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3*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20世紀中國詩性小說的敘事傳統研究 ISBN:9787010263151 出版社:人民 著編譯者:席建彬 著 頁數:287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26871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20世紀中國詩性小說的敘事傳統指向一種結構之學、詩性之學、生命之學與文化之學,揭示了現當代小說敘事轉型、文學心路以及純文學話語演變的重要理論、歷史和學術範疇。所謂結構,是確立詩性文本因果關係、敘事模式的邏輯依據和理論工具,實質在於研究視野上的突破與重建,以相對規範化的敘事學方法,深入詩性小說敘事的多維建構。詩性敘事不僅存在相對具體的語義結構,還牽繫了諸多文本內、外因素,又是一種相對寬泛、不乏理想主義色彩的詩學、美學乃至文化現象。在此意義上,敘事傳統也就構成一種有著時間、機制以及精神一致性與整體性的詩性文學傳統,敘事觀念、結構范型、生命意識與人生情懷的綿延、變遷,彰顯出詩與非詩、個體與社會、文學與文化等話語之間的衝突、交匯與「共振」。作者簡介 席建彬,江蘇連雲港人,文學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導師。近年來致力於20世紀中國詩性小說思潮、小說敘事理論以及傳統詩學的現代轉型等方面的研究,曾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省部級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省教改重點研究項目等多項,出版《文學意韻中的結構詩學》《中國現當代抒情小說研究》等著作多部,在《文學評論》《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當代作家評論》《文藝理論與批評》等刊物發表論文60餘篇,曾獲全國博士生論壇(海外華文文學與詩學)「最佳學術創意獎」、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省高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目錄 緒論 問題與方法第一節 有待釐清的「敘事」轉變 第二節 20世紀中國詩性小說的「敘事結構」 第三節 20世紀中國詩性小說的「敘事傳統」 第一章 敘事傳統的歷史考察 第一節 晚清:過渡期的小說敘事問題 第二節 20世紀20—30年代:敘事傳統的生成與發展 第三節 20世紀40—70年代:敘事傳統的轉化與沉潛 第四節 20世紀80—90年代:敘事傳統的復甦與變異 第二章 敘事傳統的存在形態 第一節 敘事傳統的生命倫理:鄉土、慾望與神性 第二節 敘事傳統的話語構成:作者、文本與世界 第三節 敘事傳統的詩學實踐:結構的調適與變形 第三章 敘事傳統的鄉土詩學 第一節 苦難中的眺望:以魯迅、蘆焚、蕭紅小說為例 第二節 幻滅的田園及其困境:以廢名小說為例 第三節 土氣的詩意:以孫犁小說為例 第四節 生活的深度與廣度:以汪曾祺小說為例 第五節 世俗時代的詩意終結:以賈平凹小說為例 第四章 敘事傳統的慾望詩學 第一節 慾望凈化的倫理歸途:以郁達夫小說為例 第二節 慾望的力與美:以沈從文小說為例 第三節 商業化的慾望頹變:以《月牙兒》為例 第四節 欲情的隱匿與建構:以《百合花》為例 第五節 粗野衝動的生命異彩:以《紅高粱》為例 第五章 敘事傳統的神性詩學 第一節 愛與美的祝福:以冰心、許地山、王統照小說為例 第二節 存在主義的迷思:以《伍子胥》為例 第三節 救贖與詩意的消解:以《施洗的河》為例 第四節 理想主義者的「精神檔案」:以《金牧場》為例 第五節 形象的「思辨」:以《務虛筆記》為例 第六章 敘事傳統的反思 第一節 突破與重建 第二節 發現與誤區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