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5*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無中生有-設計的藝術 ISBN:9787574103658 出版社:江蘇鳳凰美術 著編譯者:汪大偉 叢書名:中國當代設計學術思想文叢 頁數:599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74488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在《無中生有》中,汪大偉將其在上海大學美術學院工作40年的藝術教育、設計研究、教學管理加以梳理總結,並與讀者分享。以「無中生有:設計藝術」為話題,一是對其在上海大學美術學院以當家人的身份主持美院全面工作26年,管理和參与上海大量的國家、社會、企業、民間設計項目的體會和總結;二是從上海的發展看全國的設計趨勢,提出個人的認識和建議供讀者討論,以慰改革開放成長起來的設計工作者對事業熱愛的赤誠之心。 作者以「無中生有:設計藝術」為話題,回顧總結了其作為設計工作者,在公共環境設計、非遺活態保護和創新設計、上海的城市建設等方面「從無到有」的研究和實踐,對設計如何介入生活、介入社會、重塑地方精神做出了積極探索。作者簡介 汪大偉,1954年1月生於上海。上海大學國際公共藝術研究院院長,上海大學偉長學者,上海美術學院教授、博導。曾任:上海大學美術學院院長、黨委書記,《公共藝術》雜誌主編。社會學術兼職: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美協平面設計藝委會委員副主任,上海市文聯副主席,上海市創意設計工作者協會創會主席,上海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教育部藝術碩士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學位辦第七屆設計學科評議組成員。目錄 自序1 更新——公共藝術的實踐與反思 公共藝術設計學科——21世紀的新興學科 公共藝術——當代藝術的方向 上海美術學院公共藝術學科體系的建構與運作 公共藝術專業教育的思考 公共藝術的研究構架 公共藝術是未來藝術教育的方向 地方重塑——公共藝術的永恆主題 公共藝術與「地方重塑」 「地方重塑」與公共藝術多元發展 《大數據時代下的公共藝術》序 人性城市公共空間形象設計——上海地鐵6、8、9號線總體視覺形象案例分析 上大美院=都市美院——談「國際公共藝術獎」的創立 關注民生,讓藝術走進社區——訪曹楊新村公共藝術項目策劃人汪大偉 新時代的公共藝術發展——第三屆中國設計大展及公共藝術專題展召集人汪大偉訪談 2 破土——數碼藝術新語言的探索和實踐 設計大家談——汪大偉談數碼藝術教育 數字化藝術之「道」 新語言——數碼藝術 Flash:「閃」的文化 數碼藝術的公共性 媒性的造型——有關2015-2016上海大學美術學院年度展策展對話 《感應式建築——物聯網時代的建築》序 3 蝶變——藝術教育的心路歷程 關於美術學院辦學模式的思考與實踐——走產學研結合的辦學道路,為上海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 都市·都市美院 都市美院構想 都市美院離我們有多遠 《上美·足跡》序 回顧與展望——我眼中的上海大學美術學院發展歷程 美術教育新思路——訪問上海大學美術學院黨委書記、執行院長汪大偉教授 複合型的應用人才也能出精英 為共和國美術教育史奠基 建立完善藝術設計學科建設生態圈 非遺研培與美術教育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中國畫藝術教育改革初試 上海美院新變化與22世紀暢想 無疆無界,無限可能——22世紀的上海美術學院 4 暢想——設計未來的思考 振興傳統手工藝在文化強國中的作用 為視覺空間造意——展示設計漫談 青島地鐵建設車站空間一體化設計的啟示 布華頓與中國玻璃藝術教育 當密斯的鋼管椅遇到了明代圈椅——談少與多的辯證關係及對當下的意義 「歲寒三友」的理念——圖案、三大構成、藝術設計及其他 從「四大件」的變遷看設計的作用與意義 面向未來,追溯本原——未來都市設計的思考 《百年上海設計》序 從《百年上海設計》看「上海設計」 「中國設計40年」名家訪談 人的全面發展與創意產業 5 設計案例解讀 2010年上海世博會——城市文明館展示項目設計總方案 2010年上海世博會——「世博會博物館」展示設計方案 上海城市軌道交通網路視覺形象規範指導手冊 上海地鐵8號線車站裝修概念設計 上海地鐵8號線車站壁畫設計 上海地鐵6號線車站壁畫設計 「尋桃花源記」——遠程交互設計 「飯堂」——「視覺盛宴」 秦淮河夜間燈光景觀設計 三亞灣海虹立交廣場規劃設計 作者年表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