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期貴州山地農業開發研究 馬俊亞許峰 9787522729732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
NT$623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3*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抗戰時期貴州山地農業開發研究
ISBN:9787522729732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
著編譯者:馬俊亞許峰
頁數:xxx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26725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讀者對象
大眾

內容簡介
一、主要內容平原型的農業技術「拿來」到山地型的貴州後,有一個「水土不服」的過程。這就需要根據調查的結果對引進的改良種子進行區域試驗,將適宜、高產、少病害的種子選出來。本書稿從糧食作物的育種試驗、經濟作物的育種試驗和病蟲害防治試驗三個方面來展開。重點考察了如何把優選出來的良種送到鄉下並被農民接受(「技術下鄉」)。為解決灌溉問題,貴州省還進行了農田水利建設。接著,討論農村合作金融為貴州農業開發所提供的資金支持。最後,總結戰時貴州山地農業開發的績效與不足。二、主要建樹1 本書稿首次從開發的角度全面系統論述了抗戰時期作為大後方的貴州,農業是如何實現數量和質量雙提升的。2 本書稿回答了平原型的現代農業技術「拿來」到山地型的貴州後,是如何實現技術本土化的。3 本書稿細緻還原了貴州傳統的「經驗型」農業向現代「實驗型」農業轉型的艱難過程。4 本書稿對抗戰時期貴州農業開發過程中,政府權力介入、農業技術嵌入、農業技術推廣員、地方士紳、民眾的抵觸和接受等多方力量作了考察。三、學術意義貴州地勢高,山地多,不利於大規模的作物種植;但是崎嶇不平的地理條件加上適中的緯度和適量的光照,卻有利於特色作物的生長,如茶葉、馬鈴薯等。貴州一直處於開發滯後狀態,但大量待開發的地區潛力巨大。貴州土地並不肥沃,農業產量較低,農民素質不高,亟需國家介入,用現代科技來發展農業、武裝民眾頭腦。這些相反相成的因素決定了貴州的農業開發一開始就有其不同於中原地區和東部地區的獨特之處。這也就構成了以貴州作為個案研究的學術價值所在。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