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 (典藏版) 徐棻 9787220131714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四川人民
NT$381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8*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蘇東坡 (典藏版)
ISBN:9787220131714
出版社:四川人民
著編譯者:徐棻
頁數:856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70146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蘇東坡》中的歷史事件,件件有出處,作者在歷史真實的基礎上進行文學修飾,風格上既有傳記性又有戲劇性。對歷史事件,作者在忠實史料的基礎上做出了自己的藝術詮釋。描寫蘇軾與王安石、司馬光,以及五個皇帝之間的關係,還有在「新法」「舊法」的政壇博弈中,蘇軾命運的起落浮沉等,作者都以其戲劇的筆法來講述故事,讓普通讀者能輕鬆讀下去,輕鬆理解蘇東坡其人以及其所在的時代。

內容簡介
本書從真實歷史中還原蘇東坡充滿戲劇性衝突的一生。在改變北宋王朝命運的熙豐變法中,作為政治人物,蘇軾與王安石、司馬光分歧不斷,但是新法、舊法的無情傾軋也未能掩蓋住他們的至臻人性。這是一本蘇軾的傳記,而又不僅僅是蘇軾的一生,講述他與五位皇帝的關係,對王安石新法的斥責,在「新黨」「舊黨」黨爭中的堅持,與歐陽修、王安石、司馬光、秦觀等在人性上的交相輝映。《蘇東坡》更是北宋中晚期的社會縮影,王朝的餘暉,恰好自此開始,恰好遇到蘇東坡。

作者簡介
徐棻,一級編劇,終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曾任四川省政協常委、四川省文聯及省劇協副主席,獲得「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
1933年生於重慶。1949年參軍為文工團員。1954年考入北大中文系。1958年畢業分配到四川省文化局。1961年調入成都市川劇院任編劇。1998年退休而筆耕不輟。其代表作有川劇《死水微瀾》《慾海狂潮》《塵埃落定》《目連之母》《馬克白夫人》《燕燕》《田姐與莊周》及話劇《辛亥潮》、舞劇《遠山的花朵》、京劇《千古一人》、晉劇《爛柯山下》等。其作品多次獲得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文華大獎」、「文華獎」、「曹禺戲劇文學獎」及戲劇節「優秀編劇獎」等。

目錄

第一章燕子飛時
第二章一捲紙兩面旗
第三章帝后乾杯
第四章 「二王」攔截
第五章一百五十年也要改
第六章黑水谷的笑聲
第七章有何賢良不賢良
第八章 「慶曆」之痛
第九章物之興廢不可得而知也
第十章晨曦里的鐘聲
第十一章朝堂之爭
第十二章唯有淚千行
第十三章流水尚能西
第十四章官誥院與溫香樓
第十五章熙寧變法
第十六章拍案而起
第十七章是罷官還是下獄
第十八章金殿風暴
第十九章相府酒宴
第二十章太后做證
第二十一章除夕之夜
第二十二章山色空濛雨亦奇
第二十三章驚險明月樓
第二十四章行歌野哭
第二十五章流民狂飆
第二十六章秋水長天
第二十七章朝野俱何堪
第二十八章旋抹紅妝看使君
第二十九章午夜驚夢
第三十章冷暖兩重天
第三十一章流沫生千渦
第三十二章 「烏台」詩案
第三十三章太皇太后死不瞑目
第三十四章今夕是何年
第三十五章 「雪堂」東坡
第三十六章一蓑煙雨任平生
第三十七章皇帝手札
第三十八章開啟 「元祐」
第三十九章不識廬山真面目
第四十章金蓮燭相送
第四十一章風起 「邇英閣」
第四十二章二下杭州
第四十三章悲喜各不同
第四十四章月暈而風
第四十五章兩年閱三州
第四十六章定州的城牆
第四十七章聊發少年狂
第四十八章順風與逆風
第四十九章不與梨花同夢
第五十章問平生功業

精彩書摘
第一章 燕子飛時
又一個春天來了。
河南的春天雖然比江南的春天來得晚,但燕子還是飛到了北宋的都城汴京。當時,汴京的正式稱號叫「東京開封府」。這時候,北宋的皇帝是宋仁宗趙禎。
登基前的宋仁宗,就是民間傳說《狸貓換太子》中,用狸貓換下的那位太子;也就是川劇《裝盒盤宮》中,被裝在點心盒裡,打開盒子卻變成了桃子的那位太子。當然,無論是「狸貓換太子」,或者「太子變桃子」,這些故事都純屬虛構。真實的宋仁宗一直生活在皇宮裡,由劉太后撫養長大。現在,他高坐在汴京城裡的金鑾殿上。
殿堂里,正鼓樂齊鳴,群臣列隊,舞蹈參拜,山呼萬歲。
宋仁宗道:「今年又是大比之年,即將舉行科考。請韓相國代朕點呼考官。」
「臣,領旨。」時任相國的韓琦隨聲出列。這韓琦雖然個子瘦小,但五官端正,雙目有神,加上他舉手投足間透露出的自信、果斷、剛勁、不容置疑等氣派,給他那瘦小的身軀平添了許多分量,足以讓身材高大的凡夫俗子在他的面前也感到仰而視之,或覺得誠惶誠恐了。
韓琦面向群臣,朗聲道:「參知政事歐陽修。」
歐陽修應聲出列:「在。」
「御史中丞范鎮。」
范鎮應聲出列:「在。」
「翰林學士王珪。」
王珪應聲出列:「在。」
韓琦轉過身去向著金鑾殿道:「請皇上詔示。」
宋仁宗道:「國家以人才為寶。朕命諸卿擔任考官,由副相國歐陽修總領其事,為我大宋選拔人才。諸卿當盡心儘力,不負朕望。」
幾個考官齊聲應道:「臣,領旨。」
這時節,跟著燕子來到汴京的,還有從四面八方奔來的舉人。
燕子飛來,忙著築巢;舉人奔來,忙著應考。沒有門路的,在客棧中繼續日夜攻讀;有門路的,四處奔波聯絡關係。當翰林學士王珪下朝回家時,便在廳堂前的天井裡,被一個青年書生迎住。
書生恭敬地施禮,親昵地招呼:「世伯,您下朝了。」
王珪「嗯」了一聲,徑直走向廳堂,登階入室,書生趕忙緊隨其後。有僕人來侍候王珪更衣、換鞋、上茶,那書生也就恭立一旁候著。
書生姓章名悖字子厚,生於宋仁宗景祜二年(1035年),比蘇軾大一歲。
王珪抿了一口茶,說:「明日便要入場考試,賢侄怎不在居所靜心養神?」
第一章悖有點不好意思,答道:「小侄心裏不踏實,靜不下心來。」
王珪道:「有什麼不踏實的?你提前半年來汴京見我,這一步算是走對了。我料定今科考試,主考官會是歐陽修。果不其然,皇上就點他總領其事。我料定歐陽修擔任主考,一定要變革文風。果不其然,下朝時他就找到范大人和我,商定太學體文章,一個不取。」所謂「太學體」,是當時流行於最高學府和科場應試的文風。
第一章悖吃驚道:「太學體文章一個不取?!」立刻又說,「世伯真是料事如神,小侄幸好有世伯關照。自到汴京,每曰起早睡晚只做一件事,就是要把太學體的文風,洗刷得絲毫不剩。」
這時,「太學體文章一個不取」的消息,已像一陣大風刮進了趕考人居住的各個客棧。在頗有名氣的「迎賢店」里,舉子們都像被捅了窩的馬蜂,鬧嚷嚷從樓上樓下的房間里撲出,飛向庭院。有的已扯開喉嚨叫罵著,有的半信半疑地議論著,其中反應最強烈的要數「百家姓」。
「百家姓」不是一個人,而是四個人共同的綽號,因為這四人的姓氏剛好是百家姓的頭四個字:趙、錢、孫、李。這四人的家境恰好也比較富裕,住進客棧便相約著喝花酒,打紙牌,逛大街,同進同出,算得上是意氣相投的朋友。同客棧的人將他們視為一體,背地裡便籠而統之叫他們「百家姓」。其實,這四個人也有所不同:其中,兩人做太學體文章,而另外兩人不做。
從樓上衝下來的趙公子就是做太學體的。他高聲叫道:「我不信!太學體文章流行了將近百年,許多讀書人都做太學體文章。他歐陽修敢一個不取?」
也是做太學體文章的錢公子附和道:「是呀。眾怒難犯!我們還有著名的太學體神童馬輝,難道連馬輝也不取?」
聽兩人這麼一說,大家的眼光便在人群中搜過,發現馬輝在二樓的走廊上。
年輕的馬輝見眾人盯住自己,便說:「我們要改變文體已來不及了,在這裏發脾氣考官又聽不見,還是早些歇著,靜心養神吧。等明日進了考場,儘力把自己的文章做得好些就是了。」說罷轉身回房。
趙公子見了很是不滿,扭頭對錢公子說:「他小小年紀就學會了裝模作樣!等榜上無名時,他就曉得厲害了。」
「百家姓」中的李公子,其心情和趙、錢二位就大不一樣。他背過身去對孫公子小聲說:「幸好,你我不做太學體文章。」
孫公子會心一笑,輕聲道:「這一下,我們又少了許多對手。」他向氣咻咻的趙、錢兩人努努嘴,更小聲地說:「包括他們二位。」
第一章悖這時還在翰林府。他從袖中取出幾張紙,雙手遞到王珪面前:「這是侄兒昨夜寫的文章。世伯您看看,這樣的文章如果呈到歐陽大人面前,會怎麼樣?」
王珪接過文章,認真地看了一頁,說:「嗯,開卷精彩。僅看這一段,也算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