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3*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虛擬文化與部落化傾向-讀米歇爾.馬菲索利 ISBN:9787522729725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 著編譯者:林青 頁數:246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27176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米歇爾·馬菲索利是法國當代社會文化學家。他認為,古老事物與科技發展共同營造出一個虛擬世界,僵硬的、排他的理性主義和建制已然「飽和」,個人主義正趨於衰落,不能適應社群化的後現代社會。在這場科技革命中,部落化、情感同化、多元化等構成當代虛擬文化的基本樣貌,相對主義和「對立耦合」的處世哲學則是現實和虛擬世界共同的生存法則。本書著重評介馬菲索利以部落為主題的後現代理論,呈現當代網路社會和虛擬文化的新變化。作者簡介 林青,四川大學國家重點學科比較文學研究基地特聘研究員,曾就職于中國數字圖書館有限責任公司、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獲北京大學學士、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碩士、蒙特利爾大學博士學位。研究方向為數字文化及比較文學。著有《莫言的另類解讀:西蒙與莫言寫作比較》,在《文藝研究》《外國文學評論》《外國文學動態研究》《江西社會科學》等刊物上發表文章二十多篇。目錄 前言上篇 復古主義的後現代性 誰是米歇爾·馬菲索利 ——接地氣的社會學家和哲學家 復古主義的回歸與理性社會建制的再認識 ——《部落時代》述評 現代性向後現代性的轉變 ——網路科技對現代社會的解構 數字文化的哲學 ——《數字化時代的後現代性》述評(一) 數字文化的道德倫理 ——《數字化時代的後現代性》述評(二) 當代文化中的後現代人「透視」 ——評馬菲索利的後現代性理論 下篇 虛擬文化 網路科技對當代社會和人的再塑造 ——虛擬社群的部落化特徵 虛擬文化中的「無用之用」 ——想象和遊戲本能驅動世界再悅化 虛擬世界中多面人性的再現 ——虛擬文化中個人身份特徵的闡釋 虛擬世界的巴洛克化 ——馬菲索利美學思想的啟示 虛擬世界中的遊牧主義與多元文化 ——評《論遊牧主義》 社群理想:新的社會範式悄然建立 ——讀馬菲索利新著《造反的年代》和《精英的破產》 外品附錄 想象物與後現代性 ——古老事物與技術發展的協力體現括動 參考文獻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