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3*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新聞攝影-媒介,技術與社會 ISBN:9787558627989 出版社:上海人民美術 著編譯者:任悅 叢書名:高等院校攝影攝像叢書 頁數:250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24252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旨在為意圖了解新聞攝影實踐與理論的教師、學生、媒體工作者,以及對新聞紀實影像感興趣的讀者提供一份導讀。沿著歷史、理論、語言、方法、實踐的認知邏輯,涉及選題確認、採訪、編輯和傳播的工作流程,全書共分四章。 第一章圍繞新聞攝影的概念界定,描述新聞攝影的社會文化價值和語言特徵。本章為之後的學習提供認知基礎。 第二章涉及新聞攝影實踐諸環節,從突發事件、戰爭、災難以及日常報道切入,講解從選題確立到實地採訪的工作要點。本章引入社會學、人類學的相關理論,提升新聞攝影工作者在後真相時代的認知能力,他們不只是觀察者,同時還應是社會科學研究者。 第三章關於新聞攝影的深度報道,圍繞影像敘事理論,講解如何用攝影的方式去寫作,剖析圖片故事和專題攝影的拍攝,尤其討論了如何在新媒體環境中展開敘事。 第四章討論新聞攝影在傳播中的諸多問題,梳理圖片編輯的工作要點,研討倫理問題。作者簡介 任悅,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教授,中國攝影家協會理事,中國攝影家協會理論委員會委員,長期從事新聞攝影教學,致力於推動中國的公共攝影教育。 攝影自媒體「1416教室」的主理人、創辦「OFPiX」工作室,策劃「還鄉計劃」(2012-2023),「你好,你的快遞到了」(2018),「你看不到的城市」(2019)等攝影項目以及「攝影與書」「汶川復活」等展覽。參与紀實攝影項目「影觀達茂」,主持並出版《烏克忽洞的土豆》(2016)。 曾任尼康攝影大賽、中國攝影圖書榜、TOP20中國當代新銳獎等比賽的評審,以及平遙、麗水等國內重要攝影節的學術主持。 參与編著《圖片編輯手冊》《新聞攝影教程》,著有《1416攝影辭典》,翻譯《美國新聞攝影教程》,譯著《理解一張照片:約翰·伯格論攝影》。目錄 序言 為什麼是新聞攝影如何使用本書 第一章 理解新聞攝影 第一節 新聞攝影的歷史 攝影與新聞攝影 新聞攝影的誕生 進入新聞事業 黃金年代 當代與今日 第二節 新聞攝影的精神 重新界定新聞攝影 目擊者 行動者 社會與文化價值 第三節 新聞攝影的語言 照相機 寫實主義風格 「決定性」瞬間 當代新聞攝影美學 影像與文字 第二章 當代攝影記者 第一節 攝影記者之眼 所見與所思 攝影選題的形成 像社會學家一樣工作 第二節 攝影記者的田野工作 新聞現場 進入現場 現場工作 與被攝對象相處 像人類學家一樣工作 第三節 在危險之地 突發新聞 報道災難 報道戰爭 戰爭與災難影像的視覺修辭 第四節 在生活之中 特寫攝影 發現日常 第三章 新聞攝影敘事 第一節 用照片講故事 講故事的人 單幅照片的敘事 照片故事 專題攝影 故事的講述與呈現 故事的講述與生產 攝影書作為敘事方式 第二節 圖文結合的敘事 微妙的圖文關係 文字說明的寫作 圖文結合敘事的兩種路徑 「錨定」 「接力」 第三節 新媒體敘事 新媒體的語言 影像採集與傳播 新媒體敘事的特點 動靜結合 移動影像與敘事 用戶生成內容 第四章 新聞影像的傳播 第一節 圖片編輯 從拍攝到編輯 媒體中的圖片編輯 圖片編輯工作 編輯照片的方法與工具 照片的媒介呈現 第二節 新聞影像傳播中的倫理問題 倫理道德難題 倫理道德關係 新聞攝影工作者的倫理道德判斷 爭議照片的發布 新聞照片後期處理的規範 第三節 新聞影像傳播中的法律問題 著作權 肖像權 名譽權 隱私權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