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上卷 (第三版) 張少康 9787301349915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北京大學
NT$477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5*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上卷 (第三版)
ISBN:9787301349915
出版社:北京大學
著編譯者:張少康
頁數:432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36072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中國古代文學理論批評是古人對文學創作的歷史發展規律和藝術創作經驗的總結,有別於西方文學理論批評。作者把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的發展分為古代和近代兩大階段,五個時期:先秦萌芽產生期、漢魏六朝發展成熟期、唐宋金元勝利擴展期、明清繁榮昌盛期和近代中西結合期。本書共三編十四章,論述了從先秦、漢魏六朝到唐代的文學理論批評。作者長期從事中國文學理論批評的研究與教學,認真吸取了現有批評史的研究成果,在體例安排、內容取捨、觀點評價方面有獨到之處,尤其注重對文學內容批評史上的重點部分提出自己的看法,探討各個不同時期的重要文學內容批評家對批評史發展所做的主要貢獻,進而總結帶有規律性的問題。

目錄

前言
第一編 中國文學理論批評的萌芽和產生——先秦時期
概說
第一章 先秦的文學觀念和文學理論批評的萌芽
第一節 先秦的文學觀念
第二節 文學理論批評的萌芽
第三節 詩、樂、舞三位一體與「詩言志」的提出
第二章 孔子和儒家的文學觀
第一節 孔子以「詩教」為核心的文學觀及其對《詩經》的批評
第二節 孟子「與民同樂」的文學觀及其文學批評方法論
第三節 荀子對儒家文學思想的繼承與發展
第三章 莊子和道家的文學觀
第一節 老子的「大音希聲,大象無形」論
第二節 莊子崇尚自然、反對人為的文藝美學思想
第三節 莊子「虛靜」「物化」的藝術創作論
第四節 莊子「得意忘言」論及其對文學理論批評的影響
第五節 莊子文藝思想的浪漫主義和象徵主義特徵
第四章 先秦百家爭鳴中的其他重要文學思想流派
第一節 墨家的功利主義文學觀
第二節 商鞅、韓非的法家文學觀
第三節 《易傳》文學觀的特色
第四節 《楚辭》的「發憤抒情」說
第二編 中國文學理論批評的發展和成熟——漢魏六朝時期
概說
第五章 兩漢經學時代的文學理論批評
第一節 西漢前期的道家文學觀與司馬遷的「發憤著書」說
第二節 封建正統文藝觀的確立——從《禮記·樂記》到《毛詩大序》
第三節 儒家「定於一尊」與揚雄、班固的文學理論批評
第四節 王充真、善、美相統一的文學觀
第五節 王逸對《楚辭》的評論與東漢後期文學理論批評的發展
第六章 魏晉玄學與文學理論批評的新發展
第一節 玄學的興起與文學觀念的變遷
第二節 曹丕《典論·論文》的時代意義
第三節 嵇康的《聲無哀樂論》及其在六朝文論發展中的意義
第四節 陸機《文賦》論文學的構思與創作
第五節 葛洪倡導繁富奧博的文學觀與美學觀
第七章 玄佛合流與南朝文學理論批評的繁榮
第一節 佛教的流行及其對文學理論批評的影響
第二節 沈約與聲律論的歷史地位
第三節 對文學特徵的探討與文筆之爭
第四節 「芙蓉出水」與「錯采鏤金」
第八章 劉勰及其不朽巨著《文心雕龍》
第一節 劉勰的生平思想與《文心雕龍》的寫作
第二節 《文心雕龍》的文學思想體系
第三節 《文心雕龍》在中國文學理論批評發展史上的地位與作用
第九章 鍾嶸的詩論專著《詩品》
第一節 鍾嶸的生平思想及《詩品》的寫作
第二節 鍾嶸以「直尋」為核心的文學思想
第三節 鍾嶸對歷代五言詩人的評價
第十章 顏之推與北朝的文學理論批評
第一節 尚質與尚文兩種對立的不同思潮
第二節 北朝的文學理論批評
第三節 顏之推調和南北的文學思想
第三編 中國文學理論批評的深化和擴展——唐宋金元時期
概說
第十一章 初盛唐的文學理論批評
第一節 反齊梁文風中的兩種不同傾向
第二節 劉知幾《史通》對文學理論批評發展的影響
第三節 陳子昂的興寄論與風骨論
第四節 李白崇尚自然清新的詩歌理論
第五節 殷璠的興象論和王昌齡的詩境論
第六節 杜甫的《戲為六句》及其論詩歌創作之「神」
第十二章 皎然、白居易與中唐詩歌理論的發展
第一節 皎然《詩式》與中唐對詩歌意境特徵的探討
第二節 白居易的詩歌理論
第三節 元稹的詩論與「元和體」的文學思想
第十三章 唐代古文理論與韓愈、柳宗元的文學思想
第一節 唐代古文理論的產生與發展
第二節 韓愈的文學思想
第三節 柳宗元的文學思想
第十四章 司空圖與晚唐五代的文學理論批評
第一節 晚唐五代文學理論批評的幾個主要流派
第二節 司空圖論詩歌的「味外之旨」「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第三節 晚唐五代的詩格和詩句圖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