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4*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文學的一生-阿瑟.米勒自傳 ISBN:9787532794430 出版社:上海譯文 著編譯者:阿瑟.米勒 頁數:700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25225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據布盧姆斯伯里出版社提供2012年最新增補版本,中文版新增英國導演、編劇理查德·艾爾的《前言》和阿瑟·米勒傳記作者、米勒美國研究中心主任克里斯托弗·比格斯比的《後記》,堪稱專業而文采斐然的導讀佳作。 《阿瑟·米勒自傳》是美國二十世紀戲劇大師阿瑟·米勒唯一的親筆自傳。1987年,創作力依然旺盛的米勒用深刻的洞察力、幽默詼諧的筆觸、坦率而充滿激情的文字,回顧了自己作為一個人和一個作家漫長曲折、極富戲劇性的生命軌跡,同時也記錄了二十世紀美國文壇、劇壇以及美國社會發生的重大演變。內容簡介 本書為美國當代著名劇作家阿瑟·米勒生前出版的唯一自傳。在近五十六萬字的自傳中,阿瑟·米勒對自己所走過的漫長曲折而又豐富多彩的生活和藝術道路做了深沉的回顧和反思,尤其回顧了人生道路中的一些關鍵時刻: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美國經濟大蕭條與法西斯主義的抬頭,使得他終身都持批判現實的左翼政治立場;五十年代,他與麥卡錫主義鬥爭,最後獲得了道義上的勝利;在他的領導下,國際筆會從與世無爭的文學俱樂部變成一股推進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力量;幾段情感經歷尤其是和瑪麗蓮·夢露受人矚目也備受困擾的婚姻帶給他影響,等等。在敘述這些事件的同時,米勒詳細記錄了自己戲劇創作生涯的全過程,其中有成功亦不避失敗,並生動描繪了戲劇界、電影界、政治圈中的許多重要人物。米勒的坦誠、對文學和社會的責任感,是這部自傳的特點,也可清晰看到作者獲「美國的良心」之譽的堅實緣由。作者簡介 阿瑟·米勒(1915-2005),美國當代偉大的劇作家之一,被譽為「美國戲劇的良心」。 阿瑟·米勒出生於紐約一個猶太商人家庭,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父親工廠破產,家裡生計維艱,靠變賣母親的首飾維持。中學畢業后,米勒靠打工賺得學費,進入密歇根大學新聞系和英文系學習,開始試寫劇本,兩次獲得校內霍普伍德寫作競賽戲劇獎。1938年,他獲得文學學士學位。畢業后,他從事過多種工作,如當卡車司機、侍者、電台歌手,撰寫廣播劇等。1944年,《鴻運高照的人》問世,這是他第一部在百老匯上演的劇本。1947年,米勒的劇本《都是我的兒子》上演,連演328場,獲紐約劇評界獎,使他一舉成名。兩年後,《推銷員之死》在百老匯連續上演742場,一舉囊括了托尼獎、普利策獎和紐約劇評界獎,從而使米勒贏得國際聲譽。另外,他還創作了《薩勒姆的女巫》《橋頭眺望》《美國時鐘》等劇,均針砭時弊,對社會現實和戲劇技巧做了深刻的探索。 米勒有過三段婚姻。1956年和妻子瑪麗·斯萊特里離婚後,與好萊塢名演員瑪麗蓮·夢露結婚。1960年,他把一篇短篇小說改編成同名電影劇本《不合時宜的人》,由夢露和克拉克·蓋博主演;次年電影拍攝完成後,兩人的婚姻即宣告結束。 2005年2月10日晚,米勒因心臟衰竭去世。捷克前總統、劇作家哈維爾稱,米勒是「二十世紀偉大的劇作家,他的去世是世界文學的一大損失」。目錄 前言 理查德·艾爾引言 文學的一生 後記 克里斯托弗·比格斯比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