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會被愚弄 托馬.C.迪朗 9787572273438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浙江教育
NT$356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4*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為什麼我們會被愚弄
ISBN:9787572273438
出版社:浙江教育
著編譯者:托馬.C.迪朗
頁數:xxx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34014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尼斯湖裡有一個水怪。
?有證據表明,肉體滅亡後靈魂依然存在。
?人類從未在月球上行走過。
?疫苗會引發孤獨症。
?中世紀從未存在過。
?我們只利用了大腦的百分之十。
?滿月之夜有更多嬰兒出生。
?埃及金字塔是亞特蘭蒂斯人建造的。
你是否相信過這些看起來非常荒謬的虛假信息?
虛假信息是無窮無盡的。本書不討論純粹的、生硬的謊言——與真理直接衝突的陳述;也不探討虛假新聞,而是更關注傳播、分享和維護它們的動機。本書的主旨是關於”為什麼我們會被愚弄”,這些愚弄我們的信息的製造和傳播最終與其真實性沒有多大關係,但卻與其社會心理方面的影響有很大的關係。之所以有那麼多人”相信”虛假信息,是因為它們的形式和內容都經過完美的改造,更能打動我們、感染我們。
通過介紹4個認知過濾器、8個理性思考的哲學工具、12種認知偏差, 作者教會我們該如何抵制能夠抓住大腦運行漏洞的虛假信息。避免被愚弄的第一條(也是最後一條)防線既不在法律中, 也不在媒體和社交網絡中,而在我們的頭腦中,在我們的自我批評、抵抗無意識行為和懷疑自身確信之事的能力中。

作者簡介
[法]托馬 C 迪朗(Thomas C Durand)
植物生物學博士,法國科學與批判性思維傳播協會聯合主席。致力於通過YouTube頻道”La Tronche en Biais”推廣批判性思維,已出版《當我們有偏見時》(Quand est-ce qu'on biaise)。

精彩書評
“即使您既聰明又受過良好教育,您仍然會上當。”
?——詹姆斯 蘭迪(James Randi),魔術師,唯理主義者,無稽之談的猛烈抨擊者
“我們看到一個各方面都很好的人,他贊同大部分評判標準,同時相信自己不受它們的束縛;他感覺自己是自由的;他希望自己意志堅定;他能夠理性地分析自己所做的事和所遇到的事而我們又看到這個人最容易被操縱,這的確令人費解。無論如何,在這個最有機會在職場和社會生活中獲得成功的人身上,有發人深省的東西。”
?——羅伯特-萬森 朱爾(Robert-Vincent Joule) 和讓-雷翁 博沃瓦(Jean-Leon Beauvois), 《控制你自己》(Petit Traite de manipulation a l’usage des honnetes gens)作者

目錄

1 無稽之談的四條原則
敘事原則(Narratif)
吸引原則(Attraction)
回彈原則(Resilience)
不對稱原則(Asymetrie)
無稽之談註定會持續存在
信任的需要
2 我們通過一些過濾器來感知世界
錯誤的繼承
永久的幻覺
回形針或別針
看不見的世界
3 我們的世界如此個性化
4 我們”看見”的是不存在的因果關係
5 證據是什麼
不可辯駁的?
一個充滿逸事的世界
證據與危險
一個證據證明了什麼?
6 我們的”認知偏差”
經常接觸同一個觀點會受影響!
我們與世界的關係是主觀的
可支配的世界
房間裡有個密探嗎?
附在我們神經元上的錨
我們因自己的信念得到確認而被激勵
回歸平均值
思維的”框架”
自我欺騙?
行為約束著我們
危險和風險的不確定性及感知
永遠處於建構(或重建)中的記憶
知道這些偏差就能夠對它們免疫嗎?
7 辯論文化
辯論為何如此之難?
批判性討論的行為準則
為禮貌辯護
理性辯論的十條規則
8 真實的暴力
有理並不代表有一切權利
無心的暴力
不惜一切地捍衛懷疑主義?
9 剖析無稽之談的工具
奧卡姆剃刀原則
羅素的茶壺
卡爾 薩根的龍
漢隆剃刀定律
貝葉斯定理
可能性的估計
探究三段式
10 科學界的無稽之談
N射線:發現不存在的東西
歷史背景
科學背景
“發現”
迷失
偏執的個性
與科學之門的危險關係
懷疑
實驗
尾聲:應該忘記學者布隆德洛嗎?
11 怎樣才能少做傻瓜
蘇格拉底不是傻瓜
微妙的定義
既美麗又愚蠢
12 類型問題
參考資料
致謝

精彩書摘
我們通過一些過濾器來感知世界
人類個體由各種信息單位構成,我們一直在囫圇吞棗地吸收各種生理刺激並分析它們,以求理解這個世界。所有動物都是這樣做的,但我們已經達到了極其精細的水平,因此人類在技術、藝術和科學上獲得了一些在自然界無可匹敵的功勳。這種辨別能力,是構成大腦用於理解世界的密文讀寫板的基礎。
我們如此擅長使用密文讀寫板,以至於有時候會過於”熱心”。要證明這一點,只需要看一看某些人在林肯和肯尼迪兩位總統的生平中找到的奇特巧合就行了:他們的姓都有七個字母;刺殺他們的人的姓都是十五個字母;他們都在一個星期五因後腦中槍死亡;林肯是在福特劇院遇刺的,肯尼迪死在福特工廠製造的一輛林肯牌轎車上;他們的繼任者都在他們死後第十年去世,而且都姓約翰遜;林肯死前一周在馬裡蘭州的夢露縣,而肯尼迪死前一周正在與瑪麗蓮 夢露熱戀 我們會認為,這些巧合似隱藏了一個秘密,因而我們的第一反應就是為其尋找一個解釋。
但其實,要列出兩個人之間的巧合很容易,只需在數不清的信息中選擇某些數據,同時忽略那些數量龐大的沒有任何關聯的數據。以同樣的方式,我們把那些沒有因果關係但往往可以被賦予靈性解釋的巧合稱作”同步性”。
這沒什麼可驚訝的:每當我們成功地為模糊或複雜的信號找到意義時,內心就會感到滿足,因為我們喜歡理解。我們如此喜歡理解,以至於有些過度,進而解讀過度。於是,有一些人通過鳥的內臟、咖啡的渣滓、星宿的位置或抽出的幾張塔羅牌來預言未來。儘管這些解讀是基於一些沒有內在意義的信息得出的,但相信其真實性的人會感到一種滿足,因為他們認為自己隱約窺見了別人看不到的隱藏意義,這使他們有了某種能夠更多一點控制自己生活的感覺。這種解讀在對任何形式的反駁完全免疫時效果更好,只要相信它的人願意相信,它就始終是真的,”同步性”就是指這種情況。
人們普遍錯誤地認為自己能看見某個並不存在的東西。這種現象有一個類似希臘女神的名字”apophenie”(幻想性錯覺),是指從實際上只是隨機發出的噪聲中識別出形態、總結出含義的能力。
錯誤的繼承
為了理解這種非常常見的能力由何而來,我們要沿著自己的譜系樹再往上爬幾十萬甚至幾百萬代。讓我們回到1億年前,在這個時期,我們在進化譜系樹上是以生活在樹上的哺乳動物的形式出現的,這些哺乳動物也是未來的齧齒動物(如兔子和鼯鼠)的祖先,它們應該貌似始祖獸,長約12釐米,重約25克。從遠處看,外行可能會把它們與老鼠搞混。在一個恐龍稱霸的世界裡,它們算是身材極短小的動物了。
然而,它們擁有哺乳動物的大腦,並且會把這種大腦遺傳給後代。這與其周圍的大多數物種不同,它們的後代在1億年後仍擁有這種大腦!進化之所以成功,是因為進化不是偶然發生的,而是經由自然選擇的。這些小巧的祖先擁有一些特徵,這使它們具備決定性的生存優勢,它們的大腦的進化與這些優勢有關,因而大腦首先是一個生存器官,然後才是思考工具。讓我們再進一步看看,我們繼承的大腦從那個遠古時代開始,是如何對我們的世代繁衍做出貢獻的。為此,請想像你是一隻小動物,生活在一個到處都是危險生物的世界中。當你正在靜靜地梳毛時,近處一叢灌木中發出的聲響吸引了你的注意力。有兩種可能性:或許有危險,或許沒有。那裡可能有一個伺機跳出的捕食者,或者只是一陣風刮過。這兩種可能性會使你產生不同的反應。如果真的有一個捕食者在那裡,說明生命受到威脅,你必須迅速做出反應。親愛的讀者,你本人仍然存在,那是因為你的祖先成功地從出其不意的捕食者的爪下逃脫了,它們能夠辨認出危險,並把這種能力傳給了你。
你這樣的小動物正面臨著參與科學家所說的”假設檢驗”,請回答這個問題:你察覺到的危險是真的嗎?
如果你犯了”第一類錯誤”(假陽性錯誤),即錯誤地肯定,那你會在沒有危險的時候認為有危險,然後,你逃跑了,同時感受到強烈的緊張。這次錯誤的代價僅止於此。
所謂的”第二類錯誤”是假陰性錯誤,即錯誤地否定。你未能辨認出實際存在的危險,如果的確很危險的話,你將不再有機會犯同一類錯誤了——你的基因被淘汰了,而那些沒有犯此類錯誤的動物的基因因此得益。
隨著世代更迭,幾百萬年以來,大自然淘汰了那些傾向於犯第二類錯誤的個體,而我們的倖存是自然和生物邏輯長期作用的結果。這一極其簡單的機制,對於在進化譜系樹上將察覺和識別環境中的各種形態的能力固定下來,且有深遠的影響。
因此,只有當我們為了某個可能並不存在的東西而去審視自己的大腦時,幻想性錯覺才是一種缺陷。大腦不是為了以純理性的方式來思考而生的,也不是為了進行統計或實踐科學懷疑主義而生的,而是為了讓一些過去被證明有利於個體生存的行為來引導我們現在的行為而生的。因此,我們會幻想一些不存在的事物,這並不是一種機能障礙,而是人類在進化過程中為了避免危險而掌握的一張王牌除非現實世界布下了新的陷阱,更加有害、更加危險,我們的大腦能力不足,無法識別,只好愉快地甚至自願愉快地落入其中。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