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購物車是空的!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商品庫存不足留言
內容簡介中央和地方的權力如何分配,是關係到皇朝統一、治亂興衰的大問題。西漢初年,根據安定地方、恢復生產的需要,採取了郡縣與封國並立的地方制度。文帝以後,諸侯王勢力不斷膨脹。經文、景世的努力,至武帝時這一問題已基本解決。漢初一郡轄區太大,雖經劃分,但郡守權重的問題仍使朝廷擔憂。漢武帝設立刺史制度後,對於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起了重要作用。刺史在監察郡守的過程中,權力不斷擴大,漸漸發生演變。東漢末年,刺史變為郡守之上的地方軍事行政長官,地方權力大為擴張。刺史的地方化,造成了東漢王朝崩解、軍閥混戰割據的局面。三國西晉時期中央集權的衰落和都督的地方化,使地方權力大為膨脹。東晉後期,皇權得以重振。由於門閥士族的衰落和同馬氏的腐朽,重振皇權的機遇為寒門士族掌握。京口的實力已居荊州之上。這一地區的實際權力為寒門士族所擁有。劉裕正是憑藉這一實力消滅桓玄 登上皇帝寶座。宋朝建立後,經武、文、孝武三朝加強中央兵權、分割強藩、署置行事、典簽等措施,地方權力過重的局面已基本扭轉,中央集權的力量得到增強。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