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3*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審訊語言學 (第四版) ISBN:9787510228353 出版社:中國檢察 著編譯者:吳克利 頁數:657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31665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為規範和科學化做好司法審訊工作,本書將法學、語言學和心理學知識相結合,從司法辦案中審訊工作的實際情況和需要出發,聚焦于司法審訊工作中的常見疑難點和工作誤區,洞察被審訊人員的心理,系統介紹了審訊語言的運用原理、行為規律和技能技巧;同時輔以鮮活的案例,充分詳實地展現審訊者與被審訊者之間的語言對抗技巧與方法,生動地再現了一個個成功地審訊現場,將審訊理論研究與司法實踐完美地融合,既填補了我國法律語言學研究的一個空白,又滿足了廣大司法實務工作者對審訊教科書的渴求。作者簡介 吳克利,著名審訊專家、全國檢察業務專家、全國檢察業務教育培訓首任教官、最高人民檢察院講師團成員、最高人民檢察院職務犯罪偵查訊問專家、國家檢察官學院首任駐院教官、國家檢察官學院職務犯罪研究所兼職副所長、兼職研究員、中國法律語言研究會理事、中國檢察學研究會職務犯罪偵查與預防專業委員會理事、國際教育學會會員、全國檢察教育培訓精品課程負責人。 撰寫出版《貪污賄賂犯罪案件偵查訊問技巧》《審訊心理學》《審訊語言學》《職務犯罪案件偵查訊問謀略》《紀檢監察談話技巧》《問話的科學》等十多部偵查訊問專著,發表四十余篇理論研究文章,榮獲全國檢察機關精神文明建設「金鼎獎」「新時期理論研究成果獎」「共和國建設終身成就獎」。目錄 第一章 審訊語言學的理論基礎第一節 審訊語言學的概念和性質 第二節 審訊語言學的研究對象和特點 第三節 審訊語言學的研究方法和學科形成 第四節 審訊與供述的語用行為衝突 第五節 犯罪嫌疑人抗審的語用行為路徑 第六節 審訊的語用行為方法 第二章 審訊語言的基本屬性 第一節 審訊語言的語音聲調 第二節 審訊語言的修辭形式 第三節 審訊語言的表述 第四節 審訊語言的情境 第五節 審訊活動中的無聲語言 第三章 審訊語言的語體 第一節 審訊語言的語體特徵 第二節 審訊的問答型語言體式 第三節 審訊的勸說型語言體式 第四節 審訊的介入型語言體式 第五節 審訊的定位型語言體式 第六節 審訊的否定型語言體式 第七節 審訊的堵退型語言體式 第四章 審訊的語用行為過程 第一節 審訊的語用行為 第二節 審訊的語言信息 第三節 審訊的語言推理 第四節 審訊語言的原則 第五節 法律阻卻事由下的審訊語用行為方法 第五章 審訊涉案關係的語用行為模式 第一節 審訊涉案關係的語用行為過程 第二節 審訊介入涉案關係的語言模式 第三節 調動審訊空間參与性的語用行為 第四節 犯罪嫌疑人退路條件選擇的審訊語用行為方法 第五節 犯罪嫌疑人退路條件掌控的審訊語用行為方法 第六章 犯罪嫌疑人抗審心理轉換的審訊語用行為方法 第一節 封控謊言的語用行為方法 第二節 利用錯覺信息確認涉案事實的語用行為方法 第三節 確認存在的語用行為方法 第四節 犯罪嫌疑人抗審心理支點更換與擊破的語用行為方法 第五節 前提默認涉入的語用行為方法 第六節 犯罪嫌疑人假想惡性的心理行為屬性 第七節 降低惡性的語用行為方法 第七章 審訊語言信息轉移的語用行為方法 第一節 審訊中內部語言的產生 第二節 審訊語言信息轉移的對抗性 第三節 審訊語言信息轉移的心理基礎 第四節 審訊語言信息轉移的偵查意識 第五節 審訊語言信息轉移的意志過程 第六節 審訊語言信息轉移的前提條件 第七節 審訊語言信息轉移的攝取 第八章 犯罪嫌疑人心理支點更換的審訊語用行為方法 第一節 犯罪嫌疑人隱瞞對抗的心理支點與退路 第二節 犯罪嫌疑人前衛心理支點與後衛心理支點更換的語用行為方法 第三節 犯罪嫌疑人心理需要滿足的審訊語用行為方法 第四節 犯罪嫌疑人臨界心理狀態下的不甘心心理需要的產生與滿足的審訊語用行為方法 第五節 犯罪嫌疑人臨界心理狀態轉換供述行為的審訊語用行為方法 第九章 犯罪嫌疑人謊言抗審的語用行為規律及審訊人員的揭謊與導謊 第一節 犯罪嫌疑人謊言抗審的基本語用行為 第二節 犯罪嫌疑人謊言的識別方法 第三節 心理測試技術在審訊中的運用 第四節 審訊人員揭謊與導謊的語用行為方法 第十章 審訊活動中肢體語言的語用行為 第一節 犯罪嫌疑人抗審的肢體語言概述 第二節 犯罪嫌疑人抗審的肢體語言反應 第三節 審訊人員肢體語言的影響 第十一章 犯罪嫌疑人處於不同心理狀態下的審訊語用行為 第一節 犯罪嫌疑人抗審行為的心理層面反映定式 第二節 促進犯罪嫌疑人供述動機形成的審訊語用行為 第三節 導人犯罪嫌疑人心理證據的審訊語用行為方法 第四節 對犯罪嫌疑人進行心理限制的審訊語用行為 第五節 犯罪嫌疑人趨利避害的審訊語用行為 第六節 審訊人員證據運用的語用行為 第七節 轉化犯罪嫌疑人定勢心理的審訊語用行為 第八節 犯罪嫌疑人臨界心理的審訊語用行為 第九節 犯罪嫌疑人供述矛盾的審訊語用行為 第十二章 知己知彼的審訊語用行為方略 第一節 審訊失敗的原因 第二節 審訊語用行為的切入點 第三節 犯罪嫌疑人退路選擇的自我評估 第四節 犯罪嫌疑人供述心理障礙的支點轉移 第五節 犯罪嫌疑人供述心理的需要條件 第六節 犯罪嫌疑人隱瞞條件構築的心理支點的更換 第七節 犯罪嫌疑人涉案原因的心理支點更換方法 第八節 使犯罪嫌疑人產生原因認可的審訊語用行為 第十三章 認知條件下的審訊語用行為技巧 第一節 供述的認知條件 第二節 對抗條件喪失的自我意識的來源 第三節 設置自我意識的認識差異的語用行為技巧 第四節 直達犯罪目標的語用行為 第五節 直達犯罪動機的語用行為 第六節 滿足意識存在的語用行為 第七節 剝離犯罪關係的語用行為 第八節 藉助關係的語用行為技巧 第九節 再現犯罪心理現場的語用行為技巧 第十節 運用認知概率的語用行為 第十一節 激活間隔心理效應的語用行為技巧 第十二節 審訊的語用行為態勢 第十四章 心理置換的審訊語用行為技巧 第一節 趨利避害的供述行為 第二節 心理置換的認知條件 第三節 心理置換的客觀條件 第四節 心理置換的支點選擇 第五節 親情置換的語用行為技巧 第六節 求生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