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4*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證券領域內幕交易犯罪的認定規則及刑事辯護要點 ISBN:9787519788575 出版社:法律 著編譯者:柏利忠 何川 頁數:275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33703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內幕交易罪的特殊性既體現在內幕交易行為領域的專業性,也體現在內幕交易罪犯罪構成的模糊性(比如「利用」要件是否必要?),以及證明標準和證明責任與其他犯罪的不同(交易行為明顯異常的證明責任劃分及出罪抗辯)等。同時,內幕交易手段和目的交織,跨期限、跨市場操作等表現出複雜性,也使得此類犯罪的法律適用難以準確界定。 本書以司法案例研究和部分行政案例梳理與分析為基礎,以理論基礎穿插說理,闡述了內幕交易和內幕交易犯罪的基本內容,並對內幕交易主體及主觀要件的行刑異同、證券內幕交易案件中關於內幕信息認定與抗辯理由、內幕信息價格敏感期的認定與辯點、內幕交易犯罪構成的特殊要件——因果關係與歸責問題、常見的內幕交易行為樣態及行為結果歸責問題,以及司法案例中泄露內幕信息、內幕交易罪的抗辯理由歸納及司法觀點,內幕交易違法所得司法認定及實務等重點專題內容進行了系統理分析。 同時,本書梳理提煉了典型案例規則並收錄了現行相關法律法規、司法解釋。作者簡介 柏利忠,上海問道有誠律師事務所顧問,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GSFD,復旦大學EMBA。曾長期從事經濟犯罪偵查和風險防控研究工作,擔任過省級公安機關負責人和經偵總隊主要負責人,具備豐富的法律功底和實戰經驗。曾任大型集團公司高管,為多家上市公司提供法律諮詢服務,服務領域涉及金融、房地產、建築、互聯網、科技等行業。對經濟案件辦理、企業法律風險防控與化解、投融資及不良資產處置等尤為擅長。目錄 第一章 緒論一、內幕交易的概念 二、內幕交易的特點 三、內幕交易當罰性探析 (一)內幕交易行為嚴重破壞市場交易秩序 (二)內幕交易行為嚴重干擾市場功能發揮 (三)內幕交易行為嚴重侵害投資者合法權益 四、內幕交易行政監管及內幕交易主體範圍的演進 (一)正式國家級文件第一次提及「內幕交易」 (二)內幕交易行業監管的開始 (三)「內幕交易」行政立法沿革及行政監管的全面建立 (四)內幕交易的刑事立法沿革 五、內幕交易罪的犯罪構成 (一)犯罪的主體 (二)犯罪的主觀方面 (三)犯罪的客體 (四)犯罪的客觀方面 六、內幕交易刑事司法認定與行政認定的異同 (一)內幕交易行為刑事司法認定的法律依據 (二)內幕交易行為行政認定的法律依據 (三)內幕交易行為刑事司法認定及行政認定的相同點 (四)行政認定及刑事認定的不同點 七、內幕交易刑事司法認定中的難點 第二章 內幕交易主體及主觀要件的行刑異同 一、現行內幕交易行政處罰的主體依據 (一)《證券法》對於內幕信息知情人的歷次修改 (二)法定的內幕信息知情人是否當然具有主體身份 (三)內幕交易行政認定主體身份認定範式變化 二、內幕交易刑事案件主體認定的範式 (一)「認定」情況下,內幕交易主體的司法認定範式與行政認定相同,均是依據事實進行認定 (二)「推定」情況下,內幕交易主體的司法認定範式比行政認定更為嚴苛,具有規制刑事程序啟動的作用 三、內幕交易的主觀要件 (一)內幕交易案件主觀要件是否是必需要件 (二)行政處罰的主觀要件內容 第三章 證券內幕交易案件中關於內幕信息認定與抗辯理由 第四章 內幕信息價格敏感期的認定與辯點 第五章 內幕交易犯罪構成的特殊要件——因果關係與歸責問題 第六章 常見的內幕交易行為樣態及行為結果歸責問題 第七章 司法案例中泄露內幕信息、內幕交易罪的抗辯理由歸納及司法觀點 第八章 內幕交易違法所得司法認定及實務 第九章 刑事審判參考內幕交易類案件裁判規則提煉 第十章 內幕交易防範與執法現狀簡介 附錄 現行相關法律法規、司法解釋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