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樂圓融-北宋士大夫的精神世界 邢爽 9787519472986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光明日報
NT$604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3*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憂樂圓融-北宋士大夫的精神世界
ISBN:9787519472986
出版社:光明日報
著編譯者:邢爽
叢書名:光明社科文庫
頁數:248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34676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全面闡釋了北宋士大夫堅守儒家核心價值觀念回應佛教的挑戰,從身心修養、哲學思辨、個體安頓三個層面展現了其文化自信的狀貌和內在邏輯。北宋士大夫重新高舉儒家內聖外王、憂樂圓融的道德價值圭皋、開啟了修儒家之本、以儒釋佛的文化自覺,彰顯了北宋士大夫傳承儒家精神傳統的文化擔當。本書還探討了范仲淹、周敦頤、二程、蘇軾等北宋士大夫代表的圓融精神、超越境界的人格表現,闡釋了理學發生階段士風的轉變與思想學術轉型之關聯。唐宋之際,中國文化思潮的演進過程,既全面展現了儒家士大夫吸納佛家思想充實儒學,回擊佛家挑戰的文化自覺,也印證了中國傳統哲學「內在超越」的精神特徵。

作者簡介

邢爽,女,吉林省長春市人。2015年6月畢業於湖南大學嶽麓書院,獲哲學博士學位,現為長沙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幹教師。主要從事中國思想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先後在《中國社會科學報》《湖南社會科學》《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求索》《湖南日報》等報刊發表論文多篇。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一、解題及研究範圍說明
二、選題背景與研究意義
三、研究現狀與資料述評
四、研究內容與創新、不足
第二章 從澆漓靡風到聖賢氣象
第一節 唐末、五代士人的澆漓靡風
一、忠義之風蕩然無存
二、縱情享樂、遁跡世外之風盛行
第二節 北宋士人的聖賢氣象
一、心憂天下、尚志節
二、尋孔顏樂處、適意自得蔚為風氣
第三節 從澆漓靡風到聖賢氣象之時代思潮背景
一、社會的轉型與士大夫政治地位的提升
二、儒學的中衰與佛學思潮的「乘虛而入」
小結
第三章 佛學與北宋士大夫精神氣象轉變之關聯
第一節 北宋的佛學精神
一、入宋后佛教的恢復與禪宗的再興
二、禪宗的心性思想
三、北宋智圓、贊寧、契嵩等高僧對儒、釋的調和
第二節 北宋士大夫與佛禪之關涉
一、北宋士大夫的排佛之勢
二、北宋士大夫的學佛之風
三、北宋士大夫倡「天下無二道」的文化自覺
第三節 北宋士大夫儒佛會通的理論背景
一、儒佛人性與佛性的相互吸納
二、儒佛生命價值與生死苦樂的殊途同歸
三、儒佛社會倫理與入世、出世理論的融合統一
第四節 北宋士大夫佛學與士風轉變之關聯
一、佛禪悟入本體的思維模式對士大夫理性精神的敦促
二、佛性的內在超越對士大夫主體自覺實踐精神的催發
三、佛教理想人格對士大夫精神境界的提升
小結
第四章 北宋士大夫「儒佛交融」的精神理路
第一節 北宋士大夫的「圓融精神」
一、「圓融精神」的來源
二、「圓融精神」的表現
第二節 北宋士風的轉變與思想學術之關係
第三節 理學的發生與佛學之因緣
第四節 佛學向儒學的靠攏
小結
第五章 范仲淹與佛學
第一節 范仲淹理學先驅之地位及其對理學的實際貢獻
一、范仲淹與北宋士風的轉變
二、范仲淹對後輩理學重要人物的識拔
三、范仲淹對儒學精神的復興
四、范仲淹對理學思想上的實際貢獻
第二節 范仲淹對佛學的服膺及與其學術思想上的關聯
一、范仲淹與佛禪的淵源
二、「先憂後樂」與「憂樂圓融」
三、「孔顏樂處」向「心性之學」的轉變
第三節 范仲淹受佛禪影響的人格精神
一、追求和踐行大乘菩薩道「悲心宏願」的最高境界
二、吸收佛禪「無」之境界,詮釋「有無之境」的完美統一
三、為後來士人樹立「寵辱不驚」的獨立人格典範
小結
第六章 周敦頤與佛學
第一節 周敦頤與僧人的交遊
第二節 周敦頤理學思想與佛學的聯繫
一、周敦頤著作思想的佛教來源考釋
二、「實理之誠」與「理事交徹」
三、「窗前草不除」與「無心是道」
四、「艮卦」與《法華經》
第三節 周敦頤受佛學影響的精神世界
一、「明通公溥」的君子人格
二、「孔顏樂處」的境界追求
三、「無欲主靜」的修為方法
小結
第七章 二程與佛學
第一節 二程對佛學的雙重態度
第二節 二程理學對佛學思想的吸收
一、二程「理之本體」與佛學之「理」本體論
二、二程對佛學心、性、情論的批判與吸收
三、二程受佛禪影響的「識敬存之」「涵養須用敬」的修養工夫
第三節 二程受佛禪影響的精神世界
一、程顥浸潤佛學之精神境界
二、程頤出入佛學之精神氣象
小結
第八章 蘇軾與佛學
第一節 蘇軾與佛教的因緣
第二節 蘇軾思想上與佛學的關聯
一、蘇軾受佛教影響的輪迴說和鬼神觀
二、圓融無礙與蘇軾的「立朝大節」
三、「平常心是道」與蘇軾的「性情合一」說
四、「精靈妙透」的完美人格
第三節 「悟而未悟」,復歸儒學精神
小結
結語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