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雷滾滾震華夏-張太雷 馬輅 張淑芳 9787551160445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花山文藝
NT$127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1*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春雷滾滾震華夏-張太雷
ISBN:9787551160445
出版社:花山文藝
著編譯者:馬輅 張淑芳
叢書名:不忘初心緬懷先烈叢書
頁數:91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70712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張太雷(1898∼1927),江蘇武進(今屬常州)人。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共產黨早期的重要領導人之一;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的創始人之一和中國青年運動的卓越領導人。
本書為張太雷的傳記,既注重史料的真實性與準確性,又重視故事的文學性與可讀性,以期照顧青少年閱讀習慣。

內容簡介
張太雷,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著名的政治活動家、宣傳家,中國共產黨早期的重要領導人之一,是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的創始人之一和青年運動的卓越領導人,是廣州起義的主要領導人。他是第一個被派往共產國際工作的中國共產黨的使者、也是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最早派往青年共產國際的使者之一,是黨內著名的政治活動家、宣傳家。1927年12月12日,他在廣州起義戰鬥中被敵人槍擊,中彈身亡,年僅29歲。張太雷為探索中國革命道路獻出了年輕的生命,成為中共歷史上第一個犧牲在戰鬥第一線的中央委員和政治局成員。
本書主要面向青少年讀者,記述了張太雷同志的崇高情懷和光輝業績,目的是鼓舞廣大青少年繼承革命先烈遺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努力奮鬥。

目錄
引子
一、少年時代
二、在五四洪流中
三、參加黨的創建工作
四、被派往共產國際
五、致力於青年團建設
六、為建立國共統一戰線而奔忙
七、在廣東區委的戰鬥歲月
八、危急關頭
九、南昌起義後任廣東省委書記
十、研究廣州起義計劃
十一、籌備起義
十二、暴動進入倒計時
十三、下達緊急命令
十四、廣州起義爆發
十五、建立紅色政權
十六、擴大戰果
十七、保衛蘇維埃
十八、反撲與激戰
十九、壯烈犧牲
附錄 張太雷生平年表

精彩書摘
一、少年時代
張太雷原籍江蘇武進,1898年6月17日出生於一個沒落的官商世家。他原名張曾讓,乳名泰來,學名張復,譜名張孝曾,自號「長鋏」;參加革命后,初名張春木、張椿年,后改名張太雷,寄寓著把自己化作擊碎舊世界的巨雷,衝破舊社會的腐朽反動統治的理想抱負。
張太雷的父親名亮彩,原住常州城中西下壙,由於家境清貧,長大后無錢娶妻,后被同邑薛錦元招為過門女婿,結婚後一直住在岳父家裡。張太雷是在外祖父家出生和長大的。
1901年,張太雷的父親到安源煤礦工作。從此,張太雷隨父母親和姐姐搬到了江西萍鄉,全家生活靠父親的微薄收入維持。1906年2月,父親病故,張太雷又隨母親和姐姐遷回常州。為了生活,他的母親在有錢人張紹曾家幫助料理家務,所得工錢,難以維持一家生活,不時要靠親戚接濟和借債度日。由於張太雷天資聰穎,張紹曾認為他有培養前途,乃資助他陪同自家兒子一起在貞和堂張氏私塾上學,希望他日後能為張家管事。
張太雷在張氏私塾念了一年書,轉入了西郊初等小學。由於他刻苦好學,母親平常又殷勤管教,所以學習成績很好。
張太雷很小的時候,就愛聽父親講述一些歷史上英雄人物的故事和動人的民間傳說。進小學后,課業之餘,仍孜孜不倦地閱讀那些具有反封建思想內容的小說。古老的常州,是江蘇著名的文化之鄉。張太雷少年時代,又常聽人講述有關常州地區的歷史典故和名人故事。宋末萬安和尚的抗元鬥爭事?,明代民族英雄唐荊川抗擊倭寇的鬥爭事?,太平軍中傑出將領護王陳坤書抗擊英、法帝國主義和清軍聯合進攻、堅貞不屈的英勇鬥爭事?等,都強烈地打動了張太雷,在他的腦海里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張太雷從小就同情勞動人民和底層民眾。一天,他和同學們在街上行走,看到一位拉黃包車的人的帽子被一陣大風吹掉了,連忙跑去把它拾起來,並給那位黃包車夫戴好。一位同學問他:「你為什麼這樣做?」他說:「他拉著車子,停下來拾帽子多費力呀,而我,這樣做是很容易的。」正是由於家境貧寒,使張太雷對勞動人民的疾苦有切身的體會。他目睹當時社會的黑暗,從小就立下了改造社會的志向。
1911年冬,張太雷在西郊初等小學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校長馬次立見他是一位有志氣的少年,便為他取名張復,以示復興中華的意思,並資助他考進常州府中學堂預科學習;翌年,正式轉入該校本科一年級三班。
張太雷進入常州府中學堂的那一年,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領導了辛亥革命。
常州府中學堂的校長屠元博,在日本留學時,就參加了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積极參加反對清朝賣國統治的活動;還有幾個教員也是留日學生和同盟會會員。在他們的熏陶下,常州府中學堂當時是進行民主革命宣傳和活動的一個場所。他們常常向學生們宣傳孫中山、章太炎等人的民主愛國思想,講述資產階級革命家鄒容、秋瑾和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等人的英勇鬥爭事?。悲壯的史實,激昂的言詞,使張太雷和同學們聽得熱血沸騰,熱淚盈眶。張太雷等在校長和老師的影響下,對孫中山的反清革命活動十分關注。他聽到孫中山曾印發鄒容19歲時寫的《革命軍》,對清朝統治者的殘酷壓迫給以無情的揭露,同時提出了推翻清朝統治、建立共和國的政治主張后,就立即把《革命軍》這本小冊子借來,並一口氣把它讀完;讀後,激動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屠元博熱情宣傳民主革命思想的同時,還積極組織學生進行軍事訓練,打算投人反抗清朝統治的武裝革命活動。張太雷積極地參加這些活動。那時中學堂學生全部寄宿,有時深夜緊急集合,張太雷立刻爬起來,動作迅速地跑去操場參加操練,從不缺勤,而且還鼓勵同學們上好軍事操練課。
張太雷由於受到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的熏陶,十分厭惡頭上的那條長辮子。在辛亥革命前夕,他和同班好友瞿秋白就說過:「尾巴樣的東西,留著它毫無道理,我們剪掉它!」表示對清朝反動統治的憎恨,辛亥革命后,即和幾位同學一起,帶頭剪掉了辮子。
張太雷平時常和一些志同道合的同學一道,秘密進行反對清朝反動統治的宣傳。辛亥革命爆發后,張太雷和老師、同學們拿著小旗上街遊行慶祝,高呼革命口號。
P1-3

前言/序言
張太雷(1898∼1927)
,江蘇武進(今屬常州)人
。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中
國共產黨早期的重要領導人
之一;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的創始人之一和中國青年運
動的卓越領導人,曾任團中
央書記;他多次參与、籌備
、聯絡並參加共產國際、黨
中央和團中央的重要會議,
大力翻譯和傳播馬克思主義
,是黨內著名的政治活動家
、宣傳家;1927年12月11
日領導廣州起義,任廣州蘇
維埃政府代理主席,次日在
大北門戰鬥中壯烈犧牲,年
僅29歲。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