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2*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超臨界二氧化碳燃煤發電理論與技術 ISBN:9787030779960 出版社:科學 著編譯者:徐進良 孫恩慧 齊建薈 頁數:386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26387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超臨界二氧化碳(sCO2)循環是熱功轉換領域的重要共性關鍵技術。本書是對徐進良教授團隊在sCO2循環領域已有研究成果的梳理,聚焦sCO2燃煤發電基礎理論與關鍵技術。全書共9章,分別對sCO2多級壓縮循環、sCO2燃煤發電系統煙氣熱能復疊利用方法、超臨界傳熱理論、sCO2對流傳熱實驗、sCO2燃煤鍋爐、sCO2回熱器優化設計、sCO2透平和壓縮機等展開論述。 本書涉及sCO2循環領域的循環構建方法、流動傳熱理論、關鍵部件設計等內容,可供相關專業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太陽能、核能、餘熱利用等領域有關係統設計、關鍵部件開發的工程技術人員參考。目錄 序前言 第1章 緒論 1 1 sCO2循環概述 1 2 sCO2燃煤發電的難點與挑戰 1 2 1 挑戰1:如何挖掘sCO2循環的效率潛力? 1 2 2 挑戰2:如何實現鍋爐煙氣熱量的全溫區吸收? 1 2 3 挑戰3:如何應對大流量引起的壓降懲罰效應? 1 2 4 挑戰4:如何對鍋爐受熱面溫度進行有效控制? 1 3 sCO2燃煤發電系統構建的研究進展 1 3 1 sCO2燃煤發電系統熱學優化理論 1 3 2 sCO2燃煤發電系統的設計方法和設計條件 1 3 3 sCO2鍋爐冷卻壁的傳熱機理及冷卻壁創新構型 1 4 sCO2流動傳熱的研究進展 1 5 sCO2旋轉機械的研究進展 1 6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2章 sCO2多級壓縮循環的研究 2 1 引言 2 2 sCO2多級壓縮循環的發展過程 2 3 sCO2再壓縮循環中的協同效應 2 3 1 協同作用簡述 2 3 2 再壓縮循環效率高於單回熱循環的原因 2 4 多級壓縮sCO2循環 2 5 不同熱源條件下的循環篩選 2 6 水蒸氣朗肯循環與sCO2布雷頓循環的對比 2 7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3章 sCO2燃煤發電系統煙氣熱能復疊利用方法 3 1 引言 3 2 能量復疊利用原理 3 3 sCO2燃煤發電系統煙氣熱能梯級利用方法 3 3 1 通過提高二次風溫度吸收餘熱 3 3 2 通過煙氣冷卻器吸收餘熱 3 4 基於能量復疊利用原理的循環優化 3 4 1 案例A:頂底複合循環 3 4 2 案例B:頂底復疊循環 3 4 3 案例C:帶高溫冷卻器的頂底復疊循環 3 4 4 案例D:帶外置式空氣預熱器的頂底復疊循環 3 5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4章 超臨界傳熱理論 4 1 引言 4 2 超臨界類沸騰的分子動力學模擬 4 2 1 非受限空間內超臨界相分佈 4 2 2 受限空間內的超臨界相分佈 4 3 超臨界傳熱三區模型 4 3 1 亞臨界沸騰基本理論框架 4 3 2 超臨界傳熱三區模型 4 3 3 超臨界傳熱三區模型的應用 4 3 4 未來研究展望 4 4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5章 sCO2對流傳熱實驗 5 1 引言 5 2 sCO2對流傳熱實驗及方法 5 2 1 實驗系統及實驗段 5 2 2 數據處理 5 3 均勻加熱條件下的實驗結果及分析 5 3 1 熱流密度的影響 5 3 2 運行壓力的影響 5 3 3 質量流速的影響 5 3 4 入口溫度的影響 5 3 5 超臨界沸騰數 5 3 6 傳熱惡化起始點預測 5 3 7 壁溫多峰現象 5 3 8 超臨界傳熱係數的廣義擬合 5 4 非均勻加熱條件下的實驗結果及分析 5 4 1 壁溫、內壁熱流和傳熱係數的周向分佈 5 4 2 熱流密度對壁溫的影響 5 4 3 質量流速和壓力對壁溫的影響 5 4 4 均勻加熱和非均勻加熱壁溫的比較 5 4 5 正常傳熱區和傳熱惡化區的劃分 5 5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6章 sCO2燃煤鍋爐 6 1 引言 6 2 sCO2鍋爐壓降懲罰效應及模塊化設計 6 2 1 1/8減阻原理 6 2 2 鍋爐模塊化設計 6 2 3 鍋爐模塊化設計的意義 6 3 sCO2鍋爐壁溫控制方法 6 3 1 sCO2鍋爐壁溫控制研究思路 6 3 2 計算模型與求解方法 6 3 3 sCO2鍋爐煙氣側與工質側的匹配 6 3 4 降低sCO2鍋爐冷卻壁壁溫的綜合策略 6 4 sCO2鍋爐的尺度準則 6 5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7章 sCO2回熱器優化設計 7 1 引言 7 2 印刷電路板換熱器PCHE簡介 7 2 1 PCHE製造 7 2 2 PCHE微通道 7 2 3 PCHE流動傳熱特性 7 3 大容量回熱器中的PCHE集成 7 3 1 PCHE集成回熱器的模型建立與計算 7 3 2 PCHE集成優化原理 7 4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8章 sCO2透平 8 1 引言 8 2 透平的發展與變革——sCO2透平 8 2 1 透平發展史 8 2 2 sCO2透平與傳統透平的區別 8 3 sCO2徑流式透平一維設計 8 3 1 sCO2徑流式透平一維設計計算模型 8 3 2 sCO2徑流式透平一維設計程序 8 4 sCO2透平的數值模擬 8 4 1 模型處理及網格生成 8 4 2 邊界條件的設定 8 4 3 分析與結論 8 5 sCO2靜葉葉形優化模擬 8 5 1 研究方法 8 5 2 結果與討論 8 6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9章 sCO2壓縮機和密封 9 1 引言 9 2 sCO2壓縮機 9 2 1 壓縮機的發展 9 2 2 壓縮機的分類 9 2 3 離心式壓縮機 9 2 4 壓縮機的設計 9 3 密封 9 3 1 概述 9 3 2 密封種類 9 3 3 干氣密封簡介 9 3 4 sCO2干氣密封 9 4 非理想流體物性的CFD模擬 9 4 1 概述 9 4 2 真實氣體性質的熱物理和輸運模型 9 4 3 Riemann問題 9 4 4 基於非理想氣體特性密度的求解器 9 5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主要符號表 英文字母變數 希臘字母變數 名稱縮寫 矢量變數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