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購物車是空的!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商品庫存不足留言
內容簡介本書是通過使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主要是地租理論對城郊土地徵收中的利益分配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並借鑒博弈論和信息經濟學等工具分析了現實中的衝突和博弈。在研究過程中也會藉助於其他學科主要是社會學的相關研究成果,並將其中有益的部分吸收到本書的研究之中。首先,本書採用數理模型的方式對城郊土地徵收中的相關問題進行了研究。與現有研究成果事前給定土地徵收數量和參與主體分配的土地增值收益(即博弈中的支付)不同,本書將土地徵收數量和要分配的土地增值收益作為由參與者行為決定的內生變量,這一點更符合土地徵收的實際情況。本書採用的數理模型不僅分析了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情況,還研究了參與者不同策略選擇對土地徵收數量和土地資源配置效率的影響。其次,本書對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中的地方政府行為進行了深入分析。中央政府主導下的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剛剛結束,現有研究中高質量的研究成果還比較少,更是缺乏對試點地區的政府行為進行深入研究的文獻。本書通過對試點情況的梳理,構建了地方政府的行為模型,分析了是何種原因導致有些地方政府積極推進土地入市,而有些地方政府則採取消極對待的做法,還分析了地方政府在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中通過規定土地用途的做法來減少對城市商住土地市場的衝擊,以及對於需要以商住用途入市的土地,地方政府將採取何種策略來增加收益。最後,本書還通過構建地方政府和村幹部的兩階段委託代理模型分析了地方政府如何在土地徵收之前選擇村幹部,以及選擇村幹部代理土地徵收工作後,地方政府採取何種方式對村幹部的行為進行激勵和監督。在對村幹部代理地方政府委託事項的研究中,本書還從單任務委託和雙任務委託兩個方面分析了地方政府對村幹部的激勵問題。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