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壯士」今何在-我們時代的哈工大 陳聰 9787201203737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書目文獻
NT$432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4*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八百壯士」今何在-我們時代的哈工大
ISBN:9787201203737
出版社:書目文獻
著編譯者:陳聰
頁數:246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29663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弦音不輟,薪傳百年。哈工大的歷史,是百年中華高等教育史,乃至中華民族復興史在一個橫截面上的投影。”八百壯士”的身影及其在百年歲月中留下的漫長迴響,閃耀著教育家精神的熠熠光輝,也構成了哈工大校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代代哈工大”八百壯士”胸懷大格局,堅守嚴標準,探求真學問,為如何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留下一份份真實生動的答卷,激蕩著哈工大學子的心靈。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生逢鼎革的”八百壯士”作出了怎樣的抉擇?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繼往開來的”八百壯士”又續寫著怎樣的傳奇?本書走近這樣一群傳奇的豐碑式人物,從”1950年的歷史分野”切入,以大量實地採訪和珍貴一手史料,再現了哈工大”八百壯士”紮根東北、愛國奉獻、艱苦創業的”黃金時代”,描繪了一所百年高校綿延不絕的”規格嚴格,功夫到家”的奮進之路。

作者簡介
陳聰,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員、北京作家協會會員,戰地記者。已出版多部文學作品,包括中東戰地一線紀實隨筆集《燃淚天堂》《厭倦與天真——徘徊在天堂和地獄的邊上》;報告文學《心有大我 至誠報國——黃大年》《種子 鐘揚》《守島——尋找烈士王繼才》《力量: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實錄》《會它千頃澄碧——蘭考脫貧啟示錄》《大地赤子李德威》,多篇報告文學在《求是》發表;另著有兒童文學作品《盔盔:和鐵人一起冒險》,科普讀本《種子天堂》《”地球之門”的鑰匙》,繪本《大地之子黃大年》。其中,《心有大我 至誠報國——黃大年》《種子 鐘揚》被評為年度”中國好書”,多部作品在海外出版。微博&微信公眾號:戰地小新巴達獸。

目錄

第一章 1950 年:”鐵將軍”與他的十四行詩
1 1950 年的歷史分野
2 從”兩個規格”到”一條鐵律”
3 課是”老虎課”,人是”鐵將軍”
4 ”四大名捕”震校園
第二章 北上:”八百壯士”的崛起
1 強風吹著我向你跑來
2 頭戴鋁制降壓器的”八百壯士”領軍人
3
第一個”黃金時代”淬煉出的”晶核”
4 迎風搏浪,不落征帆
5 一張又一張運算的稿紙,飛舞在天空,鋪滿了大地
6 一場英語考試與一個春天的到來
第三章 底色:”手中有個紐扣,就想著如何為國家做件大衣”
1 邁向閃爍著真理光芒殿堂的必經之路
2 苦難的童年使他淳樸的心向著光明的方向,做著後來人的先導
3 每一次選擇都是初心使然
4 不忍卒讀的歷史一頁
5 且以長歌赴此生
6 為了這一天,他們走過了半個世紀
第四章 一新:置身大地,決戰星海
1 ”哈工大星”背後的歷史星空
2 月表採樣背後一個甲子的風雲激蕩
3 從第一顆由高校牽頭自主研製的小衛星看團隊科研模式創新
4 中國人工智能:開端在哈工大
5 坐穩”冷板凳”,然後迎向光芒
6 啃下”硬骨頭”,瞄準下一個目標
7 創新之樹常青
第五章 功夫:絢爛之極歸於平淡
1 為學:我的成果將可能使我這個普通的生命生輝,以至永恆
2 為事:用極致的敬業與極強的信念,洞見未來發展的方向
3 為人:有風自南,翼彼新苗
4 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穿越”八百壯士”的精神長河
第六章 風華:走出高質量內涵式發展之路
1 從世紀之交到建校百年
2 抵達夢想的彼端
3 在浩如煙海的科學殿堂裡尋找適合自己的那朵浪花
4 ”八百壯士”今何在?
第七章 迴響:我們時代的”八百壯士”
1 最後一排的學生,都能感受到數學殿堂在召喚
2 走進課堂,打開人生 99% 的可能性
3 我們時代的”八百壯士”
第八章 歸宿:暖廊花開,當如你所願
1 ”理想大學的模樣”
2 今日之哈工大人:創造屬? 20 歲的奇跡
3 今日之哈工大:成為閃耀獨特光芒的自己
尾聲 歷史的自覺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回歸我們生命中的母題

前言/序言
序章 哈工大”八百壯士”意味著什麼?
在不停轉動的歷史巨輪下,作為個體存在的人很容易顯得渺小而無力。在四季倏忽的更替中,?那之間擦出的記憶火花很容易湮滅至默默無聞。但當我們在歷史的行經處抬頭仰望,便可以發現,在科學群星閃耀的蒼穹中,一些個體的存在轉化為”精神的生命”,無聲地訴說著一種名為永恆的緣起。
先讓我們看一張 2023 年的成績單:
新增院士 2 人、國家級人才 105 人,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 12 項,本科生生源質量躋身全國前十,學生競賽成績摘取”四連冠”。全國重點實驗室集群初具規模,”天宮機械臂”精準發力,”地面空間站”領跑全球,”龍江三號”支撐衛星”太空織網”,一批原創性成果引領前沿,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支撐重大工程
取得這些成績的高校,正是已有百餘年歷史的哈爾濱工業大學。
對一段歷史的深刻理解,需要追根溯源。回溯哈工大一路前行的足跡,人們不禁有一個疑問:”工程師的搖籃”其基因從何而來?
哈爾濱市南崗區公司街 59 號有一座老建築,推開它的拱形門,質樸厚重的氣息撲面而來,這就是哈爾濱工業大學博物館,一處歷史與現實的交匯點。
隔著展櫃玻璃櫥窗,一本本塵封了半個多世紀的教學筆記、課堂筆記格外引人注目。有的紙張微微泛黃,有的筆墨早已褪色,但字跡工整、清晰可辨,其中不乏後來成為學界泰斗的俞大光、潘際鑾、王光遠、吳從炘等哈工大學子的筆記。
從新中國成立後按照黨中央要求”培養工程師和理工學院師資”,到”培養工業建設技術人才和尖端科學技術人才”,再到新時代在黨的領導下培養更多傑出人才、打造更多國之重器,”紮根東北、愛國奉獻、艱苦創業”的精神內核始終貫穿哈工大的發展歷程。
20 世紀 50 年代,800 多名青年師生響應國家號召,從祖國各地齊聚這裡。短短十餘年,他們創辦了 24 個新專業,為我國快速發展的高等教育及國家工業化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這支平均年齡只有 27 5 歲的教師隊伍,被稱為哈工大”八百壯士”。
走近這一群富有傳奇色彩的豐碑式人物,我們不難生出這樣的感受:在民族危亡時代成長起來的”八百壯士”,他們留存著同樣的時代記憶。
當黃文虎於 1945 年踏入浙江大學攻讀電機專業時,周長源正好在浙江省立杭州高級中學就讀高中,而此時的他們正要經歷解放戰爭的全過程;當黃文虎在祠堂廟宇裡點著桐油燈堅持中學學業時,王光遠正向著一所設在甘肅天水大廟裡的國立中學進發。同樣艱苦卓絕的學習環境,同樣孜孜以求的真理光芒
如今,在”八百壯士”精神的感召下,科研報國的基因融入一代代哈工大人的血液之中。秉承著”規格嚴格,功夫到家”的校訓傳統,”大師+團隊”的培養模式逐漸形成,一批高水平創新團隊先後誕生。
“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2020 年 6 月 7 日,哈工大迎來了 100 歲生日,在建校百年當天,哈工大收到了習近平總書記發來的賀信。賀信指出:”新中國成立以來,在黨的領導下,學校紮根東北、愛國奉獻、艱苦創業,打造了一大批國之重器,培養了一大批傑出人才,為黨和人民作出了重要貢獻。”
當我們再一次走進哈工大博物館、再一次翻閱哈工大的校史,”八百壯士”奔赴”工程師的搖籃”的過往記憶,以文字和圖片的形式轉化為擲地有聲的歷史。
過往的時代,是個怎樣的時代呢?
貧窮、艱苦、列強的爪牙、彌漫的血淚,卻有無數愛國知識分子挺身而出,為了理想和信仰燃燒著青春和熱血。
對於如今的哈工大人來說,”八百壯士”究竟意味著什麼?
以一個旁觀者的淺薄觀感來說,它或許意味著我們心中的希望、遠方的夢想和我們腳下的這條路。哈工大把青春奉獻給了祖國廣袤的土地,”八百壯士”把青春奉獻給了”教育救國”“科學報國”的崢嶸歲月——
而當下,我們正在沿著”八百壯士”的足跡前行。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