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菜花開-洱海邊的重託與守望 朱大建 9787313286314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學
NT$369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6*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海菜花開-洱海邊的重託與守望
ISBN:9787313286314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學
著編譯者:朱大建
頁數:262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70658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一個古老的湖泊,一位白髮老教授,一支堅定的隊伍清澈的洱海為何遭受污染?記憶中驚艷的海菜花能否重現洱海?幾起幾落的「治水」故事最終如何? 水生態環境科學家的情結與傳承,堅守雲滇大地「治水」十數年,解開高原湖泊污染難題,守得水清月明,終見花開海上。 本書是作者多次往返滬滇采寫而成的紀實文學作品,配以多幅資料圖片、多個實景視頻與採訪音頻,從國家水專項洱海項目孔海南團隊的視角出發,深入展現十幾年的洱海治理歷程,反映我國水生態環境保護髮展之路。

內容簡介

洱海是高原湖泊的代表,也是大理人民的「母親湖」。20世紀90年代,洱海頻頻暴發藍藻,水質下降,危及流域生態環境。本書講述了水生態環境學者孔海南奔赴洱海湖畔,在各級政府的支持下,帶領團隊堅守一線十幾載,與當地各族人民密切配合,讓曾經不堪重負的洱海逐漸恢復清澈的故事。這一故事被《人民日報》等國內主流媒體稱為新時代的「老人與海」。以孔海南為代表的科技工作者們傾盡所學,在生態文明建設、精準扶貧、鄉村振興等方面積極作為,不負重託,將論文寫在了祖國大地上。洱海治理歷經十幾年的考驗,形成了可供借鑒的「洱海經驗」,並走出雲南、走出中國,正在走向世界。

作者簡介

朱大建,高級編輯,《新民晚報》原副總編輯。上海記協常務理事。上海作協理事、作協散文委員會主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筆名康定、安平、江河海。 朱大建生於上海,祖籍常熟。1970年4月上山下鄉,在江西生產建設兵團九團(五星墾殖場)做了4年農工、4年新聞幹事。1978年初考入復旦大學新聞系,1982年春畢業分配至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新聞出版處任新聞幹事,1985年任上海《宣傳通訊》雜誌副主編,1988年任主編。1995年至2013年任《新民晚報》副總編輯。已出版著作《時代風採錄》、《上海灘新「大亨」》、《心弦之歌》、《燈下文談》、《燈下文談全編》、《域外萍蹤》等6部。主編《上海作家散文百篇》。中篇報告文學《鯤鵬展翅》獲中國作協1990一1991年度全國優秀報告文學獎。雜文《資源與陷阱》獲2007年全國報紙副刊金獎和第17屆中國新聞獎三等獎。1991年被評為上海市優秀新聞工作者,2004年被評為全國百佳新聞工作者,2008年獲中國晚報傑出貢獻獎。

目錄

引子 海菜花
第一章 「江湖」告急
初識洱海
洱海首次暴發藍藻
太湖、滇池、巢湖告急
「治水」之路的開端
一個拚命的中年留學生
回國前的準備
第二章 我想做中國的湖泊治理
回國走上講台
傳播新觀念
土壤凈化槽「試水成功」
奔波的「治水人」
水專項落地
三重危機的考驗
第三章 攻關羅時江
大蒜和奶牛
對標瑞士蘇黎世湖
「羅時江方案」
共築洱海的有力防線
「湖泊治理保護的生態樣本」
孔海南的「心」事
第四章 「一定要把洱海保護好」
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
「傑哥」來訪
省校合作打造更高平台
守在洱海邊的人們
留住蒼洱好風光
第五章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擁擠的洱海畔
PPP模式
壯士斷腕
海菜花成了致富花
收穫在綠水青山間
與洱海共命運
建立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第六章 讓「洱海經驗」走得更遠
中國的洱海
世界的洱海
河湖大家庭之薪火相傳
洱海保護仍在「滾石上山」
尾聲 洱海的瞭望員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