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3*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歷史文化中的中華民族共同體100講 ISBN:9787010262925 出版社:人民 著編譯者:全國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辦公室 北京師範大學史學理論與史學史 頁數:439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34093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簡體書】 歷史文化中的中華民族共同體100講 787010262925 全國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辦公室 北京師範大學史學理論與史學史 內容簡介 本書以「歷史文化中的中華民族共同體」為主題,選擇100個中華民族的歷史話題,闡釋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的過程,剖析中華民族從歷史走向未來、從傳統走向現代、從多元凝聚為一體的發展趨勢。意在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理論成果為指導,闡發中華民族形成和發展的道理、學理、哲理,講好中華民族共同體故事,引導各族幹部群眾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堅定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高度認同。目錄 中華兒女大團結的廣闊舞台尊重歷史,重視史學,守護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統一是中華民族歷史發展的必然要求 當代中國的重大國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歷史內涵和現實意義 「各民族共同促進歷史前進」是歷史上民族關係發展的主流 正統論:深入理解中國文明的關鍵概念 □(特殊字體)國墓地:西周時期各民族交流融合歷史的縮影 羌——遊走在商周之間的少數族群 大夷——華夏文明發展與中華民族形成的關鍵動力 從「諸夏」到「華夏」 民族交融的結晶——晉文公 「蠻夷戎狄」是中華民族的重要構成 來自「蠻夷」之地的博雅君子——季札 一次失敗叛亂造成的華夏文化大傳播——王子朝奔楚 春秋時期華夏認同形成與發展的原因 楚莊王的政治文化認同與其歷史意義 戰國中山王:崇尚儒學的彬彬君子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 秦始皇「書同文字」 周、秦兩次一統:推動中華文明不斷發展壯大 孔子對邊地民族知識的積極學習及其「夷夏」觀念 天下一家:先秦時期的天下觀念 「傳國後嗣,世名忠孝」——從金日磾看歸漢匈奴人對中原的認同 解憂公主:心系西域,為國解憂 維護漢與匈奴安定團結的王昭君 西域都護:守衛西域,建設邊疆 《史記》民族史傳的創立與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 少數民族內遷與民族融合 十六國時期北方少數民族正統觀的嬗變 披覽史書,振興儒學——十六國時期各民族政權的鏡史之道 十六國時期的史學發展與大一統歷史觀的廣泛傳播和深刻認同 苻堅的民族政策 北魏的歷史記憶整合與國家認同建構 北魏孝文帝及其改革 天下一道——酈道元《水經注》的大一統歷史撰述旨趣 《魏書》的大一統歷史觀 爨碑:「南碑瑰寶」載春秋 冼夫人:「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文化結構的更新 各民族共同開發江南 被突厥尊為「聖人可汗」的隋文帝 民族交融與隋唐大運河 唐太宗「華夷一家」的民族政策 《步輦圖》:「和同為一家」的真實寫照 唐蕃會盟碑:漢藏民族友好的歷史見證 炫動的樂舞——從隋唐樂舞看民族交融 胡旋舞:絲路樂舞藝術的瑰寶 「回鶻衣裝回鶻馬」:唐代民族交融的見證 沙陀人建立的後唐為何能紹唐正統? 從可汗到皇帝的耶律阿保機 從唐代的蕃兵蕃將看大一統思想 《隋書》相安共處的民族政策主張 隋唐典籍中的「三交」書寫 唐修八史:民族大融合的重要記錄 「御撰」《晉書》如何總結十六國歷史進程 唐修《周書》的恢宏格局和民族見解 「中華與夷狄同」——從唐代名相杜佑的民族關係理念說起 唐朝的世界性 變奏中的歷史——從分立走向統一的五代十國 鑄山煮海,舟車往複——五代十國時期南方各經濟區域的發展及聯繫 五代至清中葉統一多民族國家曲折發展中內蘊的必然統一性之分析 契丹民族的歷史文化認同與遼朝的建立 「羌漢彌人同母親」——党項人的歷史文化認同 女真的歷史文化認同與金朝的建立和發展 遼金西夏對於統一多民族國家發展的貢獻 歐陽修的正統觀念與宋代民族史觀的理性傾向 互市——宋代的榷場 司馬光如何闡述「華夷兩安」的民族關係思想 「涼州會盟」與《薩迦班智達致蕃人書》 元代回回史家察罕與《歷代帝王紀年纂要》 《經世大典》:元修大型政書體現高度認同 元修三史與民族交融的新進程 譯書活動與文化認同 互市——明代的馬市 康雍乾盛世的文化成就 錫伯族西遷 新疆紅錢——新普爾錢 歷史文化認同與封建社會後期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發展 從清代「方略」看清朝統治者的民族觀 「清三通」:古代制度史收官巨著 《一統志》:元明清三朝大一統觀念的縮影 清代邊疆史地之學:統一多民族國家深入發展的歷史見證 「歇家」:青藏地區與內地貿易的紐帶 陳連升父子與沙角之戰 「固結人心為第一要義」——清末張蔭棠整頓西藏事務之策 近代中華民族概念是如何產生與發展的? 《新中華民族主義》 第一次國共合作是如何推動中華民族共同體發展的? 學術研究推動近代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深化 「中華民族是一個」——顧頡剛、傅斯年如是說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東北抗日聯軍 回民支隊 第二次國共合作是如何推動中華民族共同體發展的? 抗日歌曲對強化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具有什麼影響? 愛國華僑陳嘉庚 如何認識毛澤東的中華民族觀? 近代以來民族觀念的變化與民族融合的發展 以史為鑒,「走好中國道路」 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 參考文獻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