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1*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百年紅墩-新疆牧區漢人的社會文化變遷 ISBN:9787522703527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 著編譯者:羅意 頁數:284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26706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關於嵌入新疆阿爾泰山草原深處,與哈薩克、蒙古、維吾爾、回等族農牧民長期交往交流交融的漢族群體社會文化變遷的民族志報告。本書以田野調查資料和地方文本資料為基礎,重構了近代以來漢族在阿爾泰山草原「遷移-紮根-發展」的生活史和紅墩社區的發展史,展現了漢族在經濟生活、社會結構、文化生活等層面在地化與融合性文化生成的過程,剖析並分析了漢族與其他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經驗、現實形態與發展趨勢。新疆牧區漢人的社會文化變遷是國家在場、邊地情境與人群抉擇互動的結果,相關研究不僅能為認識近代以來新疆牧區的巨變、邊地/邊民與國家的關係及其變化提供新視角,拓寬漢人社會人類學研究視域,也可以豐富中華民族共同體歷史、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研究。作者簡介 羅意,男,1981年生,重慶長壽人,人類學博士,新疆師範大學歷史與社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入選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第六批天山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主要從事遊牧人類學、生態人類學、漢人社會與族群關係研究。在《民族研究》《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等刊物發表論文40餘篇,多篇論文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與《複印報刊資料·民族問題研究》收錄,出版專著3部、編著1部,獲得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第十三屆哲學社會科學獎二等獎;主持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項目1項,其他各級各類項目20餘項。目錄 緒言一 田野偶遇 二 漢人社會人類學研究脈絡 三 新疆漢人社會研究 四 本書的主要內容 第一章 克蘭河畔的紅墩 第一節 克蘭河畔的生態環境 第二節 紅墩的多族群社會體系 一 蒙古族 二 哈薩克族 三 漢族 四 維吾爾族 五 回族 第三節 田野點:薩亞鐵熱克村 第二章 遷移與苦難記憶 第一節 誰是「老戶兒家」 一 關內到關外 二 到克蘭河畔 三 「三進三出」紅墩 第二節 新時代的遷移故事 第三節 歷史記憶與邊地漢人認同之建構 第三章 漢人的混合經濟 第一節 老戶兒家的混合經濟 一 老戶兒家的混合生計模式 二 老戶兒家的經濟情況 第二節 漢人新移民的混合經濟 一 新移民的混合生計模式 二 當前紅墩漢人的經濟情況 第三節 作為生存策略的「混合經濟」 第四章 老戶兒家的婚姻與社會關係網 第一節 複雜多樣的婚姻形式 一 群體內婚 二 族外婚 三 其他婚姻形式 第二節 「扯扯秧」社會關係網路 第五章 新移民的社會關係網 第一節 新移民主要的社會關係 一 親緣關係 二 姻緣關係 三 其他關係 第二節 社會關係網的結構與功能 一 社會關係網的結構 二 社會關係網的功能 第六章 家庭與家庭關係 第一節 老戶兒家的家庭與家族 一 老戶兒家的家庭人口規模 二 老戶兒家的家庭類型 三 家庭的擴展、分化與傳續 四 老戶兒家的家族化進程 第二節 新移民的家庭與家庭的空巢化 一 新移民的家庭結構 二 家庭的空巢化 第三節 家庭關係及其變化 第七章 民間信仰與文化在地化 第一節 紅墩漢人的民間信仰 一 不完整的儀式 二 葬禮:儀式不完整性的案例 三 隱匿的信仰 四 不完整性的成因:與天山北路漢人社會的比較 第二節 紅墩漢人文化的在地化 一 物質文化 二 精神文化 三 紅墩漢人文化的特徵 第八章 族群關係 第一節 族群共生關係的生成 一 各民族相互嵌入的社區環境 二 共生互補關係的構建 第二節 族群共生關係的鞏固和發展 一 族群共生關係的傳承與發展 二 族群共生記憶的再現與重塑 第三節 共生:族群關係的一種基本形態 結論 一 新疆漢人社會的特性 二 新疆漢人社會研究的價值 附錄1 老戶兒家部分姓氏的家譜 附錄2 老戶兒家祖籍地與遷移時間 參考文獻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