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空間全球治理體系的建構 崔保國 9787521843484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經濟科學
NT$630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211*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網絡空間全球治理體系的建構
ISBN:9787521843484
出版社:經濟科學
著編譯者:崔保國
叢書名: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十四五」時期國家重點出版物出版專項規劃項目
頁數:362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29949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網路空間全球治理體系的建構事關數字時代全球發展與治理的基礎,事關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而中國在這一治理體系中迄今還缺乏系統的戰略認知和頂層設計,也沒有能在全球治理體系中佔據與中國網路實力相匹配的地位。
本書是在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課題攻關項目「構建全球化網際網路治理體系研究」的課題結項報告基礎上重新整理集體合作完成的。為了與時俱進和更加與國際接軌,我們將書名改為《網路空間全球治理體系的建構》。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自立項以來,課題組成員凝聚一起按照研究計劃有序推進課題進展,發表了近十幾篇論文,取得了豐富的研究成果和較好的社會影響力。

作者簡介
崔保國,1962年12月出生於江蘇徐州,1997年回國工作,曾任南京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副院長、江蘇省新聞人才培訓中心副主任等職。2000年調入清華大學傳播系任教。2002年任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2004年任清華大學媒介經營與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社會兼職有中國科技新聞學會科技傳播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傳播學研究會副理事長、日本東北福祉大學客座研究員等;兼任《中國傳媒產業發展報告藍皮書》的主編、《中國報業》雜誌執行主編;美國國家傳播學會(NCA)會員、日本大眾傳播學會會員。

目錄
總論
第一章 網路空間全球治理的整體架構
第一節 對網路空間全球治理的戰略認知
第二節 網路空間全球治理體系的建構思路
第三節 網路空間分層治理的路徑設計
第四節 相關研究的文獻綜述
第二章 網際網路發展關鍵進程
第一節 網際網路史論的演進與轉向
第二節 全球網際網路50年
第三節 中國網際網路25年
第三章 網路空間全球治理的力量變局
第一節 從戰略高度審視網路空間全球治理髮展態勢
第二節 網路空間治理主體及其力量格局
第三節 大變局之下的網路空間治理新常態
第四節 在大變局中推進網路空間全球治理的關鍵
第四章 網路空間全球治理的兩大體系
第一節 從網際網路治理到網路空間治理
第二節 聯合國主導的網路空間治理體系
第三節 技術社群主導下的網路空間治理
第四節 兩大治理體系面臨的困境與局限
第五章 網路空間中的國家主權
第一節 全球數字地緣版圖初現端倪
第二節 網路空間國家主權原則的適用性
第三節 主要國家對主權原則的實踐
第四節 主權原則在網路空間面臨的挑戰
第六章 網路空間的大國博弈
第一節 網際網路改變大國博弈
第二節 中美關係
第三節 美俄關係
第四節 中歐關係
第七章 網路空間的大國安全困境
第一節 網路空間大國面臨的安全困境
第二節 網路空間安全困境產生的原因
第三節 網路安全領域的博弈
第四節 推進國際網路安全治理機制建構的戰略
第八章 平台經濟創新與社交媒體治理
第一節 從傳媒經濟到平台經濟
第二節 平台商業模式:社交媒體上的新聞媒體
第三節 平台傳播策略:社交媒體跨國報道
第四節 平台隱私治理:大數據中的社交媒體
第九章 網路信息內容治理
第一節 網路信息內容治理的挑戰
第二節 網路信息內容治理的三個視角
第三節 網路信息內容治理的經驗與探索
第十章 數據跨境流動治理
第一節 數據作為新的生產要素
第二節 數據跨境流動規制的核心:數據本地化
第三節 數字經濟下的數據防禦主義
第四節 中國數據跨境流動規制的邏輯
第十一章 人工智慧與新興治理
第一節 人工智慧帶來的變革與影響
第二節 從網路空間治理到人工智慧治理
第三節 人工智慧帶來的風險與挑戰
第四節 人工智慧治理的能力建設與應對
第十二章 網路空間全球治理的中國智慧
第一節 網路空間全球治理的發展趨勢
第二節 尋求網路空間治理的共同價值理念
第三節 網路空間全球治理的中國方略
第四節 網路空間全球治理中的中國角色
第十三章 結語:關於網路空間全球新秩序的展望
參考文獻
後記

前言/序言
本書研究的核心問題是網路空間全球治理體系如何建構的問題。首章為本書的整體研究確立了研究方向並建構了網路空間全球治理體系的整體框架。我們認為網路空間治理不僅需要具有全局性和前瞻性的視野,更需要融入中國經驗和東方智慧。由於治理主體的多元性和治理體系的複雜性,我們提出一個以「多維認知、多元主體、分層治理、議題導向」的體系建構原則作為基本思路,以期形成一個以解決現實問題為目標的兼容並包的網路空間全球治理體系構建,同時確立了構成全球化網路空間治理體系的「四梁八柱」,力圖營造起網路空間全球治理體系大廈的理論基礎。我們認為當前網路空間全球治理的議題主要有以下八大類:基礎設施、關鍵資源、平台治理、網路安全、數字貿易、數據治理、演算法治理、內容規制。這些議題核心圍繞地緣政治、治理模式、網路安全、權利保護四大主題展開。同時,我們創新提出網路空間治理的四層架構,即基礎設施層、邏輯協議層、平台層、內容層。平台層治理是網路空間治理的新挑戰,基於權力制衡的原則,我們主張平台層應該形成一種私營企業與政府等其他主體間的制度化的「制衡和競爭」關係。
第二章回顧了網際網路發展的關鍵進程。網際網路既是冷戰的產物,更是全球化的產物,一部網際網路史就是一部人類擴展互聯的文明史。本章總結了網際網路發展50年的史論演進與轉向,以國際網際網路發展50年和國內網際網路發展25年為年代劃分標準,從技術創新、商業創新、制度創新三個維度入手,總結各個階段演進的基本規律與內在邏輯,能夠為正在到來的智能物聯時代全球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提供啟示和警示。
第三章描述了當前網路空間全球治理主體力量新態勢。從戰略高度審視網路空間全球治理髮展態勢,從國際社會對網路空間的認知、網路空間力量格局的調整、網路空間秩序建構的前景以及網路空間制度性鴻溝的彌合程度判斷當前網路空間治理態勢。結合當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國際局勢,重點從網路空間全球治理主體和力量格局兩方面的變化討論了網路空間未來的發展方向和秩序建設。
第四章首先介紹了聯合國主導下的網路空間治理體系,包括聯合國網路空間治理的主要平台機構、主要治理進程以及聯合國在網路空間治理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其次以ICANN、IETF、IAB和ISOC為例介紹典型的網際網路技術社群運作模式,以及總結當前技術社群參与網路空間治理的突出問題。最後將總結聯合國體系與社群體系間的競爭性關係,闡述當前兩大治理體系面臨的困境。
第五章重點闡述了網路空間的國家主權。網路空間與現實空間高度融合,主權原則適用於網路空間成為國際社會的共識。然而,由於國情不同,不同國家對主權原則在網路空間的實踐各有側重。本章對網路空間國家主權的適用性從治理和管轄兩方面進行了分析,並且總結了發達國家和新興國家對國家主權原則的實踐,以及在實踐過程中主權原則在網路空間面臨的挑戰,最後從國際合作視角提出了網路主權實踐探索的未來方向。
第六章主要描述了網路空間的大國博弈。網際網路的到來改變了世界經濟與政治格局,改變了傳統大國競爭的模式。本章從國際關係涉及網路發展戰略、數字經濟、信息通信技術、網路安全等方面的競爭與合作中,發現網路空間已經成為大國博弈的主戰場和重要工具,大國圍繞網路空間國際規則制定和國際秩序建立的競爭與衝突日趨白熱化。網路空間的大國關係在很大程度上體現為現實空間地緣政治博弈的延續。
第七章主要分析了網路空間的大國安全困境。研究認為網路空間安全陷入困境,國際治理機制面臨失靈,呈現「大國戰略博弈態勢加重、國際機制構建對抗性突出、低烈度衝突呈現常態化」三重困境相互作用的總體態勢。網路空間具有安全複雜性、不確定性和脆弱性,這些因素給各國關係帶來不確定性。
第八章主要研究了數字時代下平台經濟創新與社交媒體治理。本章研究聚焦從傳媒領域的傳媒經濟到平台經濟的承接性發展過程,市場價值已經流向平台型媒體,平台已經作為產業研究的創新前沿,並且從內容產品、傳播渠道以及用戶關係三個角度考察國外新聞媒體運用社交媒體傳播的商業模式創新問題,整體上形成了一個以「媒體與人相聯結」為特徵的商業模式。在經濟議題方面,社交媒體為其傳播開闢了新的國際化場域,然而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環境,經濟議題的傳播也面臨著新的挑戰。在社交媒體發展的過程中,網路用戶的隱私問題引起了各界關注。
第九章主要研究了網路空間的信息內容治理。當前信息內容治理面臨著信息渠道、分發技術、利益分配和文化碰撞等不同的挑戰。在實際的網路空間信息內容治理層面,各國對責任、隱私保護有著截然不同的看法,因此難以形成有效的國際協調機制,各國對信息內容的管控和網路平台的社區自治規則成為當前全球信息內容治理的主要抓手。通過對主要國家的信息內容治理經驗的探索試圖總結出一套有效的普遍適用的內容治理模式。
第十章重點關注網路空間治理中的數據跨境流動問題。從現實政治的角度來說,數據本地化本質上是數據防禦主義的一種體現,在防禦主義的視野下,中國在「有限理性」下對於數據安全和數據本地化進行了優先考量和選擇。從整體邏輯上來說,中國數據跨境流動規制的建立既有技術觀和安全觀的頂層意識形態指導,又有相當長的立法過程和機構設置,同時也考慮了現實意義、經濟意義和技術發展,並參与了國際規則的制定。在未來,中國需要從總體哲學高度提煉數據治理的意涵,賦予跨境數據流動治理中國智慧;從消極被動轉為積極主動,為數據跨境流動國際治理提供公共產品;更具智慧地設計國內製度,提供更為立體靈活的機制安排,從而更好地促進國內數據的治理和國際的規則完善。
第十一章主要以人工智慧技術為例介紹了網路空間新興技術帶來的治理新議題。本章首先回顧了人工智慧技術飛躍性發展的三個階段,闡述從網路空間治理到人工智慧治理的客觀聯繫。其次剖析人工智慧對經濟、政治、軍事和社會帶來的變革與影響,特別是人工智慧對道德倫理、演算法歧視和數據安全帶來的風險與挑戰。最後從加強風險防範、提升風險識別、增強風險預防和優化風險化解等方面提出了對人工智慧治理的能力建設與應對。
第十二章提出了網路空間全球治理的中國智慧。研究認為治網如治水,遵從自然規律的中國方案乃是上善之策,需要明確的分層治理思維,要具有道法自然的東方智慧。面對百年大變局下的網路空間治理體系改革機遇,中國方案應該推進以聯合國框架體系和網際網路社群體係為基礎形成的網路空間治理包容性體系建設,不做單體系的二選一選擇題,以實現網路空間正義為使命,擔當起國際道義,積極做出全球貢獻,融入全球社群,務實地捍衛網路主權,實質性地推進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建構。
作為結語,第十三章對全書主要觀點進行了總結。網路空間新秩序的形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網路空間全球治理體系的建構也需要世界各國和多方的共同協同努力。網路空間治理為國家治理現代化提供了改革創新的試驗田和思想發生地,也為全球治理提供了一種試驗性的動力,匯入人類自我治理的歷史潮流中。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也是世界上網民人口數量最大的國家,對網路空間治理的實踐具有深遠的全球意義,是一股具有影響秩序建構的重要力量。我們也期待在各方的努力下,一個公正合理、有效運轉的網路空間全球治理體系得以建立。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