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購物車是空的!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商品庫存不足留言
內容簡介晚清民國時期,中國的社會結構和知識結構發生了劇烈的變化。在這段時期內,隨著西醫藥等外來知識的不斷傳入,傳統本草之學從內容到形式都開始向現代中藥學轉變。一方面面對西方科學的到來,中醫藥界的精英人士需要對原有的知識、信條進行改進、再解讀以求應對新形勢;另一方面,除了改造舊知識,中藥改良還是一個吸收改造新知識的過程,這一過程中中醫界、西醫界、中藥生產者等各群體在對中藥進行改良時選擇了不同路徑、引入了不同知識手段,反映出不同的現實出發點與利益取向。通過不同群體的努力,中國舊有的本草學知識系統以及藥物觀念與外來的新知識衝突、交融,從形式到內容上都給中藥學(本草學)以及中藥本身帶來了重大的影響,產生了一系列新舊雜陳、風格多樣的觀點、著作;呈現出「新瓶舊酒」或「舊瓶新酒」的多樣局面。本書從知識史、科技史、社會文化史等多角度切入上述話題,對中藥知識及其應用的近代轉型進行一定程度的歷史探索與理論思考。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