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倫理評估框架研究 王少 9787576511024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同濟大學
NT$382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5*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科技倫理評估框架研究
ISBN:9787576511024
出版社:同濟大學
著編譯者:王少
頁數:185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34453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科技倫理評估框架研究》旨在構建科技倫理評估框架。科技倫理評估框架是一套成形的、處於合理張力下的倫理原則、規範的組合和運行機制,該框架能夠將科技評估的各項要素納入其中,並通過合理配置要素、促進要素之間發生正向的相互作用以實現運轉,從而全面系統地規制科技活動和科技評估對象。
首先,《科技倫理評估框架研究》結合理論論證和實證分析,闡述了科技倫理評估的理論內涵、實踐情況和評估框架的構建思路,並在此基礎上初步構建了一個科技倫理評估框架。
其次,《科技倫理評估框架研究》通過問卷調查、訪談和個案研究的方式檢驗和完善了科技倫理評估框架。
最後,《科技倫理評估框架研究》對科技倫理評估進行了哲學反思。
《科技倫理評估框架研究》可作為科技評估工作者的參考用書,同時可以為科技倫理研究者提供資料和理論支持。

作者簡介
壬少,哲學博士,同濟大學副教授,博士生導師,同濟大學黨內法規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軟科學研究會理事,上海市自然辯證法研究會監事,上海市法學會紀檢監察學研究會理事。主持省部級課題4項,發表CSSCI期刊論文40餘篇。

目錄
前言
第1章 緒論
1 1 研究緣起
1 1 1 研究背景
1 1 2 研究意義
1 2 研究綜述
1 2 1 研究梳理
1 2 2 總結分析
1 3 研究路徑
1 3 1 研究思路
1 3 2 研究方法
1 4 路線框架
1 4 1 技術路線
1 4 2 總體框架
第2章 科技倫理評估的理論內涵
2 1 基本認識
2 1 1 相關概念的辨析
2 1 2 評估的本質要求
2 2 理論基礎
2 2 1 道德理論的介紹
2 2 2 理論基礎的選定
2 3 標準選定
2 3 1 評估標準來源
2 3 2 確定評估標準
2 4 理論內核
第3章 科技倫理評估的制度考察
3 1 法規研究
3 1 1 國內外法規考察
3 1 2 法規啟示與分析
3 2 判例研究
3 2 1 國內外判例考察
3 2 2 判例啟示與分析
3 3 比較分析
3 3 1 法律文化的比較
3 3 2 整合借鑒的方法
3 4 實踐經驗
第4章 科技倫理評估框架的構建
4 1 構建思路
4 1 1 框架的構建方法
4 1 2 框架的基本組成
4 2 評估主體和評估客體
4 2 1 評估主體的確立
4 2 2 評估客體的定位
4 3 程序標準
4 3 1 評估程序的建立
4 3 2 評估標準的內容
4 4 構建框架
第5章 科技倫理評估框架的完善
5 1 路徑方法
5 1 1 問卷調查的路徑
5 1 2 個案研究的方法
5 2 問卷調查
5 2 1 問卷設計與統計
5 2 2 結果分析與啟示
5 3 個案研究
5 3 1 個案選擇的理由
5 3 2 處理程序和內容
5 4 總體完善
5 4 1 權利保護的完善
5 4 2 責任承擔的完善
第6章 科技倫理評估的哲學反思
6 1 科技與公平
6 1 1 科技與公平的基本關係
6 1 2 公平是科技的價值基礎
6 1 3 科技對公平的不利影響
6 1 4 為了「公平」的反思
6 2 科技與權利
6 2 1 科技與權利的基本關係
6 2 2 科研自主權的重要地位
6 2 3 科研自主權的內涵闡釋
6 2 4 為了「權利」的反思
第7章 結語
附錄
附錄一:圖表目錄
附錄二:公眾科技倫理選擇問卷
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科技評估是遵循一定的原則和標準,運用規範的程序和方法,對科技活動及其有關行為和要素開展的專業化評價和諮詢活動[參見《科技評估基本術語》(Q/NCSTE1001-2018)]。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於2016年12月頒布的《科技評估工作規定(試行)》將科技評估的目的定位為:「優化科技管理決策,加強科技監督問責,提高科技活動實施效果和財政支出績效。」2021年2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科技成果經濟價值評估指南》更是直接聚焦評估科技成果的經濟價值。由此可見,當前的科技評估以效果和效益為主要導向,忽視了倫理在科技活動中的重要價值。儘管當前一些科技項目可行性評估會考慮人體研究倫理、動物倫理和環境倫理問題,但總的來說,科技倫理的目的和價值並沒有很好地滲透到科技評估中。
科技評估是對科技活動「是」與「非」、「好」與「壞」的評價,前者屬於事實判斷,後者則是價值判斷,科技評估內在地包含事實和價值兩個維度。效果導向的科技評估指向事實維度,而倫理導向的科技評估指向價值維度。科技評估應當從注重事實評估向事實評估與價值評估並重發展,這一思路尤其與綠色發展理念相契合。2022年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強科技倫理治理的意見》,指出「開展科技活動應進行科技倫理風險評估或審查」,科技倫理評估的重要性得以凸顯。
本書旨在構建科技倫理評估框架。科技倫理評估框架是一套成形的、處於合理張力下的倫理原則、規範的組合和運行機制,能夠將科技評估的十大要素?納入其中,並通過合理配置要素、促使要素之間發生正向的相互作用以實現運轉,目的在於從倫理角度全面規制科技活動和評估對象。首先,本書結合理論論證和實證分析,闡述了科技倫理評估的理論內涵、實踐情況和評估框架的構建思路,並在此基礎上構建了一個科技倫理評估框架。其次,本書通過問卷調查、訪談和個案研究的方式檢驗和完善了建成的評估框架。最後,本書對科技倫理評估進行了哲學反思。
本書闡釋了科技倫理的概念、分類和性質,比較了倫理評估、評價和科技倫理評估等概念內涵,闡述了科技倫理評估的本質要求及其關鍵點和運行機制,從而全面剖析了科技倫理評估的概念內涵。本書梳理了倫理評估的相關道德哲學理論,結合研究目的和科技倫理研究的論證模式,將「顯見義務論」作為科技倫理評估的理論基礎,並提出將「顯見」科技倫理原則作為科技倫理評估標準的主要內容。為發現評估標準的選定方法,本書概述了科技倫理原則的一般理論和觀點,並基於科技倫理評估的交叉研究屬性,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論證評估標準既應包括「顯見」的科技倫理原則,還應該包括與之相應的特定法律權利。基於上述分析,本書系統總結了科技倫理評估理論內涵的核心內容。
本書基於科技倫理評估是一種制度行為的思路,以及出於考察制度中受尊重的科技倫理原則和被保護的法律權利的目的,將制度考察作為本書中實證研究的主要方法。本書以美國、歐盟、日本和中國的科技倫理法規政策作為制度考察的主要對象。為深入探查科技活動中法律權利和科技倫理原則之間的對應(相關)關係,本書以美國、歐盟和中國提及「科技倫理」關鍵詞的判例為制度考察的另一對象。由於考察的制度資料多為法律資料,本書在分析各國法律文化背景差異的基礎上提出了整合借鑒制度資料的方法。本書在整合分析考察結果后得出了影響科技倫理評估的國情因素、制度中法律權利享有主體和倫理原則約束對象的情況及科技倫理評估標準具體組成內容等實踐經驗。
本書在理論內涵分析和制度實踐考察的基礎上,著手構建科技倫理評估框架。本書確定了框架構建的基本思路是以倫理治理為邏輯主線,圍繞選定的「顯見」科技倫理原則與相應法律權利結合組成的評估標準,建立主體在正當的評估程序中對客體實施評估的框架。具體構建路徑是:確定評估框架中的五大評估主體及其地位和行動方式;確定評估框架中的評估客體及其與評估對象之間的關係;確定在各類科技活動中法律權利和「顯見」科技倫理原則之間的合理組合作為評估標準;建立以四步驟法和權利保護導向為主要內容的正當評估程序。本書最後以圖示的形式呈現科技倫理評估框架。
本書對科技倫理評估框架的檢驗和完善圍繞評估標準和倫理治理展開。本書通過問卷調查和訪談探明公眾和特定主體所尊重的倫理原則和重視的法律權利以完善評估標準;通過個案研究探查最新科技倫理案例的處理程序和處理方法中關於權利保護和責任追究的有益經驗,以之與建成的科技倫理評估框架作比較,完善框架的倫理治理。本書將完善的建議分成具體和總體兩個層面,總體上的建議主要是:在將科技倫理困境分為真性困境和假性困境、將治理對象的責任承擔分為外部責任和內部責任的基礎上,指明如何完善技倫理評估框架中的權利保護和責任承擔機制。
本書對科技倫理評估的哲學反思從科技倫理評估為了「什麼」出發,並在其中對科技倫理評估的概念、必要性作補充論證,為更進一步完善「怎麼做」提供支持。評估標準是科技倫理評估的核心,也是評估的依據和準繩,本書選擇科技與公平、科技與權利兩個基點進行分析——公平和權利都是評估標準的重要內容。本書從闡明科技與公平之間的關係出發,論述了公平是科技的價值基礎、科技對公平的不利影響兩大問題,進而提出四項使科技倫理評估符合公平原則的建議。本書論證了科技與權利之間的價值一致性關係,提出科研自主權是科技倫理評估中的首要權利的觀點,闡釋了科研自主權的內涵,並在分析論證的基礎上指出科技倫理評估為了「權利」而應當注意的四個問題。
基於科技評估應當堅持事實判斷和價值判斷並重的思想,本書致力於從倫理角度研究科技評估問題。本書所構建的科技倫理評估框架將科技倫理要求貫穿科技評估全過程,該框架能夠為評估者(評估機構或專家組等)提供決策參考,為開展科技活動的組織和人員勾畫清晰的行為邊界。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