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運大王泣鬼神-彭湃 郭雯婷 9787551160391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花山文藝
NT$159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1*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農運大王泣鬼神-彭湃
ISBN:9787551160391
出版社:花山文藝
著編譯者:郭雯婷
叢書名:不忘初心緬懷先烈叢書
頁數:114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70710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本書是彭湃傳記,傳主為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中英勇犧牲的革命先烈,入選2009年由中共中央宣傳部等11個部門聯合評選的「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希望通過宣傳她的崇高情懷和光輝業績,鼓舞廣大青少年繼承革命先烈的遺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

內容簡介
該書是一部傳記文學作品。傳主彭湃,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早期農民運動領導人。該書主要面向青少年讀者編寫,記述了彭湃同志的崇高情懷和光輝業績,目的是鼓舞廣大青少年繼承革命先烈遺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努力奮鬥。

目錄
引子
一、彭家少年
二、初露崢嶸
三、不一樣的愛情
四、迎接最初的鬥爭
五、遠涉重洋,尋救國之道
六、救國先救人心
七、走進農民心裏
八、領導廣寧農民運動
九、走武裝鬥爭的道路
十、生命不是通向死亡,而是理想
附錄彭湃生平年表

精彩書摘
引子
廣東省海豐縣龍津河畔,有一座別樣的建築,它始建於清朝末年,雖幾經烽煙依然堅固如新。
它坐北向南,看起來氣派、富貴。主樓分兩層,面寬三問,臨河而居,寬敞明亮。它的前廊仿西式建築,東側有一個書齋,是中式的,名字很有特點,喚作「得趣書室」。
從表面看,這必是一所地方望族的宅邸,它可能見證了一個商賈的崛起,一個地主的富足,但是很少有人能夠想到,這富貴中透著書卷氣的宅邸中,卻走出了一位足以讓整箇舊中國為之震顫的革命英雄人物——彭湃。
彭湃是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早期農民運動領導人。他出身地主家庭,為尋求救國之路曾留學日本。他穿著一身洋裝,頂著少爺名頭,卻投身中國農民運動,在海豐首倡農民革命。為了理想,他從自己的家庭中走了出來,脫掉大少爺的西裝禮帽,赤著腳走進農家的田間地頭。他在海豐成立了中國第一個農會,初建之時只有6個人,稱為「六人農會」,爾後以星火燎原之勢,成為海豐、廣東乃至整個中國農民運動的樣板,在全體國人面前上演了一幕前所未有的大戲。
他讓農民成為中國革命的主角,這群自古沒有話語權力,進而已經習慣沉默的人,在他的啟發與激勵下,帶著理想的熱情,發出面向自由、面向平等與富足的呼喊。
彭湃,在祖父眼中是家族振興的希望,是狀元苗子,天降的甘泉;在如父的長兄眼中,是敗家子,是叛徒,是家門的不幸;在當地農民的眼中是「菩薩」,是無所不能的神靈;在士紳、軍閥眼中是自毀前途的莽漢,他領導的農民運動是痞子運動,糟得很;在毛澤東眼中則是「農運大王」,他領導的農民運動,打倒土豪劣紳,驚天地泣鬼神,好得很。
為救國家于危難,救民眾于困苦,彭湃年少時反對袁世凱稱帝,青年時造北洋軍閥的反,任職教育局長時推行五四新思想。他發動農民,不惜燒毀讓無數人夢寐以求的田約地契,從田公變成田仔。他積極探索新生,加入中國共產黨,為了北伐戰爭輔助孫中山先生辦農民運動講習所。他在減租鬥爭中身先士卒,鬥志昂揚,幾乎身死陣前。大革命失敗后,他又與中國共產黨的主要領導同志一起籌劃、領導南昌起義,在海陸豐建立中國第一個農村蘇維埃政權,讓共產主義的理想第一次在中國大地上紮根。接著,他不畏艱險隨戰友們轉戰大南山,身處無槍無彈、無衣無糧的困窘之境,與數倍之敵英勇鬥爭,始終樂觀、昂揚,理想與信仰從未失落。
徐向前元帥曾和他並肩作戰,他說彭湃同志在艱苦的環境中,能和農民打成一片,碗中有雞屎也能端起就吃,對艱苦的環境從來處之泰然。
1928年11月,經中央決定,彭湃被調到上海,與周恩來等同志一起主持中央軍委工作。
1929年8月30日,因叛徒的出賣,彭湃在上海租界被捕;6天後,壯烈犧牲,年僅33歲。
圍繞著彭湃的被捕、犧牲,中共特科在上海灘上演了一幕中國現代史上最驚心動魄、也是最讓人扼腕嘆息的營救。周恩來、陳賡等人與身在南京的蔣介石有形無形地角力,背叛、忠貞、鋤奸逐一上演,在理想的悲歌之中,續寫下永不磨滅的紅色傳奇。
這就是彭湃,人如其名,一生短暫,卻如長虹貫日,縱消逝而精神永存。
一、彭家少年
1
1896年,中日甲午戰爭的硝煙剛剛散盡,變法、革命,中國的有識之士都在為這個病人膏肓的國家奔走,他們急需為這個國家找到一條生存下去的道路。而此時,地處廣東東部的海豐縣城,一戶彭姓人家,正在緊張而喜悅地忙碌著。
海豐是當時粵東地區著名的交通樞紐,而彭家是當地有名的富貴之家,高牆圍攏,庭院深深。它和當時所有的中國大家庭一樣,幾代人聚族而居,有一位年長的當家人,他精明、能幹,膝下兒女成行,僕役畢恭畢敬,對這個家、家裡的人有絕對的威嚴,他叫彭藩。他自幼開始學做生意,精明又能吃苦,很快有了自己的產業——一家雜貨店。藉著清末開商、洋氣東來的風,他的生意越做越大,屯下來豐厚的家底。他又像所有傳統的中國大家長一樣,把從外邊、商業中賺到的錢,一分一分變作土地,變作宅院,變作兒女。事實上,我們在彭湃所著的《海豐農民運動》一書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他對自己家庭情況的自述:「祖父彭藩是個工商業者兼地主,擁有鋪面40餘間,年收租1600餘石谷,高利貸400多石谷。」可見,這個彭老太爺著實有著殷實的家境,也為彭湃的成長提供了非常良好的生活環境。
所以,此刻的彭藩像彌勒佛一樣,笑呵呵地端坐在堂屋中央,看家人忙碌,等待彭家又一個生命的降臨。一個小傢伙又要來分享他的富貴,在他的蔭庇下過生活了,他滿足於這種想象;或者,他會想得更長遠一點兒。幾十年來,他幾經商場的沉浮,雖然掙得家大業大,但是彭家溯祖追源,再加上自己的幾個兒子,沒有一個能走進科場,博取個一官半職。先來的兩個孫子呢,也是頑劣有餘,文氣不足,到底不是讀書的材料。或者,這個會有所不同呢?新的生命,總是帶來新的希望。突然,一聲啼哭把他從遙遠的想象中拉了回來,產婆笑嘻嘻地先進來報喜,又一個大胖孫子。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