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服務設計 (第2版) (英)薩姆·紐曼 9787115638762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人民郵電
NT$1,017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4*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微服務設計 (第2版)
ISBN:9787115638762
出版社:人民郵電
著編譯者:(英)薩姆·紐曼
叢書名:圖靈程序設計叢書
頁數:428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31887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是系統架構領域標杆參考書的升級版,由業內資深專家薩姆·紐曼(Sam Newman)撰寫。 過去10年,隨著微服務的普及,大量組織從單體應用遷移到了微服務應用,分散式系統變得愈加精細化,然而,這個過程中也出現了一系列問題。本書深入探討了構建、管理、擴展和演進微服務架構時需要考慮的方方面面。內容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基礎」(第1章∼第4章),詳細闡述微服務背後的核心思想;第二部分「實現」(第5章∼第13章),帶你轉向具體實現細節,通過各種技術和方法儘可能大程度地用好微服務;第三部分「人和組織」(第14章∼第16章),具體闡述離開人和組織的支持,理念和技術將毫無意義。通過學習本書,你將深入了解對微服務的建模、集成、測試、部署和監控等方向新的解決方案。 第2版進行了全面更新:新增了微服務構建和部署、無伺服器計算及雲原生應用等主題,擴充了進程間通信等內容。此外,新版貫穿了更多業界常見案例,提供了更多代碼示例,幫助大家落地微服務。 本書面向架構師、開發人員、測試人員和IT運維人員等各類對微服務感興趣的讀者。

作者簡介

薩姆·紐曼(Sam Newman),微服務先驅·Thoughtworks前系統架構師·獨立諮詢師。 深耕行業20多年,聚焦微服務、雲和持續交付,致力於幫助企業更快速、可靠地交付軟體,合作客戶遍布全球。熱銷技術書作者,著有《微服務設計》《重構到微服務》。

目錄

審讀致謝
專家推薦
推薦序一 肖然
推薦序二 沈劍
譯者序
前言
第一部分 基礎
第1章 追根問底微服務
1 1 微服務概述
1 2 微服務的關鍵概念
1 2 1 可獨立部署
1 2 2 圍繞業務領域建模
1 2 3 狀態自主
1 2 4 服務大小
1 2 5 靈活性
1 2 6 架構和組織的一致性
1 3 單體
1 3 1 單進程單體
1 3 2 模塊化單體
1 3 3 分散式單體
1 3 4 單體和交付爭用
1 3 5 單體的優勢
1 4 技術能力
1 4 1 日誌聚合和分散式追蹤
1 4 2 容器和Kubernetes
1 4 3 流技術
1 4 4 公有雲和無伺服器技術
1 5 微服務的優勢
1 5 1 技術的異構性
1 5 2 健壯性
1 5 3 擴展性
1 5 4 部署的便捷性
1 5 5 組織協調
1 5 6 可組合性
1 6 微服務的痛點
1 6 1 開發者體驗
1 6 2 技術過載
1 6 3 成本
1 6 4 生成報表
1 6 5 監控和故障排除
1 6 6 安全
1 6 7 測試
1 6 8 延遲
1 6 9 數據一致性
1 7 我應該採用微服務嗎
1 7 1 不適用情況
1 7 2 適用情況
1 8 小結
第2章 微服務建模
2 1 MusicCorp簡介
2 2 合理劃分微服務邊界
2 2 1 信息隱藏
2 2 2 內聚
2 2 3 耦合
2 2 4 內聚和耦合的相互作用
2 3 耦合的類型
2 3 1 領域耦合
2 3 2 傳遞耦合
2 3 3 公共耦合
2 3 4 內容耦合
2 4 恰到好處的領域驅動設計
2 4 1 通用語言
2 4 2 聚合
2 4 3 限界上下文
2 4 4 將聚合及限界上下文映射到微服務
2 4 5 事件風暴
2 5 DDD在微服務環境中的應用案例
2 6 領域邊界的替代方法
2 6 1 易變性
2 6 2 數據
2 6 3 技術
2 6 4 組織
2 7 混合模型和例外
2 8 小結
第3章 拆分大單體
3 1 明確目標
3 2 增量遷移
3 3 單體並不是威脅
3 4 先拆分什麼
3 5 按層拆分
3 5 1 代碼優先
3 5 2 數據優先
3 6 有用的拆分模式
3 6 1 絞殺者模式
3 6 2 并行運行模式
3 6 3 功能開關模式
3 7 拆分資料庫的注意事項
3 7 1 性能
3 7 2 數據完整性
3 7 3 事務
3 7 4 工具
3 7 5 報表資料庫
3 8 小結
第4章 微服務間通信模式
4 1 從進程內到進程間
4 1 1 性能
4 1 2 介面變更
4 1 3 錯誤處理
4 2 進程內的通信技術:選擇眾多
4 3 微服務間的通信模式
4 4 同步阻塞模式
4 4 1 優點
4 4 2 缺點
4 4 3 適用情況
4 5 非同步非阻塞模式
4 5 1 優點
4 5 2 缺點
4 5 3 適用情況
4 6 共用數據模式
4 6 1 實現
4 6 2 優點
4 6 3 缺點
4 6 4 適用情況
4 7 請求–響應模式
4 7 1 實現:同步與非同步
4 7 2 適用情況
4 8 事件驅動模式
4 8 1 實現
4 8 2 事件
4 8 3 適用情況
4 9 謹慎行事
4 10 小結
第二部分 實現
第5章 實現微服務間通信
5 1 尋找理想的技術
5 1 1 輕鬆實現向後兼容
5 1 2 明確你的介面
5 1 3 保持API的技術中立
5 1 4 簡化提供給消費者的服務
5 1 5 隱藏內部實現細節
5 2 技術選型
5 2 1 遠程過程調用
5 2 2 REST
5 2 3 GraphQL
5 2 4 消息代理
5 3 序列化格式
5 3 1 文本格式
5 3 2 二進位格式
5 4 模式
5 4 1 結構性破壞和語義性破壞
5 4 2 是否應該使用模式
5 5 處理微服務間的變更
5 6 避免破壞性變更
5 6 1 擴展式更改
5 6 2 兼容的消費者
5 6 3 合適的技術
5 6 4 顯式介面
5 6 5 儘早發現破壞性變更
5 7 管理破壞性變更
5 7 1 同步部署
5 7 2 共存不兼容的微服務版本
5 7 3 模擬舊介面
5 7 4 推薦的方法
5 7 5 社會契約
5 7 6 追蹤使用情況
5 7 7 極端措施
5 8 DRY和微服務架構中的代碼復用風險
5 9 服務發現
5 9 1 域名系統
5 9 2 動態服務註冊
5 9 3 不要忘記人類
5 10 服務網格和API網關
5 10 1 API 網關
5 10 2 服務網格
5 10 3 其他協議
5 11 文檔服務
5 11 1 顯式模式
5 11 2 自描述系統
5 12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