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預警與烈度速報-風險與控制 金星 9787030775610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科學
NT$1,768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3*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地震預警與烈度速報-風險與控制
ISBN:9787030775610
出版社:科學
著編譯者:金星
頁數:313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30514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在前期《地震預警與烈度速報——理論與實踐》的基礎上,以地震預警與烈度速報技術系統面臨的技術風險和風險管控技術措施為主線,重點解析了預警系統產生「誤報」和「漏報」的原因,提出了進一步完善系統軟體的技術措施。尤其是針對當前世界各國地震預警系統在處理雙震、序列震、軟體測試震例和提高地震預警系統預測烈度精度等遇到的難題,以及震后製作震烈度空間分佈時遇到的問題,提出了詳細的技術方案。 本書可作為地震部門特別是各省地震局從事地震預警與烈度速報領域工作的科技人員的培訓教材,也可作為高等院校從事地震預警、烈度速報、地震信號處理等相關研究的科技人員及研究生的參考用書。

作者簡介

金星,曾任福建省地震局局長,二級研究員,從事地震預警和烈度速報相關領域研究20多年,1993年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98年被評為國家人事部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2000年入選百千萬人才工程;獲中國地震局防震減災優秀成果獎一等獎一次,二等獎三次,培養博士、碩士研究生40餘名;是首批中國地震局地震預警團隊負責人和「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總設計師。

目錄

前言
第1章 地震台網監測預警能力評估方法
1 1 地震觀測台網雜訊水平的評估
1 2 地震觀測台網監測能力的評估
1 3 地震觀測台網預警首報能力的評估
1 4 預警區最小地震預警震級的評估方法
參考文獻
第2章 數據質量監控和模型參數配置以及預警地震事件分析
2 1 站點數據質量的實時分析評估
2 2 近震震級量規函數模型的本地化
2 3 區域性烈度經驗衰減模型
2 4 P波和S波的走時模型
2 5 地震預警事件及觀測記錄分析
參考文獻
第3章 地震預警技術風險與風險控制
3 1 地震預警誤報漏報事件回顧
3 2 預警軟體設計存在的主要問題
3 3 識別儀器參數配置明顯錯誤的演算法
3 4 排除干擾與地震波譜檢測
3 5 遠場大震的判定
3 6 地震真實與虛擬場景比對分析
參考文獻
第4章 雙震預警第一報的處理技術
4 1 雙震定位基礎及前震對后震的影響
4 2 雙震處理理論模型及模型參數估計
4 3 雙震判定與獨立處理第一報條件
4 4 非原地非獨立處理雙震第一報的方法
4 5 原地重複雙震的處理
4 6 研究成果總結與數值驗證
參考文獻
第5章 雙震預警後續報模型與技術
5 1 測定雙震後續報參數的理論模型
5 2 第一個地震波組的安全區及邊界方程
5 3 第二個地震波組的安全區及邊界方程
5 4 雙震波組安全區邊界滿足二次曲線方程
5 5 雙震波組安全區有關問題的討論
5 6 雙震安全區邊界理論解與數值解
參考文獻
第6章 序列震處理技術構架和處理方案
6 1 序列震處理的總體技術要求
6 2 序列震總體處理思路
6 3 構建序列震并行處理局部虛擬台網
6 4 處理序列震的多尺度時間窗技術
6 5 多源激發震動觀測實時圖像識別技術
6 6 序列震的震源模型和分類
6 7 原地重複序列震的處理
6 8 非原地重複序列震的處理
參考文獻
第7章 多源地震模型及處理方法
7 1 多源地震的處理思路
7 2 三源地震模型和模型參數
7 3 第一個地震O1的處理方法
7 4 第二個地震O2的處理方法
7 5 第三個地震O3的處理方法
7 6 關於相關參數的討論
7 7 三源地震處理的模擬研究
參考文獻
第8章 日本預警系統採用的粒子集成濾波法
8 1 粒子集成濾波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8 2 日本粒子模型和後續改進
8 3 多源地震複合識別方法與技術
8 4 粒子的重採樣方法與步驟
8 5 示範算例
參考文獻
第9章 測試地震預警和烈度速報軟體性能的人造地震波場的波形模擬技術
9 1 人造地震波場模擬的目標與思路
9 2 人造地震波場的基本技術途徑
9 3 點源模型激發的人造地震波場
9 4 點源模型台網地震波場的模擬實例
9 5 大震破裂激發的人造地震波場
9 6 大震破裂模型應用實例
9 7 總結
參考文獻
第10章 地震預警預測烈度與大震烈度圖製作的新方法
10 1 日本預測烈度和烈度速報的主要經驗
10 2 我國預測烈度和烈度速報的主要問題
10 3 烈度預測和速報總體思路和技術構架
10 4 預測烈度初始模型及實時修正模型
10 5 製作正式發布烈度空間分布圖
10 6 儀器烈度空間分布圖的質量評估
10 7 瀘定6 8級地震應用實例
參考文獻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