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3*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北魏時代的名號變遷與政權轉型 ISBN:9787101165722 出版社:中華書局 著編譯者:郭碩 頁數:477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33836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以北魏一朝對名號這種政治符號的利用與反饋為中心,討論了北魏一朝諸多別具特色的名號,深入發掘了名號背後的歷史信息及政治文化。這些名號主要包括代國時期的代王號、單于號、可汗號等代表著不同制度的名號,北魏早期道教、讖緯等帶有神秘色彩的名號,孝文帝時代華風濃郁的名號,北魏時代的外戚、女主與權臣所使用的特殊名號,以及南北互動中所使用的各類名號等。書稿廣泛利用各種史料對史事進行深入考辯,澄清了學界許多爭論已久的重要問題。書稿對名號所涉政治與社會語境之分析研讀,構建了一種以討論政治理想的表達與權力關係的宣示來揭示北朝國家轉型的研究理路,為拓展中古史的研究空間提供了可能。作者簡介 郭碩,湖南湘潭人,歷史學博士,現為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魏晉南北朝史及相關領域的研究,近期的研究興趣主要涉及北朝名號與政治文化、「河南洛陽」郡望與北朝隋唐士族社會、魏晉人物形象演變、南北朝史籍文獻等問題,發表學術論文二十余篇。目錄 序緒論 一、名號與名號系統及其在北魏時代的意義 二、學術史回顧 第一章 「代」「魏」諸號與拓跋政權的名號整合 第一節 「代」國號與「代人」稱號之淵源 一、「代王」諸號的封授與「代」地域觀念的萌發 二、拓跋氏廢棄「代王」稱號史事索隱 三、「上洛公」背後的拓跋氏臣服石趙史事與《魏書》的隱諱 四、什翼犍恢復「代王」號的史事與拓跋氏早期史料的辨析 本節小結 第二節 鮮卑、匈奴等北族名號與「代王」號的整合 一、魏晉之際朝貢送質關係背景下的鮮卑系名號 二、拓跋氏援晉與單于等匈奴名號的引入 三、北族與華夏名號混融背後的文化融合 本節小結 第三節 「魏者大名」:「代」「魏」兼行之意義 一、後燕、西燕對立的政治格局與「魏」國號的產生 二、「魏」與「代都」:國號與國都之關係 三、「魏」者大名:魏國號的政治與社會意義 本節小結 第二章 北魏立國之初的名號體系與政權的鞏固 第一節 祖先、德運與天命:伴隨拓跋珪稱帝的名號體系 一、北魏「黃帝后」與「土德說」的建構 二、「黃帝后」與「土德說」的學術淵源脈絡 本節小結 第二節 「真人」號與道武帝的「好黃老」 一、「真人」號與道武帝神異形象的塑造 二、「好黃老」與「講《漢書》」:道武帝對華夏治術的接受 三、道武帝以華夏治術鞏固皇權的得失 本節小結 第三節 「道武」謚號與北魏皇位繼承問題的解決 一、「尊母:不尊父」與明元帝即位之初的皇權危機 二、「孝誠之至,通於神明」與明元帝的皇權之路 三、「純孝之心」或是「南面之術」?「道武」謚號的意義 本節小結 第三章 「太平」「天師」等道教名號與崔浩的政治理想 第一節 太武帝「太平」諸號始末 一、泰常七年封王的爭議與「太平王」之號 二、崔浩與「太平」之號的確立 三、寇謙之對「真君」號的創製 四、符篆、石文與「太平」號的傳承問題 本節小結 第二節 從「究覽天人」到「人神接對」:「天師」號之政治涵義 一、「天師」與「真君」的地位:從《釋老志》的記載說起 二、「究覽天人」與「敬畏天命」:「天師」得勢的信仰基礎 三、由人到神的張良:崔浩師事寇誹之的因由 四、「究覽天人」與「人神接對」:崔寇合作與太武朝政治 本節小結 第三節 「太平」「天師」號與政治文化變遷 一、「太平」理想的內容:「偃武修文」 二、「道教」與「儒教」:崔寇「文教」之綱領 三、以「師」行教:崔浩「文教」理想之行事 本節小結 第四章 孝文帝改制名號與北魏國家轉型 第一節 廟號改制與孝文帝對北魏諸帝的歷史定位 一、廟制改革前七廟歸屬的爭議及其檢討 二、顯祖人廟與廟制改革的政治背景 三、「太祖」的重新確定及其意義 四、孝文帝預留「高祖」廟號的政治用意 本節小結 第二節 北魏「水德」說與十六國北魏歷史之清理 一、「古典」與「舊日事」:太和年間的歷史課題 二、「以水承金」與對十六國史的清理 三、祖先建構與「水德」說對「土德」說的整合 四、北魏「水德」說的現實意義 本節小結 第三節 洛陽「中京」稱號與孝文帝的政治理想 一、「光宅土中」:「中京」稱號的涵義 二、「邊裔」與「土中」:洛陽的地位與孝文帝的選擇 三、「天下之中」與「遷都改邑」:洛陽土中說的典據 四、「中朝」與「中原」:江左政權的漢晉洛陽記憶 五、「居中得正」與「稽古復禮」:洛陽新都象徵意義的建構 本節小結 第五章 外戚、女主、權臣名號與北魏後期的政治文化 第一節 製造外戚:高肇專權與高麗高氏的中原之路 一、沒有太后的外戚:「子貴母死」制度背後的高麗高氏 二、「追思舅氏」:宜武帝親政政爭中開始的高肇政治生涯 三、《嵩顯寺碑》的秘密:高肇聯宗勃海高氏的因由 四、土族社會的接納與反饋:高肇身後的爭議及其家族 本節小結 第二節 從「非禮」到「越禮」:北魏的太后名號與文化調適 一、從「保太后」到「皇太后」:太后尊號「非禮」的來歷 二、不從夫謚與別葬方山:「文成文明皇后」謚號的形成 三、「稱詔」與「太上」:胡太后聽政時代的名號與文化調適 本節小結 第三節 「天柱」與「伊霍」:爾朱榮評價之爭與正統競逐 一、從「柱國」到「天柱」:爾朱榮評價之爭的名號洲源 二、爾朱榮的功過論與高歡集團的態度 三、北魏孝武帝和宇文泰的爾朱榮評價及「柱國」諸號的新用 四、附論:隋唐以後《魏書,爾朱榮傳》爭議的背景和影響 本節小結 第六章 名號背後的政權競爭與華夷觀念轉型 第一節 從「索頭」到「魏虜」:南朝對拓跋氏稱謂的變化 一、「索頭」稱號緣由的爭議概說 二、「索頭」本為不含貶義的部落名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