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10*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管理工作指導手冊 ISBN:9787507768107 出版社:學苑 著編譯者:苑利 叢書名:中國文化遺產保護北斗叢書 頁數:153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29065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採用問一答的形式,針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管理工作出現的問題,全面系統的提出具體解答和指導意見,每個問題的解答篇幅在300-400字,用以指導今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管理實踐。本書分為地位篇、認定篇、責任篇、管理篇、問題篇五個部分。作者簡介 顧軍,1963年生,歷史學碩士。北京聯合大學應用文理學院歷史文博系二級教授、系主任、文化遺產研究所所長、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主任。入選北京市「培養新世紀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北京市高層次創新創業支持計劃領軍人才」,獲「北京市教學名師」等稱號。從事中國民俗史、文化遺產學和北京歷史文化教學和研究工作,代表作有《文化遺產報告——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的理論與實踐》《北京的四合院與名人故居》《中國民俗學教程》等,先後多次獲中國文聯民間文藝山花獎學術著作獎、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等。全數入選「中國哲學社會科學最有影響力學者排行榜」。目錄 一、地位篇一 為什麼說在經濟高速發展時都會關注傳承人? 二 一國文明的傳承都包括哪幾種模式? 三 為什麼說非遺傳承人是中華文明的另類傳承者? 四 如何從中華文明的高度去評價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五 傳承人在民間文學活態傳承方面到底做出了哪些貢獻? 六 傳承人在傳統表演藝術方面到底做出了哪些貢獻? 七 傳承人在傳統工藝美術方面到底做出了哪些貢獻? 八 傳承人在傳統工藝技術方面到底做出了哪些貢獻? 九 傳承人在傳統儀式方面到底做出了哪些貢獻? 十 傳承人在傳統節日方面到底做出了哪些貢獻? 十一 傳承人在農業生產知識方面到底做出了哪些貢獻? 十二 為什麼說傳承人的活態傳承更能代表中華文明的底色? 十三 為什麼說傳承人更看重「活態傳承」? 十四「活態傳承」的短板和優勢是什麼? 十五 傳承人「活態傳承」的主要貢獻是什麼? 二、認定篇 一 為什麼說選出優秀傳承人非常重要? 二 為什麼說傳承人所傳是不是非遺是認定傳承人的絕對標準? 三 為什麼說不參与活態傳承者不能認定為傳承人? 四 為什麼說不原汁原味傳承者不能認定為傳承人? 五 為什麼說不帶徒弟不能認定為傳承人? 六 為什麼說傳承人必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權威性與影響力? 七 什麼樣的人才是理想中的傳承人? 三、責任篇 一 為什麼說傳承人的本職工作首先是傳承? 二 為什麼說非遺可以為經濟的高速發展提供不竭的資源? 三 為什麼說傳承人是中華優秀基因的堅強捍衛者? 四 為什麼說傳承人是中華多元文明的堅強守衛者? 五 為什麼說傳承人的任務就是將一國優秀傳統繼承下來? 六為什麼說「一輩子只做好一件事」是「工匠精神」的具體體現? 七 為什麼要重塑「工匠精神」? 八 為什麼說「工匠精神」需要制度做支撐? 九 為什麼說「工匠精神」需要信仰做支撐? 十 為什麼說「工匠精神」需要用規矩做支撐? 十一 傳統手藝人對於一個民族來說到底有多重要? 十二 歷史上行業組織是怎樣一步步發展起來的? 四、管理篇 一 為什麼說保護傳承人是保護非遺的最佳切入點? 二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大致可分為幾類? 三 為什麼要對傳承人實施分類管理? 四 對非遺傳承人實施分類管理的客觀依據是什麼? 五 如何看待儀式類遺產傳承人的選定? 六 為什麼說傳統廟會不是封建迷信? 七 為什麼說保護廟會最簡單的辦法就是「還俗民間」? 八 如何理解非遺保護中的「移風易俗」? 九 為什麼說非遺保護的第一步是辨偽? 十 到底什麼叫「活態傳承」? 十一 如何看待傳承人的「創新」? 十二 為什麼說保護非遺就是保護民族文化基因? 十三 為什麼說保護非遺就是保護民族文化的多樣性? 十四 為什麼說傳說故事也有重要的歷史認識價值? 五、問題篇 一 將「現產」當「遺產」的後果是什麼? 二 為什麼說「非物質文化遺產」 與「傳統文化」不是一回事? 三 為什麼說「傳承」與「傳播」是完全不同的兩碼事? 四 如何看待傳承人的「創新」 ? 五 我們對傳承人創新的冗餘度到底有多大? 六 保護傳承人容易出現哪些問題? 七 為什麼說「民間事民間辦」是保護非遺的最佳模式? 八 為什麼說政府、官員、學者不能申報傳承人? 九 為什麼政府、學界、商界中的自然人或團體不能申報非遺傳承人? 十 為什麼傳承人一定要客觀地填寫「傳承譜系」? 十一 為什麼說傳承人年輕化問題多多? 十二 為什麼不能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制定標準? 十三 傳承人到底能不能進行「商業化經營」? 十四 為什麼傳承人不能進行「產業化開發」? 十五 中國的「工匠精神」為什麼會步入瀕危? 十六 為什麼傳承人過度年輕化會帶來非常嚴重的後果? 十七 我們的傳承工作真的已經做得很好了嗎? 十八 為什麼說傳承人可以創新,但所創之「新」並不是非遺? 十九 非物質文化遺產被一改再改的原因何在? 二十 為什麼說傳承人不能以創新的名義向後代提供「假情報」? 二十一 為什麼說政府等非遺保護主體不能取代傳承主體? 二十二 為什麼要讓廟會「還俗」民間? 二十三 傳統節日儀式類遺產到底有沒有傳承人? 二十四 博物館式保護在非遺保護中到底佔有什麼位置? 二十五 為什麼說保護傳承人是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 二十六 為什麼說非遺進校園無法取代原有的傳承渠道?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