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11*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通釋 ISBN:9787522723105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 著編譯者:姜楠 叢書名:馬克思主義經典文獻通釋 頁數:273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34063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是對馬克思的經典著作《論土地國有化》進行全面解讀的著作。本書以《論土地國有化》的研究現狀為先導,以《論土地國有化》的文本結構、核心要義、核心概念、重要論斷以及基本原理為核心內容,在此基礎上對《論土地國有化》的當代資本主義批判意義、世界歷史意義以及對發展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意義進行深入闡釋。作者簡介 姜楠,男,1983年9月12日生於吉林長春,法學博士。吉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吉林大學司法數據應用研究中心,吉林大學農業農村法治研究院研究員。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法治教育、馬克思主義土地理論、中國農村土地制度、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研究。目錄 前言第一章 《論土地國有化》研究的學術史通釋 一 《論土地國有化》的研究成果介紹 (一)著作類 (二)論文類 二 《論土地國有化》研究中學術爭論代表性觀點 (一)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后推進土地國有化的政策抉擇 (二)土地國有化如何和中國實際相結合 三 《論土地國有化》研究中學術爭論的理論困境 (一)集體土地所有制與土地國有化之間的關係 (二)土地國有化後土地經營方式的確定 (三)土地國有化理論的地位以及與其他理論之間的關係 (四)土地國有化理論的現實效用 (五)土地國有化理論的具體落實 第二章 《論土地國有化》文本結構通釋 一 《論土地國有化》文本的歷史邏輯 (一)《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 (二)《哲學的貧困》 (三)《剩餘價值理論》 (四)《馬克思關於土地所有制的發言記錄》 (五)《印度問題——愛爾蘭的租佃權》 (六)《德意志意識形態》《政治經濟學批判(1857-1858年手稿)》 二 《論土地國有化》文本的現實邏輯 (一)明確了土地問題的解決與無產階級形成與發展的重要關聯性 (二)詳細闡述了土地國有化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三)土地國有化需要注意的現實問題 (四)資本主義國家不可能實現真正的土地國有化 (五)詳細闡述了土地國有化的最終效果 三 《論土地國有化》文本的理論邏輯 (一)土地國有化是什麼 (二)為什麼要實施土地國有化 (三)如何實現土地國有化 (四)實現土地國有化的注意事項 第三章 《論土地國有化》核心要義通釋 一 《論土地國有化》的創作背景 (一)廢除資本主義土地私有制明確了土地國有化思想形成的現實必要性 (二)土地公有製為土地國有化思想的形成提供了理論空間 (三)無產階級革命形勢的發展催生土地國有化思想的形成 二 《論土地國有化》的思想史線索依據 (一)土地公有制思想是土地國有化思想形成的重要思想來源 (二)土地國有化思想成為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 《論土地國有化》的核心思想 (一)生產資料公有制思想 (二)生產關係反作用於生產力的思想 (三)尊重群眾主體地位的思想 四 《論土地國有化》回答和佩決的問題 (一)土地國有化是無產階級應當秉持的正確的土地所有制觀念 (二)土地國有化的實現需要具備的誘致因素以及實現路徑 五 《論土地國有化》在馬克思主義思想史中的地位 (一)土地國有化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土地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土地國有化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理論 (三)土地國有化理論為無產階級如何實現土地公有制指明了方向 第四章 《論土地國有化》核心概念通釋 一 土地所有制 (一)詞源學考證 (二)用法說明 (三)內涵辨析 二 天然權利 (一)詞源學考證 (二)用法說明 (三)內涵辨析 三 原始事實 (一)詞源學考證 (二)用法說明 (三)內涵辨析 四 生產資料的全國性集中 (一)詞源學考證 (二)用法說明 (三)內涵辨析 五 地租 (一)詞源學考證 (二)用法說明 (三)內涵辨析 第五章 《論土地國有化》重要論斷通釋 一 「天然權利」學說不能掩蓋資本主義土地私有制的剝削屬性 (一)論斷的提出語境 (二)論斷的批判向度 (三)論斷的學理內涵 二 土地國有化將消除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進而為社會主義生產方式奠定基礎 (一)論斷的提出語境 (二)論斷的批判向度 (三)論斷的學理內涵 三 土地國有化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 (一)論斷的提出語境 (二)論斷的批判向度 (三)論斷的學理內涵 四 根據本國的實際情況靈活推進土地國有化 (一)論斷的提出語境 (二)論斷的批判向度 (三)論斷的學理內涵 第六章 《論土地國有化》基本原理通釋 一 土地是人類賴以生存與發展的最為重要的物質基礎之一 (一)原理的提出目的 (二)原理的思想史關聯 (三)原理的邏輯演繹 (四)原理解決的理論問題 二 土地具有作為生產資料的社會屬性 (一)原理的提出目的 (二)原理的思想史關聯 (三)原理的邏輯演繹 (四)原理解決的理論問題 三 人類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需求決定土地所有制的變革 (一)原理的提出目的 (二)原理的思想史關聯 (三)原理的邏輯演繹 (四)原理解決的理論問題 第七章 《論土地國有化》的當代意義 一 當代資本主義批判意義 (一)絕對化的土地私有制的修正 (二)絕對化的土地私有制修正的反思 二 世界歷史意義 (一)蘇聯的土地國有化模式 (二)中國的土地國有化模式 三 《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