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解研究.2023年第2輯 (總第104輯) 王利明 9787510939488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人民法院
NT$432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3*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判解研究.2023年第2輯 (總第104輯)
ISBN:9787510939488
出版社:人民法院
著編譯者:王利明
頁數:238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34738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判解研究》是中國人民大學民商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主辦的面向海內外公開發行的全國性法律專業連續出版物。《判解研究》2023年第2輯繼續秉持「加強判解研究,推進司法改革」的宗旨,立足於審判實踐和相關法律、司法解釋的研究,為理論與實務構建了對話的橋樑,積極推動國家法制建設與法學研究的發展。 本期分為專論、法官論壇、數字法學專題等專欄。本輯法官論壇欄目為讀者呈現兩篇融貫比較法理論與本土實踐的佳作。陳現傑法官聚焦產品責任規則的解釋適用,周寓先法官圍繞實踐中爭議頻發的「合同條款附條件」問題進行探討;本輯數字法學專題中,丁文嚴研究員通過對涉數據既有裁判路徑的反思,建議引入系統觀念以建構更為科學的司法裁判方法論。雷志富博士通過剖析演算法價格歧視的形成機理與可規制性,指出個人信息保護模式存在規制範圍有限、規制重點偏離等缺陷,提出應轉向更為直接有效的演算法治理模式。本輯亦關注文藝作品中的名譽侵權認定、物權內容法定的界定、公司司法解散的完善以及碳排放權交易等傳統民商法領域問題。

目錄

◇專論
可預見規則判斷標準的動態體系論
——以《合同編通則解釋》第63條為中心
◇法官論壇
產品質量法修正與產品責任解釋適用的若干問題
「若非則不履行義務」約定真實意思辨析
——生效合同中條款是否可能附條件
◇數字法學專題
數據司法裁判路徑的觀察、反思及拓補
在線糾紛調解中人工智慧應用的限度與規制
演算法價格歧視規制模式的轉變:從個人信息保護到演算法治理
◇法學專論
動態系統論視域下文藝作品的名譽侵權責任
——民法典第1027條的解釋論及實證研究
董事對第三人責任的建構
——新公司法第191條評析
◇判例評析
物權內容法定與「不動產轉讓限制約定」的效力
——以「城開公司訴崑山市國土局案」為例
公司司法解散的認定要素辨析及制度完善思考
——基於司法實務視角的現行立法評析
碳排放權交易機構的性質與責任探究
◇域外傳真
韓國業務執行指示人制度及對我國立法的啟示
◇海外判例選介
醫生的信息告知標準之重構:新加坡的Hii chii Kok案評釋(下)
編輯后語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