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購物車是空的!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商品庫存不足留言
內容簡介泰戈爾,這位閃耀世界文壇的詩人、文學泰斗、思想先鋒、教育巨擘以及社會活動家,他的求學之路、家庭瑣事和人生傳奇,都在這本書中一一揭曉。你將會看到他在文學藝術創作中的獨特視角,對教育發展的獨到見解,對社會改革的熱忱與堅持,以及出訪交流時的風采與智慧。他不僅是亞洲首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更是為世界和平發展貢獻力量的英雄。泰戈爾的詩歌如同璀璨星辰,點亮了世界文化的夜空。他更是中西文化的橋樑,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與融合。這本書將還原泰戈爾孟加拉語格律詩的原汁原味,讓你領略其深邃的內涵。此外,還有大量一手文獻首次披露,讓你一窺泰戈爾訪問三十多個國家的背後故事,感受他的魅力與智慧。
作者簡介不一則不專,不專則不能。孟加拉語翻譯家白開元:一輩子,一件事。1945年出生於江蘇常州。1965年被派往達卡學習孟加拉語。1969年入職中國國際廣播電台孟加拉語部,任翻譯、播音員,從事中文譯孟語40餘年。2005年退休。2012年被授予「資深翻譯家」榮譽稱號。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印度文學研究會原理事,翻譯、出版《泰戈爾詩選》《泰戈爾散文選》《沉船》《泰戈爾劇本選》等五十余種孟加拉語文學譯著。曾任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24卷版《泰戈爾文集》主編之一。
目錄主要人物第一章 紅日升起:光耀家族的門楣第二章 家庭內外的學習:在課外閱讀中快樂徜徉第三章 隨父外出:撲進大地母親之懷第四章 寫歌作詩:初顯才華靈思噴涌第五章 難忘初戀:甜蜜美好又充滿遺憾第六章 留學英國:接觸西方文明第七章 順利完婚:愛情之花初綻第八章 五嫂自盡:意外打擊刻骨銘心第九章 經管田莊:人生轉折點第十章 巡視奧里薩:磨鍊吃苦耐勞的精神第十一章 農村改革試驗:為農民脫貧殫精竭慮第十二章 攜友前行:志同道合的跨界友誼第十三章 難得一知己:伉儷情深世無其匹第十四章 送女出嫁:可憐天下父母心第十五章 參加群眾愛國運動:袒露赤子之心第十六章 譽滿全球: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第十七章 直面慘案:愛國勇士嫉惡如仇第十八章 白髮人送黑髮人:淡定面對人生悲苦第十九章 不計前嫌:成為胸襟寬廣的典範第二十章 開闢教育新路:育新人圖救國第二十一章 到訪印度各地和錫蘭:開展文化交流第二十二章 東渡日本:借他山之石第二十三章 受邀訪華:傳播中印文化友好交流的聲音第二十四章 遠赴秘魯:邂逅域外紅顏知己第二十五章 出訪東南亞:喜見天竺蹤跡第二十六章 四度訪美:坦蕩的化緣第二十七章 訪問蘇聯:更新對暴力革命的認識第二十八章 訪問歐洲:開闢東西方文明交融之路第二十九章 飛進西亞:印度文明聯手西亞文明第三十章 創建中國學院:復修中印文化交流古道第三十一章 堅定支持中國人民抗戰:患難見真情第三十二章 寄予厚望:蘇巴斯邁向領袖之路第三十三章 雙傑攜手:求同存異患難與共第三十四章 大器晚成:成就畫壇奇?第三十五章 太陽隕落:偉人的新生與離開泰戈爾生平年表後記
精彩書摘正文:第十三章 難得一知己:伉儷情深世無其匹(節選)遵從父親的意見,蜜月結束之後,泰戈爾把十一歲的新婚妻子穆麗納里妮送到洛雷多霍斯女子寄宿 學校學習英語。 鑒於她的文化基礎較差,校方派一名教師單獨為她上課。寒暑假回到家裡,她按照泰戈爾為她定的課程表刻苦學習孟加拉語、英語和梵語,提高文化水平。在泰戈爾的指導下,她用孟加拉語改寫梵語簡易讀本《羅摩衍那》,還在公園路索登特羅納德府上公演的泰戈爾劇作《國 王和王后》中扮演納拉亞妮。 漸漸地,她在文藝方面與泰戈爾有了越來越多的共同語言。1886 年,十四歲的穆麗納里妮生下長蓓拉,忙於哺育照看孩子,幾乎就沒有時間再學習。 從1890 年到1900 年,泰戈爾主管家族 田莊,在北孟加拉和奧里薩邦各地奔波,養育女兒的擔子,落在缺少生活經驗的妻子肩上,她時常感到疲乏,感到寂寞。 1888 年 11 月 27 日,泰戈爾的兒子羅亭德拉納特·羅梯出生,十六歲的穆麗納里妮有了兩個孩子,天天忙得不可開交,異常辛苦。 穆麗納里妮還是個少女,社會閱歷欠缺,不善與富家女相處,難免有些磕磕碰碰,滿腹委屈,只能在信中對丈夫訴說。泰戈爾在回信中好言勸慰:小妹,你不要無謂地傷心,盡量懷著一顆平靜而滿足的心,應對各種事件。我時刻在心中這樣努力著,使自己在人生旅途中成熟起來。 人的一生是短暫的,苦樂時刻在變化。 淡定面對哄蒙欺騙、損人利己是困難的,但不這樣面對,人生的負擔將漸漸難以承受,就不可能守護心中的崇高理想。 如果做不到這一點,如果一天天在不滿意和煩躁中、在與客觀環境中的一些細小阻力的對抗中消度歲月,那麼,這一生就會碌碌無為。 博大的恬靜、高尚的淡泊、超越功利的情義、不謀私利的行為這體現人生的成功。我知道,你為我受了不少苦,可我堅信,在愛的寬容和吃苦受累中獲得的那種幸福,在心遂意滿和自我滿足中是沒有的。 眼下我的唯一希望,是讓我們的生活盡量簡樸,讓我們四周的環境寧靜、歡悅,讓我們的人生旅程遠離奢華、充滿善德。 國家的事業高於個人的事情。 我如此急切地要讓你們遠離加爾各答的利益之神的石廟,來到這僻靜鄉村,是因為在這兒,有一點兒東西就覺得足夠了,不會誤認為謊言就是真實。 在這兒,時刻牢記誓言,不是件難事。1890 年8月初,二哥索頓德拉納特獲得休假機會,前往英國度假。 泰戈爾懷念留學期間結識的英國朋友,和他一起前往英國,然而,與上次出國留學不同,這次有了家庭牽挂,一路上對妻兒的想念越來越濃烈,以至於夢境中回到妻兒身邊。 他在信中描寫了夢中的情景:星期日夜裡,我的靈魂脫離軀殼,飛回了朱拉薩迦。 你睡在一張床上,身邊躺著小丫頭蓓拉。 我同你稍稍親熱了一番,我說,小媳婦,你記住,今天夜裡,我脫離身軀,回家與你團聚了。 等我從英國回來,我要問你,你可曾見到我。 接著我吻了蓓拉,又悄悄地回到船上。 我病倒的時候,你們會想起我嗎? 旅途中我神魂不寧,急於回到你們身邊。回國進了家門以後,再也不想到哪兒去了。泰戈爾在沙哈查特普爾巡視水稻和黃麻生長情況,遠離親人,心裏空落落的,過幾天就寫一封信訴說思念:「今天我離家來這兒已整整一個月了。 我發覺,田莊里雜事纏身,居然已住了一個月。 之後,我的心就往家裡飛去了。」他擔心妻子的身體,信中叮囑:「下次寫信告訴我,上午、下午你是否到樓頂上散步。 另外,告訴我是否遵守其他生活規則。 我估計你把腳擱在椅子上,輕輕地搖晃著,舒舒服服地讀小說。 你頭暈好些了嗎?」泰戈爾在鄉下,白天很忙,要處理佃戶的問題,主持鄉村小學的會議,安排新年度農田承租儀式,沒有足夠時間進行文學創作,在寫給妻子的信中抱怨說,處理田莊事務,非常麻煩,與他的詩歌創作毫無關係,還說「看來,詩歌和俗事難以和睦相處」,甚至說他心裏不願過鄉紳生活,為不能協調理想和現實而感到苦惱。獨自在外的泰戈爾,在約定的時間收不到妻子的信,他心情沮喪,胡猜亂想,回信中表示不滿:「我從未見過像你們這樣不知感恩的人。 我不斷寫信,養成了你們的壞習慣。 你如果一星期寫兩封信,我會認為這是莫大的獎勵。 我為何這麼傻,以為每天給你寫信,你也許心裏會快活點兒,不寫信,你會擔憂,究竟如何,只有上天知道。」收到妻子應付差事般的乾巴巴的信,忍不住在信中吐露心中的不快:「我難道沒有權利知道你黃昏時分的心思?我難道是只知道白天幹活兒的人? 為什麼不寫信告訴我你心裏想的一切? 看了你前兩天的來信,我如墜五里霧中。 琢磨半天也不知道你說的是什麼意思,好像有一條毯子捂著你的心。 唉,算了! 研究玄奧的心理活動,不會有成果,最好是囫圇吞下信中所有的話。」當然,泰戈爾深知,妻子出生於一個普通家庭,在學識、文化和志趣等方面,兩人有天壤之別。 所以,他從不強迫妻子去做違反她心愿的事情。 他在信中體諒地對妻子說:「你不必想方設法讓我開心,有真誠的愛就足夠了。 如果事事處處,你的想法和我完全一致,當然很好,但實際上是不可能的。 我如能把我想知道的一切也讓你知道,我想學的知識,你也和我一起學,那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這樣,生活中,兩個人事事處處攜手並進就會容易一些。 做任何事情,我無意把你拋在後面,但逼你受苦,我也於心不忍。 每個人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和收穫,我沒有本事把我的一切完全融入你的天性。 所以,沒有必要為那些事發牢騷。」泰戈爾常年在農村處理田莊事務,與妻子聚少離多。 二女兒蕾努卡出生后,沉重的家務壓得妻子快喘不過氣來了。 她多次要泰戈爾考慮讓她和孩子去希拉伊達哈居住,這樣,泰戈爾處理雜務之餘,可騰出手幫她一把,減輕她的負擔,然而,泰戈爾對搬家一直猶豫不決,原因是,朱拉薩迦祖宅里,傳統大家庭的伙食實行供給制,每天做的飯菜配送給各家,伙食經費來自田產,但誰離開加爾各答到外地生活,就得花自己的月份錢維持生計。 泰戈爾的月份錢有限,擔心單靠月份錢維持不了正常生活。 最後,促使泰戈爾毅然遷居的直接原因是孩子的教育問題。 妻子雖上了兩年學,文化水平有所提高,但還不能為孩子上課。 再說,他不想讓孩子像他小時候那樣,到「監獄」般的公立學校讀書。 孩子的學習是頭等大事,泰戈爾不敢掉以輕心,咬了咬牙,回到加爾各答,請了幾個人,幫他一家人帶著必要用品,1898 年年底,舉家遷居希拉伊達哈。 起初,一家人住在一隻船上。 後來受糟糕天氣的影響,才決定搬到公事房居住。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