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4*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可行能力與正義-以阿馬蒂亞.森為中心 ISBN:9787302643661 出版社:清華大學 著編譯者:李嫺靜 頁數:182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34450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正義是人類社會最關注的價值訴求之一。199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馬蒂亞·森(Amartya Sen)在對古典功利主義和當代羅爾斯等人的理論質疑中,提出了基於可行能力進路的正義理論。本書致力於研究阿馬蒂亞·森基於可行能力的正義思想。 在森看來,我們研究正義的目的應當是減少現實生活中所存在的明顯的非正義,而公正並非僅僅與制度有關,它最終是與人們的生活方式相關。因而,森主張,我們應當從人們可以過上的實際生活和享有的實質自由的角度來看待、理解公正。森所提出的基於可行能力進路的正義理論是近半個世紀以來西方正義理論發展中的新進路和新成就。這種正義理論採用比較現實主義的研究方法,以人們的可行能力為信息基礎,以開放的中立性為客觀性要求,以社會選擇理論為踐行依據,以民主作為實現全球正義的途徑,致力於通過公共討論來減少並防止社會不公正現象,是一種「接地氣」的現實主義正義觀。目錄 第1章 引言1 1 研究背景及文獻綜述 1 1 1 森的人生經歷及其追尋正義的緣由 1 1 2 研究意義 1 1 3 國內研究文獻綜述 1 1 4 國外研究文獻綜述 1 2 本書思路及主要內容 1 2 1 研究方法與行文思路 1 2 2 主要內容概覽 1 2 3 主要創新點 第2章 可行能力進路的提出與發展 2 1 可行能力進路的提出 2 1 1 對功利主義、福利主義和羅爾斯的平等觀的批判 2 1 2 基本可行能力觀的首次提出 2 2 功能性活動與可行能力 2 2 1 利益、福利和個人優勢 2 2 2 測量和排序 2 3 可行能力的適用性與有限性 2 3 1 檢視「福利作為信息基礎」 2 3 2 福利、主體性與自由 2 3 3 批評與辯護 2 4 可行能力在測評生活水平方面的應用 2 4 1 論一般生活水平觀 2 4 2 生活水平的測度與評價 2 5 可行能力與平等 2 5 1 平等的評估域 2 5 2 總和、平等主義與效率 2 5 3 對平等的訴求 2 5 4 對可行能力之不可操作性的批判 2 6 可行能力進路所面臨的支持與批判 2 6 1 狹義的詮釋與廣義的詮釋 2 6 2 新的可行能力學說 2 6 3 中間狀態與可行能力 第3章 基於可行能力進路對羅爾斯正義論的批判 3 1 正義的評判標準 3 1 1 基本善與正義的兩個原則 3 1 2 可行能力的內涵與特徵 3 2 羅爾斯與森有關基本善與可行能力的爭論 3 2 1 殘疾人是否應該參與制定社會正義原則 3 2 2 基本善與人際差異性 3 2 3 可行能力與完備性學說 3 3 森對先驗制度主義的批判 3 3 1 森對先驗制度主義之不可行性的批判 3 3 2 森對先驗制度主義之冗餘性的批判 3 3 3 森對先驗制度主義之封閉性的批判 第4章 可行能力進路下的正義論 4 1 正義的信息基礎:可行能力 4 1 1 理論溯源 4 1 2 可行能力作為信息基礎的優越性 4 1 3 自由是不是越多越好 4 2 正義的客觀性要求:開放的中立性 4 2 1 位置相關的客觀性 4 2 2 開放的中立性 4 3 正義的踐行依據:社會選擇理論 4 3 1 社會選擇理論與倫理傳統的融合 4 3 2 理性與社會選擇 4 3 3 社會選擇理論對森的正義理論的意義 第5章 全球正義與貧困 5 1 全球正義的實現路徑:公共理性 5 1 1 公共理性與政治激勵機制 5 1 2 新聞媒體的作用 5 1 3 李光耀命題 5 1 4 實現全球正義的途徑 5 2 消除社會非正義:以貧困問題為例 5 2 1 判定貧困的方法 5 2 2 絕對貧困與相對貧困 5 2 3 貧困的實質 5 2 4 貧困與社會支持 第6章 可行能力進路下的正義論之優勢與局限 6 1 基於可行能力進路的正義論的優勢 6 1 1 可行能力視角的優勢 6 1 2 開放的中立性的優勢 6 1 3 社會選擇理論的優勢 6 2 基於可行能力進路的正義論的局限 6 2 1 對過程公平的指導力較弱 6 2 2 測量與評價的難度 6 2 3 客觀性與主觀性的平衡 參考文獻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