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質文化遺產旅遊開發與惠民研究 宋梅 張泰琦 孫長龍 9787577201788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華中科技大學
NT$508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1*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非物質文化遺產旅遊開發與惠民研究
ISBN:9787577201788
出版社:華中科技大學
著編譯者:宋梅 張泰琦 孫長龍
叢書名:中國旅遊智庫學術研究文庫
頁數:250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25618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本研究的創新之處在于,在充分瞭解環塔里木地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旅遊開發以及與惠民政策實施的情況下,將二者聯繫起來進行研究。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旅遊開發中所產生的經濟效益,*大化地惠及民眾,為當地民眾帶來切實的利益,以構建一個和諧的社會。

內容簡介
本書的研究重點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旅遊開發與惠民之間的關係,旨在開發生產中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並將其中的經濟效益挖掘出來從而惠及民眾。本書內容除緒論外,共有五個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概述環塔里木地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現狀。第二部分主要闡述這一地區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所作的旅遊開發狀況並加以分析。第三部分,論述在開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旅遊工作中對惠民情況的調查。第四部分主要是運用前人研究成果對當地的旅遊開發與惠民政策實施之間加以理論探討。第五部分主要針對當下在非物質文化遺產旅遊開發與惠民之間存在的問題提出一些保障性的策略,以為當地政府所參考。

作者簡介
宋梅 塔里木大學歷史與哲學學院歷史系副教授,主要從事文化遺產、博物館學領域教學與研究,主持及參與省部級課題10余項,出版《中國民俗文化與民間藝術》等作,發表”新文科視角下新疆高校非遺學科建設的思考”“阿瓦提刀郎麥西來甫的傳承與保護”等非遺相關學術論文多篇。

目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本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1
第二節 本課題相關的國內外研究現狀及趨勢/3
第三節 課題研究成果的主要內容、思路與方法/31
第二章 環塔里木地區概況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現狀/33
第一節 塔里木盆地概況/33
第二節 環塔里木地區概況/35
第三節 環塔里木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現狀/45
第三章 環塔里木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旅遊開發的現狀分析/76
第一節 環塔里木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旅遊開發現狀分析/77
第二節 環塔里木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旅遊開發的相關措施及建議/91
第四章 環塔里木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旅遊開發與惠民關係研究/107
第一節 環塔里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惠民之間的關係/107
第二節 環塔里木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旅遊開發與惠民之間的關係/118
第五章 環塔里木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旅遊開發與惠民的現狀分析/127
第一節 環塔里木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旅遊開發
過程中惠民的實效性研究/127
第二節 非物質文化遺產旅遊開發與精準扶貧/141
第六章 環塔里木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旅遊開發與惠民存在的問題及建議/152
第一節 環塔里木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旅遊開發
與惠民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152
第二節 環塔里木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旅遊惠民的對策/160
結語/170
參考文獻/172
附錄/185
後記/194

精彩書摘
非物質文化遺產(簡稱”非遺”)承載著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基因和民族記憶,對其開發及合理利用將有利於保護人類的文化多樣性與可持續發展。隨著世界各國及學術界對非遺的關注度不斷提高,如何對非遺進行開發、保護和傳承逐漸成為一個重要的議題。伴隨著人們對文化消費多樣性需求的日益增長,文化旅遊在當今旅遊業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尤其是旅遊過程中的非遺體驗更是成為一項時尚的旅遊活動。然而,不容忽視的是,非遺作為一種敏感脆弱的旅遊資源,如果開發利用不合理,可能會造成不可挽回的嚴重後果。

前言/序言
非物質文化遺產(簡稱”非遺”)承載著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基因和民族記憶,對其開發及合理利用將有利於保護人類的文化多樣性與可持續發展。隨著世界各國及學術界對非遺的關注度不斷提高,如何對非遺進行開發、保護和傳承逐漸成為一個重要的議題。伴隨著人們對文化消費多樣性需求的日益增長,文化旅遊在當今旅遊業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尤其是旅遊過程中的非遺體驗更是成為一項時尚的旅遊活動。然而,不容忽視的是,非遺作為一種敏感脆弱的旅遊資源,如果開發利用不合理,可能會造成不可挽回的嚴重後果。
因此,對待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態度與做法首先是保護,而不是商業經營。有些地方申報世界遺產未能成功,或者申報成功後又被警告,*主要的原因就是商業化氣息太過濃厚,破壞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核心價值。旅遊業是朝陽產業,非遺作為全人類共有的財富,使得非遺旅遊成為全社會的事業。但這不代表非遺旅遊要由旅遊部門或是旅遊企業來統管一切,也不意味著市場運作的模式就適用於保護和管理每一個遺產地。
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現代化進程的步伐加快,我國的文化生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工作面臨諸多難題。對於寶貴的非遺資源,其開發不同於一般的旅遊資源,而是有其自身的特點和規律,如何在保護的基礎上協調和平衡各利益相關者之間的關係,並實現共贏,以及如何將非遺在旅遊開發中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切實地惠及當地人民,成為當今學界非常關心的議題。
筆者正是基於上述認識,結合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特色撰寫本書。本書認為,隨著大批遊客來到新疆觀光、體驗非遺的魅力,非遺旅遊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如何切實惠及當地人民,特別是那些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利益如何得到保障,是保護當地非遺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問題。本書以環塔里木地區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喀什地區、阿克蘇地區以及和田地區作為研究範圍,主要是對這五個地區非遺項目的旅遊開發現狀、保護與開發的成功經驗以及開發中存在的問題加以研究,同時也結合國家和地方政策,將經濟成果惠及這一地區的人民。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