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1*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戰術戰傷救治手冊 ISBN:9787577301006 出版社:鄭州大學 著編譯者:袁躍彬 頁數:194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25088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為4章,第一章介紹基本的醫學常識,容易掌握,是戰術戰傷救治的基礎。第二章介紹戰術戰傷救治的三個階段,分別是火線救治階段、戰術區域救治階段和戰術後送階段,在火線救治階段唯一能開展的急救措施只有止血帶止血。第三章介紹戰場最關鍵的3項救治技術:止血、胸腔穿刺減壓和通氣,一般情況下,掌握該3項救治技術可以挽救戰場上90%以上的可救治傷亡。第四章介紹戰場其他重要的救治技術,包括低體溫防治、鎮痛和預防感染、燒傷急救、頭部創傷急救、眼部傷急救、腹部傷急救、包紮、固定和後送。 作者借鑒阿富汗戰爭、美軍伊拉克戰爭衛勤保障經驗,參閱國內外最新戰術戰傷救治理念,深入全軍五大戰區、陸海空三軍調研,歷時4年完成該部手冊的編寫。該手冊的最大特點是內容新穎、突出重點、文字少、插圖多。手冊300多副插圖讓急救技能變得通俗易懂,部分急救技能只需看圖就能掌握。本手冊可作為部隊戰士、衛生員甚至是基層軍醫學習和應用現代戰傷救治技術的工具書。作者簡介 劉國棟,男,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醫大學大坪醫院(陸軍特色醫學中心)野戰外科研究部副研究員,戰傷救治勤務研究室副主任,《中華創傷雜誌》執行副總編輯。野戰外科學博士、博士后,碩士研究生導師。《中華創傷雜誌》中英文版資深編輯,核心英文審稿人。長期講授醫學論文寫作課程,在中英文醫學論文寫作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研究方向:創傷流行病學(創傷資料庫與循證醫學),主要開展創傷大數據研究。主持軍隊重點項目分題、中國博士后重點項目、重慶市博士后基金及重慶市科協期刊基金等項目10餘項。發表論文40餘篇(SCI論文27篇)。副主編專著3部,參編專著2部。獲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醫大學臨床新技術一級乙等1項(排名第三),獲授權專利6項。雜誌獲得「中國百強報刊」「川渝一流期刊」「重慶名刊」等榮譽,目前雜誌的學科排名第一,綜合排名第一;個人被評為重慶市優秀主編。學術任職:重慶市期刊協會常務理事、重慶市科技期刊學會常務理事等。為中華醫學會系列雜誌和重慶市科技期刊評審專家。目錄 第一章 基本醫學常識第一節 呼吸 一、氣道 二、肺 三、胸腔 第二節 血液循環 一、血液 二、心率 三、脈搏 四、毛細血管再充盈時間 第三節 脊柱和脊髓 一、脊柱 二、脊髓 第四節 體位 一、昏迷體位及其救治步驟 二、腳高頭低位 三、頭高腳低位 第五節 心肺復甦 第六節 戰傷感染 第七節 新型自救互救藥材 一、聯合急救包 二、戰鬥救生員包 三、戰鬥醫務兵包 第二章 戰術戰傷救治的三個階段 第一節 火線救治階段 一、壓制敵方火力 二、止血帶止血 三、移動傷員 第二節 戰術區域救治階段 一、大出血檢查 二、氣道檢查 三、呼吸檢查 四、循環檢查(創傷性休克) 五、其他檢查及措施 六、批量傷員檢查 第三節 戰術後送階段 第三章 戰術戰傷救治關鍵技術 第一節 止血 一、急救止血藥材 二、火線救治階段止血策略 三、戰術區域救治階段止血策略 四、交界部位止血 五、戰術後送階段止血策略 第二節 通氣 一、氣道阻塞的常見原因 二、抬頭舉頦法和手指掏出法 三、海姆立克急救法 四、放置鼻咽通氣管 五、放置口咽通氣管 六、改良環甲膜切開術 第三節 胸部外傷急救 一、胸部解剖標誌 二、胸部開放性損傷的特徵 三、新型胸腔密封貼使用流程 四、胸腔穿刺減壓術 五、胸部外傷止血 六、胸部刺入物處置方法 第四節 休克管理 一、優先處理 二、保暖身體、抬高下肢 三、補液、輸血治療 四、止血藥物 第四章 戰術戰傷救治重要技術 第一節 低體溫防治 一、基本概念 二、低體溫誘發因素 三、低體溫身體信號 四、低體溫防治措施 第二節 鎮痛和預防感染 一、鎮痛 二、預防感染 第三節 燒傷急救 一、燒傷評估 二、燒傷急救 第四節 頭部創傷急救 一、正常頭部結構 二、顱腦損傷定義 三、顱腦損傷評估 四、顱腦損傷急救 五、典型病例 第五節 眼部傷急救 一、眼部穿透傷評估 二、眼睛穿透傷急救流程 三、穿刺物刺入眼睛時的急救流程 四、眼睛化學燒傷急救流程 五、眼睛撞擊傷急救流程 六、去除眼內異物急救流程 第六節 腹部傷急救 一、腹部傷急救的重要意義 二、腹部傷分類 三、單純腹壁傷急救流程 四、腸管溢出急救流程 五、腹部刺入物急救流程 第七節 包紮 一、頭面部包紮 二、肩部包紮 三、胸部包紮 四、腋窩和背部包紮 五、上肢和下肢包紮 六、關節包紮 七、臀部和會陰部包紮 八、手和足包紮 第八節 固定 一、骨折種類 二、骨折表現 三、骨折固定的目的 四、骨折固定所用的材料 五、骨折固定的程序 六、不同部位骨折的固定 第九節 後送 一、後送準備的挑戰性 二、後送準備的原則 三、後送準備演習 四、常用後送設備 五、後送傷員管理 參考文獻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