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革與復興-揭示9個中興的奧秘 馮敏飛 9787510478680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新世界
NT$242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4*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變革與復興-揭示9個中興的奧秘
ISBN:9787510478680
出版社:新世界
著編譯者:馮敏飛
頁數:xxx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25255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 梳爬史料,抓取重點,助高效閱讀。以”跳讀”的方式在卷帙浩繁的史料中將中國數千年封建王朝創世、盛世、危世、末世對應興、盛、衰、亡提煉成春、夏、秋、冬四冊,合併同類項,突出重點。
☆ 文學筆法,拓展閱讀趣味。以隨筆式寫法串起嚴肅史料,融入思考、洞見和一針見血的,張弛有度,引領讀者輕鬆走入歷史情境中,體會讀史興味。
☆ 批閱十餘載,獲多方讚譽。聶震甯、馬勇、韓志遠、白燁、梁鴻鷹、楊少衡、謝詠等史學、文學名家高度肯定、大力推薦。

內容簡介
本卷簡介:
“秋之卷”從先秦時期的中興開始,梳理了昭宣中興、孝文中興、元和中興、會昌中興、大中中興、景聖中興、弘治中興、萬曆中興、同興中興中國封建帝制史上總計9個中興時期,從”來龍”“看點”“去脈”三個角度介紹了各個中興的政治、經濟、文化及百姓生活諸方面,著重梳理和探究了各個王朝扭轉頹勢實現中興的背景、達成中興的原因(著重分析中興舉措中的亮點),並簡述了中興之後王朝命運的走向。

目錄

開篇語 每朝之末或許都有另一種可能 001
“王道衰而有能復興者” 001
先秦時期的中興 003
第一章 昭宣中興 015
來龍:漢武帝的” 狂悖” 015
看點:化敵為親 017
去脈:亂漢者果然太子也 024
第二章 孝文中興 029
來龍:政變頻頻 029
看點:政治、經濟與民俗大改革 030
去脈:” 成也儒教,敗也儒教” 038
第三章 元和中興 043
來龍:軍閥與太監架空皇權 043
看點:中央權威重樹 047
去脈:藩鎮重回半獨立狀態 055
第四章 會昌中興 062
來龍:皇帝勇敢地玩樂 062
看點:整治官場 068
去脈:皇上忙著去了 072
第五章 大中中興 079
來龍:二虎不能共一山 079
看點:加強官吏隊伍建設 083
去脈:皇上可能出家去了 089
第六章 景聖中興 093
來龍:變態皇帝的折騰 093
看點:冤家變親家 095
去脈:同室操戈無休止 104
第七章 弘治中興 110
來龍:私法、私田與私售官 110
看點:收復哈密 113
去脈:皇上的180 度之變 117
第八章 萬曆中興 121
來龍:盛世的水分 121
看點:張居正大改革 123
去脈:皇帝也貪錢 135
第九章 同光中興 144
來龍:” 嘉道中衰” 144
看點:” 洋務運動” 147
去脈:中日甲午戰爭 151
小 結 超越中興 155
中興的秘訣 156
經驗與教訓 163
深化與超越 180

作者簡介
馮敏飛,福建泰寧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已出版歷史小說《兵部尚書佚事》《京城之戀》《孔子浪漫史》,散文集《人性•自然•歷史》,歷史隨筆《此去歸何處:11位古人退休生活傳》等。

媒體評論
◎名人
歷史是一個,歷史又是無數個,其中的區別主要就在於敘述者。這是又一個敘述者獨具慧眼和匠心的奉獻。獨具慧眼而見遍地金甌,獨具匠心而顯蘊藉風流。至於轉身和改革,雖然是中國歷史永久的話題,然而卻歷久彌新,引發深思。
——著名出版人、韜奮會原理事長 聶震寧
歷史發展具有偶然性,決定偶然性的那個具體因素,才是歷史學要尋找的東西。但對於大歷史來說,也不能否認歷史發展有其規律大致可循,比如,通觀數千年中國歷史,不論怎麼演化,基本上就是一個又一個王朝”興起、鼎盛、衰落、滅亡”四部曲。國家如何保持強韌的發展勢頭,走出興盛衰亡的”歷史週期率”呢?這是馮敏飛新著最引人深思之處。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所研究員 馬勇
一般的歷史書,多是平均使用筆墨,更為關注的是歷史演進的”線”,並不特別在意歷史季節 這樣的”點”。而馮敏飛緊緊抓住歷史季節 這樣的最為精彩的”點”,將”點”與”點”連綴起來,讓人看到中國每個王朝發展演進的歷史全貌。
——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會長 白燁
馮敏飛的歷史題材創作走的是介於嚴肅講史和民間講史兩者之間的第三條道路,既有對歷史的細緻考證探究,更有建立於史實之上的自我發揮,以古觀今,以古證今,以古見今,可給人以不少有益啟發。
——《文藝報》總編輯 梁鴻鷹
生動語言比比皆是,既表述出歷史事件本身,又產生了古今映照之效,讓他筆下的歷史事件有了一種現代感,更呈現出豐富的語言色彩。
——福建省作家協會名譽 楊少衡
真實史料,生動敘述,把脈中國朝代興衰,探尋古老帝國存亡之路。
——廈門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教授 謝泳

精彩書摘
先秦時期的中興
一、少康中興
“ 堯舜盛世”之後,” 公天下”變” 家天下”,夏王姒啟又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太康。沒想到,太康太不爭氣,不是自己爭取來的江山一點兒也不珍惜。他為父王發揚光大的是遊獵,” 不恤民事”,民怨沸騰。有一次一走就3 個多月,忘乎所以到了黃河以南。有窮氏部落(位於今山東省德州市)趁機反叛,奪取夏的都城。關於夏都位置,說法較多,姑且認為陽城(今河南登封)。當太康高高興興帶著獵物回到洛水邊的時候,有窮氏重兵阻攔,不讓他回都城。太康無奈,只好在陽夏(今河南太康)築城駐下。這時,距太康繼位僅2 年。太康的5個弟弟陪著母親在洛水南岸等待他回來,苦苦盼了20 餘年,直到太康死也沒能再見面。
“後羿”這個名字我們都不陌生。不過,至少有兩個後羿,我們熟知的是前一個,即神話傳說中美女嫦娥的丈夫、射日英雄。再一個後羿是夏朝時候東夷族有窮氏的首領,也是個射術高超的英雄。姒太康有國難回,就是這個後羿及其族人造成的。想必”家天下”的觀念當時已經普及,所以後羿搶了太康的權,卻不敢自己稱王。20 多年後,太康死,後羿仍然不敢坐姒姓的帝位,便扶持太康的弟弟姒仲康做傀儡。這種事,以後歷史上常看到。姒仲康在位13 年死,後羿又讓他的兒子姒相繼位。然而,這後羿造反只不過是為了特權享樂,《左傳》說他”恃其射也,不修民事而淫于原獸”。為了有更多時間和精力遊獵,他將政事全委託大臣寒浞。寒浞是寒國(今山東濰坊一帶)人,從小嬌生慣養,胡作非為。寒浞可不信”家天下”那一套,自立為王,改國號為寒。
寒浞攻佔夏都時,流血有聲,他以為把夏王的子孫斬盡殺絕了。沒想到,夏王相一個懷孕的妃子從城牆的水洞裡爬出,逃回娘家有仍(今山東濟寧),生下遺腹子,取名少康。
少康有志氣,長大後當主管畜牧的小官。不料走漏消息,寒浞立刻派長子寒澆率軍追捕。少康逃往有虞(今河南虞城),因禍得福,被國君虞思招為女婿。虞思對這女婿越看越歡喜,把城邑賜給他,賞良田10頃,士兵500 名。少康廣交天下勇士,決心複國。
少康的力量畢竟有限,難於匹敵。於是,他讓一個名叫”女艾”的美麗女僕,喬裝打扮打入寒浞宮中,不斷送回情報。《楚辭》描寫:少康襲擊寒澆,寒澆躲得很隱蔽,身披堅甲,以為萬無一失。少康根據女艾的情報找到他,在田間放犬追逐,殺了寒澆,割下他的頭。據說女艾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間諜,也是世界上最早有記載的女間諜。她對少康擊敗寒浞,顯然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這時,寒浞年近80 歲,只能躲在深宮裡。他的部下見大勢已去,紛紛反叛。寒浞想自殺來不及,被光著屁股拉出來,淩遲至死。寒浞另一個兒子豷則被剁成肉醬。於是,少康重建夏朝” 家天下”。
少康在母親肚子裡死裡逃生,夏朝則在少康手上死裡逃生。臺灣東吳大學教授姚大中認為:”實質而言,夏朝的‘朝代’意義,便須至少康才堪稱建立,其統治也才堪稱穩固。”
少康在位21 年。那麼,他的中興是番怎樣的景象?很遺憾,史籍沒什麼記載,幾如一片空白。為什麼只在乎少康復國,而不在乎他治國?是忽略,還是不堪目睹?
“少康中興”後歷史沉寂了200 餘年。然而,柏楊說:”姒少康的故事,在中國流傳不衰。尤其當一個政府受到嚴重打擊,失去大量疆土,岌岌可危時,一定會強調這個故事,用以鼓勵士氣和增加信心。”這次中興的意義在此。
從此形成一個傳統:江山是誰家的就是誰家的,弄丟了,撿回來還得還給誰家。後來歷史無數次強調了這一點。整個帝制時代及以前幾千年的歷史上,生產資料及百姓常常被”公有”,國家權力卻始終被私有。
二、盤庚中興
在夏朝日益衰弱的同時,商部落迅速發展壯大。湯元年(前1766年),商部落首領湯興兵伐夏,戰前隆重誓師,控訴夏桀盤剝壓迫人民的罪行,聲明自己是秉承天意征伐,拯救人民於水火之中。商人士氣大振,一舉推翻夏王朝。然後在西亳(今河南偃師)召開”景亳之命”大會,取得3000 諸侯擁戴,湯成為天下新主。
據說湯長命百歲,長子太丁比他早死,只好選太丁的兒子太甲繼位。太甲也太不爭氣,把朝政弄得亂七八糟。顧命大臣伊尹看不過意,將他幽禁3 年,閉門思過,等他認識到錯誤才恢復他的王位。為此留下一條成語”伊霍之事”,伊指的就是伊尹,霍指西漢的霍光。他們輔政攝政,雖然沒篡位,但是權傾朝野,讓很多大臣不安。不過效果不錯,太甲脫胎換骨,推行德政,”諸侯咸歸殷,百姓以甯”,有點盛世的樣子。可是,太甲死後,其子沃丁繼位,伊尹去世,國力中衰。沃丁去世,其弟太庚繼位,國勢沒起色。太庚之子太戊,任用一批能臣,國家恢復元氣。他在位75 年,其子仲丁繼位。這時,東南方的夷族興起,並向商朝發起挑戰。仲丁雖然將外敵擊退,自身也被重創。仲丁死後,他的兄弟們爭奪王位,誰勢力大誰即位,一亂百餘年。
據說,現代生意人稱”商人”就由遠古的商民族演化而來。他們最早的祖先外出洗澡時看到一枚玄鳥蛋,吞食後懷孕生子。”玄鳥”古人稱燕子。燕子春來冬去,居無定所,或樹洞、樹縫營巢,或沙岸鑽穴,或銜泥粘在樓道、房頂、屋簷等之上築巢,年復一年忙活。他們以鳥為圖騰,殊不料這成為他們命運的徵兆。
商朝國都最早在亳邑(今山東曹縣)。後來,由於九世之亂,不得不一次次遷都。仲丁時遷於傲(今河南鄭州),河稟甲遷於相(今河南內黃),祖乙遷於庇(今山東魚台),此外還有學者說曾遷都於囂(今河南鄭州西北)、邢(今河北邢臺)、奄(今山東曲阜)等地。商朝400餘年,有記載的遷都多達14 次。《古中國簡史》主編許海山說:
我們若在地圖上把仲丁到盤庚間的幾次遷都路線描繪出來,就很容易看出,商人這幾次遷徒,是從西逐漸向東轉移的。這與成湯由東向西的遷徙卻正好是方向相反,這實際上是商人勢力從西方向東方後退。
商王朝的統治者當時很可能不是這樣認為,但他們無疑認識到這樣遷都的危害。因此,盤庚上臺後,決心改變這種傳統。
盤庚認為,商王朝經過九王百來年的折騰,處於如同”顛木”(倒地行將腐爛的大樹)的危險境地。他提出的對策仍然是遷都,只是方向要從奄遷到”殷”,即今河南安陽西面的小屯村,目的是”紹複先王之大業,底綏四方”。他說遷殷有三大好處:”一是殷地肥沃,有利於發展生產,改善人民生活;二是一切從頭做起,抑制王室、貴族的既得利益,緩和社會矛盾;三是距東部叛亂勢力遠些,有利於國家穩定。” 因為遷都要影響王室、貴族的切身利益,他們不願遷,有的甚至煽動平民鬧事。
面對強大的反對勢力,盤庚強調” 非敢違蔔”,即不敢違背” 天命”。他撰文3 篇,大講” 天命”和先王遺命,並將反對遷都的貴族找來,苦口婆心勸說:” 遷都是為了國家安定。你們不理解我的苦心,導致朝野恐慌,這是大錯!你們休想改變我的主意!”同時發出嚴厲警告:” 對那些奸詐邪惡的人,我要斬盡殺絕,絕不讓他們在新都蔓延滋長!”
由於盤庚強硬堅持,反對勢力只得讓步。遷都之後,有些人不適應,紛紛想回老家,有些貴族趁機煽動遷回。盤庚又發表一篇訓話,重申”無有遠邇,用罪伐厥死,用德彰厥善”,即不管與商王血緣遠近,犯罪就處死,立功便封賞。這樣軟硬兼施,遷都大業總算完成,國家也逐漸安定下來。
盤庚遷都之後,”行湯之政,然後百姓由甯,殷道復興。諸侯來朝,以其遵成湯之德也”。《中國政治制度史》認為,商朝與北非的埃及、兩河流域的亞述等國,是當時世界基本同時存在的幾個文明大國,且”亞述由城邦共和國制到君主專制帝國的轉變,時間也大致相當中國商代盤庚遷都前後”。從此,商都穩定在殷城,以後200 多年沒再遷。因此,商朝又稱”殷商”或”殷朝”。近代在安陽小屯村一帶發掘出大量文物,證明那曾是商都遺址,稱”殷墟”。
盤庚死後,他的弟弟小辛繼位。小辛放棄盤庚的治國之策,商朝國運又衰落。他在位時間有的說3 年,有的說21 年,還有的說50 年,詳情幾如空白。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