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8*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木鐸金聲-我國法治宣傳教育的歷史經驗與當代啟示 ISBN:9787516669617 出版社:新華 著編譯者:楊揚 頁數:150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31652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書稿系北京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楊揚博士有關我國法治宣傳教育歷史經驗和當代啟示方面的一本學術理論專著,同時也得到了北京市首批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經費資助和中國法學會基礎研究重點課題資助。 從理論層面而言,面對面的法治宣傳教育傳播方式相對於文字傳播而言,是一種更為精準化、更具藝術性的傳播機制。國家通過將道德教育的精神融人法律規範,穩定地向民眾傳達理念,更好地實現政治法律信息的傳播與內化。宣教活動是一種自上而下的單向信息傳遞機制,這種有意識的溝通手段,意在促使民眾更好地理解、認同並接受國家傳遞的法律信息,從而實現「聽得懂、能領會、可落實」的良好社會效果。 從現實層面而言,全面依法治國的實現離不開新時代開展的法治宣傳教育,這是不斷完善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習近平指出:「治理一個國家、一個社會,關鍵是要立規矩、講規矩、守規矩。法律是治國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規矩。」為了更好地貫徹實施「八五」普法的具體方針和內容,《中央宣傳部、司法部關於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的第八個五年規劃(2021—2025年)》詳細規定了「八五」普法的具體指導思想、主要目標、具體內容與保障手段。這些最新的法治宣傳實施綱領,提出了當前法治宣傳工作的具體要求。作者簡介 楊揚,法學博士,馬克思主義理論博士后,博士畢業於中國政法大學,主要研究方向為法律社會史、法律知識史、中國近現代法律史。現為北京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歷史與文化研究所講師,碩士生導師。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青年基金課題、中國法學會基礎研究重點激勵課題等各1項,在《歷史檔案》《中國史研究動態》《青海社會科學》《雲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交大法學》《明清史評論》《中國古代法律文獻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報》《檢察日報》等期刊發表文章數十篇。目錄 第一章 導論第一節 研究意義 第二節 研究內容 第三節 國內外研究現狀 第四節 研究方法 第二章 中國法治宣傳教育的歷史傳統 第一節 懸法象魏:先秦時期的法律宣講 第二節 刻石紀法:秦漢時期的法律宣講 第三節 粉壁榜諭:唐宋元時期的法律宣講 第四節 讀法講諭:明清時期的法律宣講 第五節 因襲革新:清末的法律宣講 第三章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法制宣傳教育 第一節 服務革命政權是法制宣傳教育的核心任務 第二節 主體與對象的廣泛性是法制宣傳教育的突出特色 第三節 革命政策與法律是法制宣傳教育的基本內容 第四節 參与司法的生動實踐是法制宣傳教育的實現路徑 第四章 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時期的法治宣傳教育 第一節 既往與開來並進:新中國成立初期的法制宣傳教育 第二節 成就與困境並存:從「一五」普法到「七五」普法 第五章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法治宣傳教育 第一節 集中領導:以習近平法治思想引導普法工作 第二節 固本培新:社會主義法治精神融入普法工作 第三節 全面覆蓋:法治素養通過普法持續提升 第四節 普治結合:依法治理與全面普法有機融合 第五節 時空統一:全民普法不斷提高針對性與實效性 第六節 落實監督普法工作要加強組織和制度保障 第六章 中國法治宣傳教育的當代啟示 第一節 寓教於民:法治宣傳教育方式的通俗性 第二節 家國同構:法律宣傳內容與對象的普及性 第三節 定范立制:法治宣傳教育的制度性 參考文獻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