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知識界對唯物史觀的闡釋研究 (1927-1937) 金夢 9787522723068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
NT$541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9*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中國知識界對唯物史觀的闡釋研究 (1927-1937)
ISBN:9787522723068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
著編譯者:金夢
頁數:240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34037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百年來,唯物史觀的傳播與發展深刻影響了中國近現代歷史的走向。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在中國共產主義革命陷入低潮時,思想界卻掀起了繼五四之後的第二次唯物史觀傳播熱潮。這次熱潮的興起正是對大革命失敗后「中國向何處去」現實問題的回應與關切。當時各派知識分子都對唯物史觀抱有極大興趣,對唯物史觀性質和基本理論作出了不同的判定和闡釋。本書重點探討在中國共產主義運動低潮時期,馬克思主義者在面對反馬克思主義者的理論挑戰與猛烈的話語攻擊時,如何共同舉起馬克思主義旗幟,堅決反駁種種理論詰難,著力對唯物史觀進行創造性闡釋與運用的歷史過程。

作者簡介

金夢,北京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畢業於北京大學,法學博士。於2016年至2017年受國家公派赴哈佛大學做訪問學者,曾任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研究助理。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早期傳播史研究。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面上資助一等資助等多項課題。在《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共黨史研究》《思想理論教育導刊》《黨史研究與教學》等核心期刊發表學術文章數篇,多篇被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全文轉載。

目錄

緒論
一 研究緣起
二 研究現狀
三 研究思路
四 創新之處
第一章 中國知識界對唯物史觀的早期闡釋
第一節 唯物史觀早期闡釋的思想資源
一 唯物史觀闡釋的原典依據
二 日本與歐美傳播渠道的影響
第二節 唯物史觀早期闡釋的主要觀點
一 唯物史觀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基礎
二 應稱唯物史觀為「經濟史觀」
三 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
四 唯物史觀與階級鬥爭說的衝突與調和
第二章 唯物史觀再闡釋的社會歷史背景(1927-1937)
第一節 對「中國向何處去」的現實追索
一 大革命失敗后的國內形勢與傳播熱潮的興起
二 國際局勢的變化推動唯物史觀的研究熱
第二節 文本資源的豐富與傳播渠道的轉變
一 唯物史觀闡釋的原典資源的豐富
二 「以蘇解馬」與唯物辯證法的廣泛傳播
第三節 闡釋主力的成長與壯大
一 唯物史觀闡釋力量的分化與對立
二 馬克思主義學者成為理論闡釋的主導力量
第三章 關於唯物史觀性質的探討與交鋒
第一節 唯物史觀與唯物辯證法的關係之辯
一 「矛盾說」
二 「擴張說」
第二節 唯物史觀與經濟決定論之辯
一 以唯物史觀為「經濟決定論」
二 以唯物史觀為辯證唯物的歷史觀
第三節 理論認知分野與道路選擇歧異
一 國民黨御用文人全盤拒斥唯物史觀
二 自由主義者部分肯定唯物史觀
三 馬克思主義者力證唯物史觀為「行動的指導」
第四章 以「革命邏輯」貫穿唯物史觀的理論闡釋
第一節 社會基本矛盾理論闡釋「能動」因素的凸顯
一 從「生產技術論」轉向對生產關係的關注
二 強調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具有能動作用
第二節 「動的邏輯」成為社會發展規律的主要特徵
一 社會歷史規律闡釋模式的轉向
二 「五種社會形態說」成為社會發展的普適法則
第三節 階級鬥爭說被納入唯物史觀理論體系
一 從根本上調和唯物史觀與階級鬥爭說的矛盾
二 階級鬥爭被視為變革社會的重要動力
第五章 唯物史觀的主流闡釋與「中國向何處去」
第一節 1927-1937年唯物史觀主流闡釋的基本特點
一 唯物史觀主流闡釋的特點與趨向
二 唯物史觀主流闡釋的歷史局限
第二節 唯物史觀的主流闡釋與中國革命理論的構建
一 闡釋學人與毛澤東哲學思想形成的源流考察
二 主流闡釋與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構建
第三節 唯物史觀的主流闡釋與中國學術範式的轉型
一 主流闡釋與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
二 主流闡釋與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研究
三 主流闡釋與中國馬克思主義社會學研究
第六章 中國知識界研究與闡釋唯物史觀的經驗啟示
第一節 中國知識界研究與闡釋唯物史觀的基本經驗
一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根本保證
二 堅持理論的科學性是基礎
三 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是主力
第二節 中國知識界研究與闡釋唯物史觀的當代啟示
一 堅持黨的領導,高舉馬克思主義思想旗幟
二 立足新時代實踐,不斷提高唯物史觀闡釋水平
三 著力從人抓起,培育壯大哲學社會科學人才隊伍
參考文獻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