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3*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植物功能生態學-從器官到生態系統 ISBN:9787030775146 出版社:科學 著編譯者:何念鵬 于貴瑞 劉聰聰 頁數:374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32620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介紹了植物功能性狀的概念、內涵及其發展歷史,梳理了植物功能性狀的指標體系及其主要分類、制定了適用於植物功能性狀的野外調查樣地設置規範,以及植物不同器官的樣品採集和測量技術規範。同時,本書原創性提出概念體系,如植物群落功能性狀、生態系統功能性狀、植物功能性狀網路、基於功能性狀的生產力預測框架等,實現了植物功能性狀在複雜生態系統中的多維度拓展(單性狀-多性狀、單器官-多器官、單物種-多物種),形成了通過植物功能性狀探究群落維持機制和生態系統功能優化機制的新思路,構建了以功能性狀為核心的生態系統生態學研究和整合生態學研究的新理論框架。 本書可供林學、生態學、地理學等相關專業的師生閱讀參考,也可作為相關專業研究人員的參考用書。作者簡介 王瑞麗,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林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植物功能性狀領域的研究工作,在葉片/根系功能性狀的變異性、偶聯關係及生態系統功能維持機制等方面開展了大量工作。曾主持陝西省高校科協青年人才托舉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以及博士后科學基金等科研項目10項。以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在國內外期刊發表學術論文17篇。目錄 前言第一篇 植物功能性狀研究進展與測定技術規範總論 第1章 植物功能性狀研究的歷史、演化與發展趨勢 1 1 性狀的起源與發展 1 2 文獻計量學下的植物功能性狀的研究進展 1 3 植物功能性狀的主要研究進展 1 4 植物功能性狀資料庫的發展過程與方向 1 5 植物功能性狀研究的潛在新生長點 1 6 小結 參考文獻 第2章 植物功能性狀的指標體系及其分類 2 1 植物功能性狀概念的發展歷程與範疇 2 2 植物功能性狀指標的常用分類 2 3 按不同器官的植物功能性狀分類 2 4 主要植物功能性狀的生態意義 2 5 小結 參考文獻 第3章 植物功能性狀研究配套的野外群落結構調查規範 3 1 植物功能性狀野外調查樣地的主要布設方式 3 2 生態系統野外樣地設置、群落結構調查與功能性狀樣品採集 3 3 中國生態系統植物功能性狀資料庫(China Traits)及其特色 3 4 小結 參考文獻 第二篇 植物功能性狀測定技術規範 第4章 植物葉片功能性狀測定方法與技術 4 1 野外葉片樣品採集 4 2 葉片功能性狀的主要參數與分類 4 3 葉片功能性狀的測定方法 4 4 小結 參考文獻 第5章 植物莖幹功能性狀測定方法與技術 5 1 莖幹形態性狀 5 2 莖幹化學性狀 5 3 莖幹生理性狀 5 4 小結 參考文獻 第6章 植物根系功能性狀測定方法與技術 6 1 植物根系類型及功能 6 2 細根的定義 6 3 根系的採集與處理 6 4 根系形態性狀 6 5 根系功能元素 6 6 根系生理功能性狀 6 7 根系解剖性狀 6 8 根系菌根性狀 6 9 根系構型性狀 6 10 根系垂直分佈 6 11 根系群落性狀 6 12 小結 參考文獻 第7章 植物繁殖體功能性狀測定方法與技術 7 1 繁殖物候與有性繁殖體性狀 7 2 果實和種子形態性狀 7 3 種子傳播、捕食和防禦性狀 7 4 種子休眠與萌發 7 5 植物無性繁殖性狀 7 6 小結 參考文獻 第8章 植物整體功能性狀測定方法與技術 8 1 分類型植物整體功能性狀 8 2 數量型性狀 8 3 小結 參考文獻 第三篇 植物功能性狀研究:從器官到生態系統 第9章 植物功能性狀在器官水平的變異、適應與優化機制 9 1 葉片形態性狀沿環境梯度的變異規律 9 2 葉片解剖性狀沿環境梯度的變異規律 9 3 葉片葉脈性狀沿環境梯度的變異規律 9 4 葉片氣孔性狀沿環境梯度的變異規律 9 5 葉片功能元素沿環境梯度的變異規律 9 6 細根形態性狀沿環境梯度的變異規律 9 7 細根功能元素沿環境梯度的變異規律 9 8 小結 參考文獻 第10章 植物不同器官間的功能性狀協同演化與優化機制 10 1 植物不同器官的結構與功能 10 2 植物不同器官間功能性狀的關係 10 3 植物不同器官功能性狀間相互關係的重要假設 10 4 植物不同器官功能性狀問相互關係詳細研究案例 10 5 小結 參考文獻 第11章 植物功能性狀多樣性及其與植物適應和功能優化間的關係 11 1 功能性狀多樣性的定義 11 2 功能性狀多樣性的主要研究內容 11 3 功能性狀多樣性的計算方法 11 4 功能性狀多樣性國內外主要研究進展 11 5 植物功能性狀多樣性的不足與展望 11 6 小結 參考文獻 第12章 植物功能性狀網路及其多維度適應機制 12 1 植物功能性狀網路思維的萌芽 12 2 植物功能性狀網路思維的相關技術發展 12 3 植物功能性狀網路的定義和內涵 12 4 植物功能性狀網路的構建方法及關鍵參數 12 5 植物功能性狀網路研究的應用案例 12 6 植物功能性狀網路的潛在應用領域展望 12 7 小結 參考文獻 第13章 植物群落功能性狀頻度分佈與群落構建機制 13 1 植物功能性狀頻譜的定義與內涵 13 2 植物群落功能性狀頻譜的測度及其參數內涵 13 3 植物群落功能性狀頻譜應用意義 13 4 植物群落功能性狀頻譜未來發展方向 13 5 小結 參考文獻 第14章 植物群落功能性狀及其空間變異和影響因素 14 1 植物功能性狀的研究進展 14 2 植物群落功能性狀的定義與內涵 14 3 植物群落功能性狀的空間格局及其影響因素 14 4 小結 參考文獻 第15章 基於植物群落功能性狀的生態系統生產力預測的新途徑 15 1 生態系統初級生產力的定義與分類 15 2 GPP和NPP的形成機制、過程和經典預測途徑 15 3 基於植物群落功能性狀預測生產力的模式與理論基礎 15 4 TBP理論框架的部分研究案例 15 5 TBP模式的未來發展及其學科啟示 15 6 小結 參考文獻 第16章 根系群落功能性狀空間變異及其對生產力的調控機制 16 1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