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4*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新華社經濟隨筆.第一輯 ISBN:9787516673881 出版社:新華 著編譯者:新華通訊社 頁數:234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34947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中國經濟增長潛力幾何?如何看待中國物價運行態勢?如何防範化解地方債務風險?中國製造如何保持競爭力?促進青年就業如何打開新空間? 本書講述每時每刻都在發生的經濟故事,直面海內外對中國經濟運行的關切問題,幫助廣大幹部群眾更好把握中國經濟運行的大邏輯,增強對中國經濟行穩致遠的信心和實幹苦幹的鬥志。內容簡介 讀懂中國經濟,不僅需要分析一組組數據構成的賬面,也要在企業車間、街巷商鋪、田間地頭觀察人面、市面、基本面,講述每時每刻都在發生的經濟故事,感悟發展的溫度和脈動。 新華社於2024年2月開設「新華社經濟隨筆」專欄,通過短小精悍、生動鮮活的文章,將新華社記者採訪調研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思傳遞給讀者,在娓娓道來中講清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硬道理,用鮮活小故事詮釋中國經濟大主題。 本書不僅收錄了「新華社經濟隨筆」專欄在2024年一季度發布的25篇稿件,還收錄了一季度新華社經濟報道的兩個重要專題——兩會中國經濟九問九答和經濟熱點問答,幫助廣大幹部群眾更好把握中國經濟運行的大邏輯,增強對中國經濟行穩致遠的信心和實幹苦幹的鬥志。作者簡介 新華通訊社,簡稱新華社,是黨的新聞輿論工作重鎮,是中國國家通訊社和世界性通訊社,承擔集中統一發布中國黨和政府權威新聞的重要職責。新華社建立了覆蓋全球的新聞信息採集網路,構建了多語種、多媒體、多渠道、多層次、多功能的新聞傳播體系,集通訊社供稿、網路媒體、經濟信息、報刊發行、商業圖片、印刷出版、投資管理等於一體,每天24小時使用15種語言向全世界8000多家新聞機構用戶提供文字、圖片、圖表、音頻、視頻等全媒體產品。目錄 新華社經濟隨筆經濟的韌性在時間里 拆開中小企業的數字化「錦囊」 在「市面」中見世面 從「一機難求」說開去 「新三樣」逆襲的啟示 共赴中國經濟更好「風景」 城在更新,鄉在振興 從新能源汽車暢銷歐洲說起 800米的經濟文化巨變 中國春節,為世界經濟注入暖意 透過「人氣」看旅遊 義烏老闆娘的新本領 中國車市「開門紅」,汽車產業能否駛上快車道? 從多個維度感受外貿暖意 在車間里觸摸新質生產力脈動 一口「高原鍋」帶來的欣喜 在東北經濟新變化中見潛力 優化營商環境是一項「永不竣工」的工程 陝北小米的新味道 全國用水「賬單」的變與不變 西部山城成為「毛絨玩具新都」的啟示 跨國公司高管們的中國之行意味著什麼 從「油改電」看新能源市場「新藍海」 敏感、敏銳、敏捷在博鰲亞洲論壇上感受企業家精神 空中快線連繫「山海情」 專題一 兩會中國經濟九問九答 中國經濟增長潛力幾何?——兩會中國經濟問答之一 如何看待中國物價運行態勢?——兩會中國經濟問答之二 中國如何防範化解地方債務風險?——兩會中國經濟問答之三 應對現實挑戰,中國製造如何保持競爭力?——兩會中國經濟問答之四 如何增強民營企業「獲得感」?——兩會中國經濟問答之五 促進青年就業,怎樣打開新空間?——兩會中國經濟問答之六 如何看待中國外貿發展形勢?——兩會中國經濟問答之七 如何看待當前中國引資態勢和未來前景?——兩會中國經濟問答之八 設備更新和消費品換新將如何撬動內需大市場?——兩會中國經濟問答之九 專題二 經濟熱點問答 西方經濟學模型為什麼不靈 中國出境游回暖但歐美目的地為何遇冷? 中國市場為啥讓人「離不開」「捨不得」? 對中國經濟「唱衰論」如何被反覆證偽 德國企業為啥不信「去風險」說教 WTO服務貿易國內規制生效意義幾何 中國科技創新力何以閃耀世界 什麼是中國經濟的真實敘事——訪英國倫敦經濟與商業政策署前署長羅思義 黃金與比特幣價格大幅波動為哪般? 西方將「新三樣」貼上產能過剩標籤目的何在 日本結束負利率政策對經濟有何影響 德國企業為何如此青睞中國市場 西方炒作「中國產能過剩」,用心何在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