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與治世-撩開20個歷史盛世的面紗 馮敏飛 9787510478673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新世界
NT$305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1*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盛世與治世-撩開20個歷史盛世的面紗
ISBN:9787510478673
出版社:新世界
著編譯者:馮敏飛
頁數:xxx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25258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 創造性解讀,明智明勢。以創新的思維、創新的敘述方式講永恆的改革主題。緊跟寫史、讀史、學史大勢,汲取當前話語體系中閃耀智慧的部分,古今結合,深入分析歷史週期率。
☆ 梳爬史料,抓取重點,助高效閱讀。以”跳讀”的方式在卷帙浩繁的史料中將中國數千年封建王朝創世、盛世、危世、末世對應興、盛、衰、亡提煉成春、夏、秋、冬四冊,合併同類項,突出重點。
☆ 文學筆法,拓展閱讀趣味。以隨筆式寫法串起嚴肅史料,融入思考、洞見和一針見血的,張弛有度,引領讀者輕鬆走入歷史情境中,體會讀史興味。
☆ 批閱十餘載,獲多方讚譽。聶震甯、馬勇、韓志遠、白燁、梁鴻鷹、楊少衡、謝詠等史學、文學名家高度肯定、大力推薦。

內容簡介
本卷簡介:
“夏之卷”著力探究中國歷史上”盛世”與”治世”的真相,聚焦于漢武盛世、明章 之治、漢和盛世、太康之治等20個歷史時期的來龍去脈和治國亮點,考察當時的政治、經濟、民生、文化、軍事諸方面的政策和實際情形,從豐富的史料中洞幽燭微,從歷史的橫斷面對具體問題加以探究,對盛世與治世的定義、成因、真偽、隱患等做出深入解讀。對究竟何為歷史盛世,如何才能創造出真正的盛世,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目錄

開篇語
追問歷史盛世001
盛世、治世與中興005
先秦時代的盛世007
漢武盛世014
來龍:”文景之治”014
看點:”獨尊儒術”015
去脈:皇帝的”自我批評”031
第二章 明章 之治036
來龍:”光武中興”036
看點:鞏固西域038
去脈:漢和盛世047
漢和盛世048
來龍:”明章 之治”048
看點:平定四邊049
去脈:外戚與宦官之禍056
第四章 太康之治060
來龍:三國鼎立060
看點:燦爛的文化062
去脈:”八王之亂”067
第五章 元嘉之治072
來龍:再現春秋戰國072
看點:璀璨而悲沉的文化075
去脈:子孫大逆不道079
第六章 永明之治083
來龍:”禪讓”而來083
看點:文化昌明085
去脈:”禪讓”而去090
第七章 天監之治093
來龍:又見”禪讓”093
看點:”文物之盛,獨美於茲”095
去脈:自毀盛世099
第八章 開皇之治104
來龍:天下來之不”義”104
看點:制度改革創新107
去脈:養老鼠咬麻袋118
第九章 永徽之治122
來龍:”貞觀之治”122
看點:疆域創全唐之最125
去脈:”武周之治”129
第十章 武周之治131
來龍:”永徽之治”131
看點:四邊有驚無險135
去脈:”開元盛世”138
第十一章 開元盛世139
來龍:三讓天下139
看點:尊孔崇儒142
去脈:”安史之亂”149
第十二章 長興之治156
來龍:亂世英雄156
看點:”粗為小康”159
去脈:親子、養子與半子165
第十三章 咸平之治169
來龍:”燭影斧聲”169
看點:”以養民務穡為先”171
去脈:”仁宗之治”180
第十四章 仁宗之治182
來龍:”咸平之治”182
看點:改革與創新183
去脈:強扭的瓜197
第十五章 大定之治200
來龍:被迫篡位200
看點:節 用安民201
去脈:”明昌之治”208
第十六章 明昌之治210
來龍:”大定之治”210
看點:加速漢化211
去脈:”金以儒亡”214
第十七章 乾淳之治220
來龍:”建炎中興”220
看點:和外安內221
去脈:不孝之子231
第十八章 永樂之治:耀武揚威234
來龍:”靖難之役”234
看點:鄭和下西洋237
去脈:”仁宣之治”242
第十九章 仁宣之治243
來龍:”永樂之治”243
看點:”安民為福”245
去脈:第三次宦官時代249
第二十章 隆慶之治252
來龍:皇帝”罷工”252
看點:除弊安邊開海禁255
去脈:”萬曆中興”262
小結歷史盛世的若干特徵263
中國歷史盛世一覽表282

作者簡介
馮敏飛,福建泰寧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已出版歷史小說《兵部尚書佚事》《京城之戀》《孔子浪漫史》,散文集《人性•自然•歷史》,歷史隨筆《此去歸何處:11位古人退休生活傳》等。

媒體評論
◎名家
歷史是一個,歷史又是無數個,其中的區別主要就在於敘述者。這是又一個敘述者獨具慧眼和匠心的奉獻。獨具慧眼而見遍地金甌,獨具匠心而顯蘊藉風流。至於轉身和改革,雖然是中國歷史永久的話題,然而卻歷久彌新,引發深思。
——著名出版人、韜奮會原理事長 聶震寧
歷史發展具有偶然性,決定偶然性的那個具體因素,才是歷史學要尋找的東西。但對於大歷史來說,也不能否認歷史發展有其規律大致可循,比如,通觀數千年中國歷史,不論怎麼演化,基本上就是一個又一個王朝”興起、鼎盛、衰落、滅亡”四部曲。國家如何保持強韌的發展勢頭,走出興盛衰亡的”歷史週期率”呢?這是馮敏飛新著最引人深思之處。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所研究員 馬勇
《歷史四季》一改歷史著作晦澀難懂的頑疾,如若吹進歷史領域的一股清風,值得稱道。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員 韓志遠
一般的歷史書,多是平均使用筆墨,更為關注的是歷史演進的”線”,並不特別在意歷史季節 這樣的”點”。而馮敏飛緊緊抓住歷史季節 這樣的最為精彩的”點”,將”點”與”點”連綴起來,讓人看到中國每個王朝發展演進的歷史全貌。
——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會長 白燁
馮敏飛的歷史題材創作走的是介於嚴肅講史和民間講史兩者之間的第三條道路,既有對歷史的細緻考證探究,更有建立於史實之上的自我發揮,以古觀今,以古證今,以古見今,可給人以不少有益啟發。
——《文藝報》總編輯 梁鴻鷹
生動語言比比皆是,既表述出歷史事件本身,又產生了古今映照之效,讓他筆下的歷史事件有了一種現代感,更呈現出豐富的語言色彩。
——福建省作家協會名譽 楊少衡
真實史料,生動敘述,把脈中國朝代興衰,探尋古老帝國存亡之路。
——廈門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教授 謝泳

精彩書摘
◎內文節 選
歡迎閱讀《盛世與治世:撩開20個歷史盛世的面紗》
追問歷史盛世
千百年來,中國人有著非常強烈的”盛世情結”。但對於所謂”盛世”往往存在兩種極端看法,有些人因推崇它而過度美化,有些人則認為虛構過多而嗤之以鼻。即使是”康雍乾盛世”,也是爭議很大。中央民族大學教授、清史專家姚念慈說:”清前期是否出現過‘康乾盛世’,是一個見仁見智的
話題,應該有不同的陳述和不同的標準。”姚念慈還進而認為”有意識地積極營造出一個當時的‘盛世’,其最初出發點乃是滿族統治者的政治需要”,而”‘盛世’這個詞本身帶有很濃厚的封建意識的味道和明顯頌揚的主觀色彩。今天我們論述歷史,是否一定要沿用‘盛世’這樣的字眼,也值得考慮”。但國內清史學界執牛者、清史編纂委員會主任戴逸持論則截然相反,他宣稱:”康雍乾盛世是中國歷史上發展程度最高、最興旺繁榮的盛世。”
說實話,對康乾盛世,我也曾長期持否定態度。但”隨園在幾十年的時間內沒有出過一樁刑事案件”,這件事情改變了我的看法。我知道隨園是袁枚在江寧(今江蘇南京)的私家園林,清代江南三大名園之一,他還在那裡寫過著名的《隨園詩話》《隨園食單》,但我不知隨園四面無牆,且幾十年不曾失盜。
隨園真的無牆而長期無盜嗎?我費了好大一番功夫,才基本弄清原委。隨園在袁枚接手之時,”園傾且頹弛百卉蕪謝,春風不能花”,袁枚遂大加修整,”隨其豐殺繁瘠,就勢取景”。他得意地炫耀造園藝術:”山起伏不可以牆,吾露積不垣,如道州城,蒙賊哀憐而已。” 原來,”蒙賊哀憐”系事出有因,有些無奈。袁枚便灑脫些,既然” 不可以牆”便索性不牆。但袁枚題為《山居絕句》的詩寫道:”萬重寒翠蕩空明,四面紅牆築不成。十丈籬笆千竿竹,山中我自有長城。”這表明他的隨園雖然沒築牆,但植有長城似的籬笆,用以防衛,而不是完全敞開。
近來讀葉兆言《南京傳》,發現這其中還有更深遠的社會歷史原因。葉兆言在該書中寫道:大家不會想到,自孫吳定都南京,經歷了東晉和劉宋,已經有過三個王朝的古城南京,它的城牆一直都是以竹籬圍城。說起來很可笑,那時候整個城市看上去,就仿佛是一座巨大的竹寨。
正如葉兆言所擔心的:”一個由竹籬笆圍起來的城市,它的安全性顯然是可疑的。” 當時的南京城差不多是開放的。後來,朱氏大築城牆,才不再開放。袁枚的隨園竟然完全對外開放,遊人如織,自由往來。袁枚在門聯上寫道:”放鶴去尋山鳥客,任人來看四時花。”如果是在現代,裡外保安不知要配多少。須知道,我們福建歷史上有些大戶人家不僅得築牆,有好些築成土堡,或方或圓,又高又厚的牆上布有槍眼,跟戰爭時代的碉堡相差無幾。隨園植個籬笆就能幾十年安然無恙,令我好生羡慕。
袁枚的絕招是多設目並重點監控有前科的盜賊、惡少。
袁枚是個很要面子的人。他我行我素,離經叛道,不奉理學也不信佛,在隨園辦詩歌培訓班先後招了50 多名女弟子,把一些正人君子與衛道士氣壞了,恨不能棄之如屣。新任太守劉崇如像他父親一樣” 神敏剛勁,終身不失其正”,傳言他想要驅逐傷風敗俗的袁枚,所以人們聞風而來送行。然而,袁枚有靠山,也就是他的世交尹繼善,其為兩江總督。尹總督” 力而止”,所以才只聞雷聲沒見雨。至於袁枚10 年後說此事” 無風影”,王英志認為” 乃是維護自己名聲”。不難想像,為維護自己的名聲,隨園即使遭盜,袁枚恐怕也是不願承認的。孫星衍追記袁枚為官善治的幾個事例之後,緊接寫道:”迄枚僑居江寧,山無牆垣,數十年盜賊不忍攘其什物者,其得民如此。” 袁枚自言”蒙賊哀憐”那是他的初衷,孫星衍這裡說”數十年盜賊不忍攘其什物”則是”蓋棺論定”。之所以拿這事做文章,孫星衍是為了突出袁枚為官得民心,連盜賊都被感動,柯平則是要說明:” 憑他跟當地一把手尹繼善的交情,以及將市縣長當下人使喚的驕橫,誰敢去惹他啊。” 看來,不牆而不失盜這事確有幾分真實可信。
文人招女弟子之風始於明代,以隨園女子詩歌培訓班影響。其學員主要是官吏之妻女,也有普通良家女子,甚至有貧家女子。如汪玉軫,出身商家,10 歲父亡,靠女紅謀生,嫁無業遊民,丈夫卻長年外出不歸,她獨自養5 個兒子,卻仍然堅持學詩。學者王英志評述:這個時期雖為乾隆盛世後期,社會開始走下坡路,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特別是女弟子所生活的地區乃是太湖流域為中心的江南富庶地區,農業生產、手工業生產水平仍很高,尤其是商品生產的發展,帶來城鎮經濟的繁榮,社會也基本安定,市民生活尚可溫飽。這都促進了文化、教育的發達,激發了人們的文化需求。
袁枚是一面立體鏡,如實而生動地照映出了那個時代政治、經濟、文化及社會生活的細節 。雖然其” 氏族非小草”,但是到他這一代已經” 家徒四壁,日用艱難”,出門” 受盡饑寒”,赴京趕考得靠他人贊助。這樣一個窮酸書生,為官沒幾年就有如此豪奢的私園,並如此自由地享受,最後壽終正寢,應該能證明那時社會諸多方面都是相對比較好的。由此,我覺得該正視”盛世”,並開始十年如一日地追尋歷史盛世的真相。
盛世、治世與中興
據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長、博士生導師卜憲群考證,”盛世”一詞出自東漢。盛世是歷史概念,也是文化概念。蔔憲群指出:”盛世”一詞雖然出現較晚,但早在”盛世”一詞出現前,已有”治”“治理”“治世”等政治文化概念。不晚於春秋時期,思想家、政治家、史學家已使用這些概念作為國家管理的一種方法或國家治理的理想狀態,指稱某些歷史時期。治世:對於”治”,《辭海》注釋:有秩序,安定。與亂相對。如:大治;治世。《孟子》:”之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亂。”蔔憲群說:做到” 治”或” 治理”的時期,就是治世。治世與盛世的含義基本一樣。” 盛世一定是治世,治世則是盛世形成的基礎與表現。”《辭源》也釋”治”與”亂”相對,並進一步解釋:”特指政治清明安定。”《辭源》還有”治世”詞條注釋:(一)治平之世。《荀子》:”受時與治世同,而殃禍與治世異,
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禮樂記》:”是故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二)猶言治國。《商君書》:”治世不一道,便國不必法古。”“×× 之治”即”×× 治世”,中國人早在2000 多年前就開始盼
治世、盼盛世。中興:”興” 即興旺, 關鍵是”中” 字。《辭源》釋”中興”:” 由衰落重新興盛”,指國家由衰退而復興,中途振興,轉衰為盛。
我嘗試將中國歷史上凡有盛世之譽的時期全面梳理了一遍,總共43 個,其中被冠以”盛世”的6 個、”治世”22 個、”中興”15 個。有的叫法較特殊,如”貞觀遺風”“仁宗盛治”等。有的將兩個合併,如”永樂盛世”與”仁宣盛世”並為”永宣盛世”。有的冠名不一,如”太康之治”也稱”太康盛世”,”開元盛世”也稱”開元之治”。我這裡只是大致梳理。既然有不同之稱,在命名者心目中肯定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