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高新區創新能力評價報告2023 9787523512272 工業和信息化部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中心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科學技術文獻
NT$687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3*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國家高新區創新能力評價報告2023
ISBN:9787523512272
出版社:科學技術文獻
著編譯者:工業和信息化部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中心
叢書名:國家創新調查制度系列報告
頁數:220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33639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基於「國家高新區創新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從創新資源聚集、產業創新績效、創新國際拓展、科技創新生態和創新驅動發展五個方面,用25個二級指標揭示國家高新區的創新能力建設和創新發展績效,對國家高新區創新發展狀態進行跟蹤評價,為社會各界了解和認識國家高新區發展提供窗口,為相關部門的決策和管理提供依據。

目錄

第一章 國家高新區持續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
一、綜合實力穩步提升,奠定發展堅實基礎
二、聚焦科技創新,助推形成新質生產力
三、圍繞產業創新,打造現代化產業體系
四、注重治理創新,紮實推進高質量發展
第二章 2022年國家高新區創新能力穩步提升
一、國家高新區創新能力總指數表現
(一)總指數突破430點達到歷史新高
(二)分指數保持增長態勢但差距縮小
二、不同區域國家高新區指數表現
(一)長三角區域創新能力增長領先重大戰略區域
(二)東北地區創新能力增長領先四大地區
(三)八成省份區域創新能力得到持續提升
三、不同類別國家高新區指數表現
(一)三類園區創新能力同比增速均趨於平緩
(二)新升級園區創新能力增長速度高於穩定期園區
(三)非自創區園區創新能力實現全面增長
第三章 產業創新績效表現卓越
一、產業技術附加值持續提升
(一)產業技術交易規模壯大,北京佔比近四成
(二)企業技術收入保持增長,轉化新產品能力提升
(三)知識經濟持續發育,粵港澳大灣區優勢明顯
二、企業及高技術製造業效益領先
(一)企業凈利潤超全國四成,利潤率波動上漲
(二)高技術產業效益優於全國,細分領域形成特色優勢
三、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形成
(一)高技術產業佔比持續提升,粵港澳區域遙遙領先
(二)高技術產業創新成果突出,製造業優勢增強
(三)新賽道新產業加快部署,一流園區表現最為突出
四、高成長企業培育成效顯著
(一)專精特新企業達五干多家,東部高新區佔六成以上
(二)瞪羚企業已超兩幹家,一流園區優勢極為明顯
(三)獨角獸企業全球佔比超13%,頭部效應非常顯著
第四章 科技創新生態不斷完善
一、創新服務效能不斷提升
(一)創新服務機構數量持續增長,中部地區增長最快
(二)孵化服務載體加快建設,單個園區在孵企業達900家
(三)新註冊企業數增長近10萬家,催生經濟發展新活力
二、創新成果加速轉移轉化
(一)知識產權環境持續優化,專利產出效率持續提升
(二)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加快,廣東研發費用佔三成
三、科技金融賦能企業創新
(一)科技金融快速發展,政府投資基金槓桿作用明顯
(二)企業融資能力增強,匯聚上市企業數量超2000家
(三)吸納創業風投總額達2800億元,投資規模超美國硅谷
第五章 各類創新資源加快集聚
一、高端科技人才不斷聚集
(一)人才政策體系日益完善,人才吸納能力不斷增強
(二)從業人員結構持續優化,「雙高」特徵顯著
(三)研發人員密度小幅增長,東北佔比有所上升
二、科技創新投入再創新高
(一)企業研發投入強度持續提升,粵港澳大灣區表現突出
(二)政策引導能力不斷增強,財政科技投入力度加大
(三)科技活動經費大幅增長,無形資產攤銷增長最快
三、創新主體規模不斷壯大
(一)積極布局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各類研發機構總數超三萬家
(二)當年認定高企超五萬家,創新能力指標貢獻佔七成1
第六章 創新全球化水平持續提升
一、高層次國際人才加速匯聚
(一)海外人才引進力度加大,東部地區佔比持續領先
(二)企業國際人才佔比攀升,成熟園區具有顯著優勢
二、高水平國際合作不斷深化
(一)內資企業加速海外拓展,國際研發機構數量持續增長
(二)國際創新合作更加頻繁,委託境外研發費用保持上升1
三、高質量國際創新成果不斷湧現
(一)國際創新成果快速增長,境外授權專利擁有量超26萬件
(二)本土企業萬人專利產出效率提升,支撐國際創新發展
四、高附加值國際貿易規模快速增長
(一)貿易出口規模達5 9億元,利用外資金額佔全國四成
(二)高技術產品出口近全國六成,技術服務出口比重持續上升
第七章 創新驅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一、經濟活動效率明顯提升
(一)企業經濟效率明顯提升,人均指標更為平穩
(二)勞動生產率是全國近三倍,黃河流域企業盈利能力領先
二、經濟發展成果加快普惠共享
(一)人員薪酬水平穩步提升,上海紫竹園區表現最優
(二)初次分配更為均衡,高技術服務業表現突出
三、區域經濟輻射帶動作用持續增強
(一)經濟規模總量突破17萬億,東部地區頭部效應顯著
(二)城市經濟貢獻持續提升,支撐作用尤為明顯
四、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加快形成
(一)企業節能降耗效果突出,西部地區能耗下降幅度最大
(二)積極開展綠色發展行動,綠色生態園區群體不斷壯大
(三)園區功能不斷完善,宜居宜業宜創發展環境不斷優化
附錄 評價指標體系及相關說明
一、指標體系
二、指標解釋及數據來源
(一)產業創新績效
(二)科技創新生態
(三)創新資源集聚
(四)創新國際拓展
(五)創新驅動發展
三、測算過程
四、園區分類說明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