上,新鮮的而且有點潮濕的風從亞平寧山吹過來。 我們走出了村子,看見一尊小小的聖母像立在一個壁龕里,面前點著一盞燈;農家姑娘收工回來,頭上還包著白頭帕,她們跪在像前唱起了禱告詩,一些過路的吹木笛討飯的山地牧民也同她們一起唱著。 我的心給深深地打動了,我很受感動。19, 牧人把他的長鞭子抽得響,吹起他那支樺樹皮做的笛子;牛羊的叫聲,回來的畜群的哞哞聲、咩咩聲和過橋的雜沓聲,狗邊叫邊追趕一隻失散的羊,這隻羊足步有些呆板地跑著;隨後從地里回來的農家姑娘的歌聲越來越近了——可是小路向右轉了彎,歌聲又遠去了。大門吱地響了一聲,男孩、女孩從房子里跑了出來,迎接他們的牛羊;勞動結束了。20, 孩子們在街上、在河邊玩,他們的聲音清脆地蕩漾在河面上和晚霞中;空氣里摻和著禾捆烤乾房的焦味;露水開始在田地上漸漸地鋪起來,像煙一樣;風吹過樹林發出一種聲音,彷彿樹葉給煮沸了;遠處的閃電顫抖著,用一種快要消失的、閃爍的淺藍色光照亮了四周21,讓《往事與隨想》算清個人生活的帳,而且作為個人生活的總目吧。 剩下來的思想就用到事業上去;餘下來的力量就投到鬥爭中去。
作者簡介亞歷山大·伊萬諾維奇·赫爾岑(1812—1870)作家,思想家,革命家,學者,政論家,俄國自由出版發行業的創始人,畢生致力於探索社會主義的理想世界,曾在歐洲創辦《北極星》雜誌和《鐘聲》報,對托爾斯泰的平民觀產生重要影響。列寧稱讚他是「舉起偉大旗幟反對沙皇專制的第一人」,在「為俄國革命的準備發揮了巨大作用」。作為一位文學家,赫爾岑以獨特的文體著稱,代表作有《誰之罪?》《偷東西的喜鵲》以及集日記、書信、散文、隨筆、政論雜感於一體的巨型回憶錄《往事與隨想》。兩位:巴金(1904—2005)中國現代作家、翻譯家、編輯家。原名李堯棠,字芾甘,1904年出生於四川成都。主要作品有《滅亡》《家》《春》《秋》《愛情的三部曲》《憩園)《寒夜》《隨想錄》等。譯作有《我的自傳》《父與子》《處女地》《快樂王子集》等。曾任文化生活出版社總編輯、《收穫》雜誌主編。中國作家協會主席、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其著譯結集為《巴金全集》《巴金譯文全集》。臧仲倫(1931—2014)文學翻譯家,北京大學教授。195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俄羅斯語言文學系,1957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俄語系研究生班。著有翻譯通史專著《中國翻譯史話》。譯作有《驛站長》《雙重人格》《克萊采奏鳴曲》《暴風雪》《舞會之後》《大雷雨》《白痴》《罪與罰》《被侮辱與被損害的人》《死屋手記》《卡拉馬佐夫兄弟》等。
精彩書評《往事與隨想》可以說是我的老師。——巴金我每天翻譯幾百字,我彷彿同赫爾岑一起在十九世紀俄羅斯的暗夜裡行路——巴金《一封信》赫爾岑是一位偉大的生活導師。赫爾岑是一個整體的自然力,需要整體地接受他,包括他的優點和缺點,他的預言和錯誤。您在閱讀赫爾岑的過程中總會激動興奮,閱讀之後您總會醍醐貫耳,更有力量。 ——盧那察爾斯基我們沒有過比這更敏銳更聰明(這是兩種不同的東西,並不是總能相容的)的作家了。在這光彩奪目的輝煌之中,包含了多少真誠和溫情!——我們誰也取代不了他。 ——屠格涅夫《往事與隨想》對時間的處理又使得它超越了文學文本的「個體性」要求,趨向對生命和生存的哲學認知。——臧仲倫雖然《往事與隨想》另有兩種譯本(其中一種是巴金的續譯),但是從文筆上講,巴金的文筆與赫爾岑最為相得益彰,更要注意的是巴金翻譯中參考多種原本,為中譯本加了大量註釋,這對於閱讀本書大有益處。——周立民(巴金故居紀念館常務副館長)《往事與隨想》是一部不朽的傑出自傳藉助這部巨著,赫爾岑也把自己的偉岸身影投射在了俄國歷史的大背景中。——劉文飛(俄國文學研究者、首都師大教授)
目錄上卷自序第一卷 育兒室和大學(1812—1834)第一章 我的保姆和 La grande armee——莫斯科大火——我的父親見拿破崙——伊洛瓦依斯基將軍———同法國戰俘一起旅行—— 愛國主義——卡·卡洛——共同管理產業———分產———樞密官第二章 保姆們的議論和將軍們的閑談——不明不白的身份——俄國百科全書派——寂寞無聊———女僕房和門房———兩個德國 人———功課和閱讀———教義問答和福音書第三章 亞歷山大一世逝世和十二月十四日———精神的覺醒———恐怖主義者布肖———柯爾切瓦的「表姐」第四章 尼克和麻雀山第五章 家庭生活的細節———俄國的十八世紀的人———我們家裡的一天———客人和 habitues———仲倫倍格———隨從和其他的人第六章 克里姆林宮部———莫斯科大學———化學家———我們———馬洛夫事件———霍亂———菲拉列特———孫古羅夫案———瓦·巴謝 克———列索夫斯基將軍第七章 課程結束———席勒時期———青春的初期和藝術家的生活——— 聖西門主義和尼·波列沃依補遺 亞·波列查葉夫第二卷 監獄與流放(1834—1838)第八章 預言———奧加略夫被捕———火災———一個莫斯科的自由主義 者———米·費·奧爾洛夫———墓地第九章 逮捕———見證人———普列契斯千斯基警察分局辦公室———家 長作風的審判第十章 在望台下面———里斯本警察長———放火犯第十一章 克魯季次營房———憲兵的故事———軍官們第十二章 偵訊———大戈里曾———小戈里曾———斯塔阿爾將軍———索科 洛夫斯基———判決第十三章 流放———市長———伏爾加———彼爾姆第十四章 維亞特卡———大人的辦公室和飯廳———基·雅·丘菲亞耶夫第十五章 官吏們———西伯利亞總督———一個貪得無饜的警察局長——— 一個「恭順的」 法官———一個燒烤的縣警局局長———一個傳 道的韃靼人———一個女性的男孩———土豆的恐怖及其他第十六章 亞歷山大·拉甫連季葉維奇·維特別爾格第十七章 皇位繼承人在維亞特卡———丘菲亞耶夫的下台———我調到弗 拉基米爾———縣警局局長審理案件第十八章 弗拉基米爾生活的開始第三卷 克利亞茲瑪河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