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路上的生與死-美墨邊境人類學實錄 傑森.德萊昂 9787545823172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上海書店
NT$560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4*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移民路上的生與死-美墨邊境人類學實錄
ISBN:9787545823172
出版社:上海書店
著編譯者:傑森.德萊昂
頁數:434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24758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美墨綿延的邊境線西部,是有著「不毛之地」之稱的索諾拉沙漠,這裏長期充當拉美無證移民的「走線」通道。高聳的隔離牆在此終結,闖過沙漠里一道道死亡關口,移民就能如願成為美國非法勞動大軍的一員。只不過,無數人命喪途中。人類學家傑森•德萊昂親歷沙漠移民路線、採訪越境者,收集衣物和骸骨等物質遺留,沿途救助傷者,親眼見證死亡。在他看來,沙漠是美國政府精心打造的異質集合體:誘導移民鋌而走險,把臟活外包,借自然環境「洗白」自身。這片死寂大地充滿著生命消逝的苦痛,而背後是兩個世界巨大的經濟鴻溝與難除的政治頑疾。

作者簡介
傑森•德萊昂(Jason De Leon, 1977—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人類學教授、奇卡諾和中美洲研究中心教授、科特森考古研究所主任。研究領域包括拉丁美洲移民、暴力理論、當代考古學等,是「無證遷移項目」的負責人。2017年憑藉其在移民研究領域的突出成就獲得美國麥克阿瑟獎。

精彩書評
德萊昂向我們呈現了對美墨邊境殺戮場的鮮活控訴,在血淋淋的景象和切身苦難中揭示了全球不平等的殘酷。德萊昂自稱是考古學「難民」,事實上,他正通過打破人類學傳統的學科分界來振興這個領域。他毫無保留地為理論、方法和公共人類學提供了新的路徑。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人類學教授、《生命的尊嚴》作者 菲利普•布儒瓦(Philippe Bourgois)
這是一本令人動容的啼血之作,敘述了無證移民經由亞利桑那沙漠奔向美國的艱難過程。作者親身體驗了這條生死路,對行動者網路、多物種民族志和本體論轉向等加以審視,並在死亡政治中檢視福柯的生命權力。作者力圖告訴讀者,為什麼在沙漠中死去的移民大都屍首無存——不同的能動性力量導致了這樣的結果。
——南京大學社會學院榮休教授、社會文化人類學研究所所長 范可
人類學家德萊昂以近乎小說家的筆觸與無限近的親密距離,揭開了美國邊境沙漠上「走線」的重重困境。那些踏上未知旅途的人,無異於接受來自死亡的公開邀請,而他們要去穿越「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人為邊界,又何嘗不是向著全球化扭曲和畸形之處發起衝擊,從而匯成的當代奧德賽式的磅?史詩。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助理教授、青年作家 呂曉宇
德萊昂將看似簡單的「用腳投票」的行為以一種繁複精巧卻環環相扣的方式呈現出來,把邊境危機凝練為美國政治、經濟和社會整體性潰敗的縮影。這些追尋「美國夢」的難民,不知等待自己的是冷酷的移民官、僵化的移民法、極化的兩黨制、失調的聯邦制、癱瘓的三權制和貪婪的全球化所編織的噩夢。這個制度噩夢搭配惡劣環境,則構建了他們的「敞墳之地」。
——雲南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國際移民研究學者 游天龍

目錄
引言
第一部分 惡地
1 威懾預防
2 險境
3 死亡暴力
第二部分 在路上
4 梅莫與路丘
5 遣送出境
6 科技戰
7 穿越邊境
第三部分 危險地帶
8 曝光
9 忘也忘不了
10 瑪麗塞拉
11 我們會等到你來
12 後記
致謝
附錄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引言
蒼蠅。
我記得最深的就是那些煩死人的蒼蠅。
記憶真是個有趣的東西。我當時拚命在心裏記住眼前的景象,之後也很快地把它們記下來,但才過了幾年,所有記憶似乎都被遺忘和埋葬了,成為尋常的一景。我只在美墨邊境待了幾周,跟那些亟欲突破美國移民查緝防線的人待在一起,就知道死亡、暴力與痛苦是這條遷移之路的常態。一切都模糊了起來,觸目驚心的景象不再清晰。作為觀察者,你開始習慣陌生人在你面前瞬間落淚。淚水不再像之前令人震撼,啞著嗓子訴說的悲慘故事一再反覆,結果就成了老調,搞不清出處,也理不出先後。為了不失去大局或殘酷細節,我與感覺的極限奮戰。我試著寫下所有經過,以便日後將觀察到的現實與更大的結構因素相聯結。這是我該做的事,至少在墨西哥和美國亞利桑那邊境做田野的那五年與後來寫本書的時候,我不斷這麼告訴自己。首次目睹死亡的當下我也這麼告訴自己。誰曉得知易行難。但無所謂,因為2009年7月的這一天,我根本無法理解眼前的一切,更別說把它理論化了。我只是愣愣看著蒼蠅,心想它們怎麼來得這麼快?
那是我在墨西哥邊境的諾加萊斯市(Nogales)進行民族志調查的第一天。天氣悶熱難耐,我一早上都坐在陰涼處和剛被驅逐出境的遷移者談話。這些男女老少企圖步行橫越亞利桑那的索諾拉沙漠非法進入美國,結果闖關失敗,其中還有幾個人是國土安全部從其他地方遣送來的,因為官員認為將這些人安置在沙漠附近,告訴人們每年都有數百位遷移者死在這片沙漠上,可以嚇阻他們不再企圖穿越邊界。我不曉得死者的名字,但這天稍早前才見過他。在那群面容疲憊的被遣送者當中,他不是特別顯眼。剛被遣送的人在諾加萊斯並不難認,因為他們的樣子都很像:T恤烏黑,腋下和衣領滿是汗水幹了留下的鹽漬,腳下的運動鞋看上去像是絞肉機絞過似的,髒兮兮的黑色背包里塞滿襪子、罐頭和他們所能帶走的微薄家當。他們的棕色身軀有如紅字,透露出力竭與脆弱,臉上混雜著悲傷、疲倦、恐懼與樂觀。他們可能迷路了整整三天,渴到近乎癱瘓,以致見到牛槽時就算裡頭的水長滿海藻和水蟲也照喝不誤,被強盜持槍洗劫,被遣返前遭到邊境巡邏隊員強暴。即使如此,他們還是相信下次會時來運轉。為了遠在北卡羅來納州卡爾伯羅市(Carrboro)等候的丈夫,為了菲尼克斯油漆房子的工作,為了那個留在墨西哥格雷羅州曼瓊小鎮(El Manchon)挨餓的小女孩,上帝保佑,我會過去的。下次會時來運轉。
我不記得他生前的模樣了。其實我在邊界帶的貝他組織辦公室門前做訪談時,根本沒注意到他。直到我訪談結束,走了一條街到便利商店時才和他擦肩而過。他和許多屢試屢敗的遷移者一樣,那天早上決定一邊喝海龜牌夸脫裝啤酒一邊思考下一步。那已經是幾個小時前了,我看著他走向便利商店對面的那塊廢棄空地。比起他臉上的表情,我印象更深的是他一早就在喝酒自娛。我只記得他又瘦又高,理個光頭。後來我再看到他,是因為我看見那片廢棄空地旁聚了幾個遷移者,便走到圍籬網前一探究竟。我身旁站著一名矮小的禿頭男,我很快就會得知他叫丘喬。我們倆就這樣一臉敬畏地默默望著癱在地上的屍體,看了整整十分鐘。那老兄才死了不到一小時,身上已經滿是蒼蠅,有的停在他發白的眼珠子上,有的在他張開的嘴裏爬進爬出。他頭歪向一邊,正對著我和圍觀的遷移者,宛如盯著每一個人。我們看著蒼蠅在這個人臉上產卵,時間彷彿靜止下來。
後來總算有些好心人拿著達拉斯牛仔隊的床單出現,將他蓋了起來。一名醫護人員和幾個附近居民圍著屍體走動聊天,看上去沒有半個人不安。死亡就像是一陣普通的夏日微風。我在心裏喃喃自語,也許這傢伙想去達拉斯的蘋果蜂(Applebee』s)餐廳洗盤子,也許他在費城當了很多年的綠化工人,是老鷹隊的死忠球迷,最討厭去他媽的牛仔隊。感覺沒有人認得他。人們只曉得必須拿個東西把他蓋住,不讓蒼蠅靠近。面對這幅奇景,我轉頭請教丘喬,想問出一點真知灼見。但丘喬只是聳聳肩說:「這種事天天都在上演。有些人穿越邊境不成太多次之後受夠了,有些人用藥物或酒精來消磨時間。誰曉得是什麼害死了他?」丘喬看出我臉上的憂心,便接著說:「等著瞧,明天就不會有人記得這件事了。就像根本沒發生一樣。」
他說對了。隔天,我向遷移者問起那個距離貝他組織辦公室不到100米的屍體,沒有人知道我在講什麼。感覺就像沒這回事一樣。
這些人為了進入美國,選擇以非法方式徒步橫越亞利桑那的索諾拉沙漠。本書就是探討這些邊境穿越者每天面對的暴力與死亡。我在書里提到的人,家住美國的讀者可能早就見過他們。他們替你挑揀水果,替你幫車美容,替你處理肉品;他們專做美國人不能或不想做的工作。不過別忘了,他們中有許多人不是第一次橫越沙漠。奧巴馬任職總統期間,曾經於2013年度大規模遣送了將近200萬名遷移者。其中有許多人目前還在宛如火星表面的亞利桑那邊境惶惶流竄,一心期盼和家人團聚,或回到他們唯一稱之為家鄉的地方。我的論點很簡單。這群人在遷移路上的可怕遭遇既非偶然,也非愚蠢,而是美國聯邦政策的結果。這項政策不僅相當不透明,更很少有人對此直言不諱:它本質上就是一個以索諾拉沙漠的險惡為掩護和工具的殺人計劃。美國邊境巡邏隊利用「漂白」過的論據、轉移究責對象,以及「自然」的環境過程,抹去亞利桑那南疆發生過的一切,藉此掩蓋現有查緝手段的惡果,讓這項社會政治政策對無證遷移者身體與性命的無數戕害從世人眼前消失。
那些在沙漠里經歷生死的人有名有姓、有面孔有家庭。他們還有曲折的生命故事,這些故事反映出跨國遷移者與全球經濟不平等的緊密關聯。但我們很少睜大眼睛,仔細看他們走過的這趟可怕旅程,聽他們用自己的話描述這個過程。在接下來的篇幅里,我將全力檢視一頭名為「威懾預防」(Prevention Through Deterrence, PTD)的美國邊境查緝巨獸,檢視它的運作邏輯和付出的人命代價,以了解這項主要仰賴險峻荒蕪的地形來遏止遷移者從南方湧入的政策。我還會介紹親身經歷過這套治安手法的人,從他們的視角來敘述那些發生在邊界帶及邊界以外,關於存活、失敗與心碎的故事。記錄這些絕大多數未曾被記錄的故事,讓讀者近距離看見這些面孔與身軀,或許能提醒明日的我們記得,這些人今天就在這片沙漠上生存,在這片沙漠上死去。

前言/序言
引言
蒼蠅。
我記得最深的就是那些煩死人的蒼蠅。
記憶真是個有趣的東西。我當時拚命在心裏記住眼前的景象,之後也很快地把它們記下來,但才過了幾年,所有記憶似乎都被遺忘和埋葬了,成為尋常的一景。我只在美墨邊境待了幾周,跟那些亟欲突破美國移民查緝防線的人待在一起,就知道死亡、暴力與痛苦是這條遷移之路的常態。一切都模糊了起來,觸目驚心的景象不再清晰。作為觀察者,你開始習慣陌生人在你面前瞬間落淚。淚水不再像之前令人震撼,啞著嗓子訴說的悲慘故事一再反覆,結果就成了老調,搞不清出處,也理不出先後。為了不失去大局或殘酷細節,我與感覺的極限奮戰。我試著寫下所有經過,以便日後將觀察到的現實與更大的結構因素相聯結。這是我該做的事,至少在墨西哥和美國亞利桑那邊境做田野的那五年與後來寫本書的時候,我不斷這麼告訴自己。首次目睹死亡的當下我也這麼告訴自己。誰曉得知易行難。但無所謂,因為2009年7月的這一天,我根本無法理解眼前的一切,更別說把它理論化了。我只是愣愣看著蒼蠅,心想它們怎麼來得這麼快?
那是我在墨西哥邊境的諾加萊斯市(Nogales)進行民族志調查的第一天。天氣悶熱難耐,我一早上都坐在陰涼處和剛被驅逐出境的遷移者談話。這些男女老少企圖步行橫越亞利桑那的索諾拉沙漠非法進入美國,結果闖關失敗,其中還有幾個人是國土安全部從其他地方遣送來的,因為官員認為將這些人安置在沙漠附近,告訴人們每年都有數百位遷移者死在這片沙漠上,可以嚇阻他們不再企圖穿越邊界。我不曉得死者的名字,但這天稍早前才見過他。在那群面容疲憊的被遣送者當中,他不是特別顯眼。剛被遣送的人在諾加萊斯並不難認,因為他們的樣子都很像:T恤烏黑,腋下和衣領滿是汗水幹了留下的鹽漬,腳下的運動鞋看上去像是絞肉機絞過似的,髒兮兮的黑色背包里塞滿襪子、罐頭和他們所能帶走的微薄家當。他們的棕色身軀有如紅字,透露出力竭與脆弱,臉上混雜著悲傷、疲倦、恐懼與樂觀。他們可能迷路了整整三天,渴到近乎癱瘓,以致見到牛槽時就算裡頭的水長滿海藻和水蟲也照喝不誤,被強盜持槍洗劫,被遣返前遭到邊境巡邏隊員強暴。即使如此,他們還是相信下次會時來運轉。為了遠在北卡羅來納州卡爾伯羅市(Carrboro)等候的丈夫,為了菲尼克斯油漆房子的工作,為了那個留在墨西哥格雷羅州曼瓊小鎮(El Manchon)挨餓的小女孩,上帝保佑,我會過去的。下次會時來運轉。
我不記得他生前的模樣了。其實我在邊界帶的貝他組織辦公室門前做訪談時,根本沒注意到他。直到我訪談結束,走了一條街到便利商店時才和他擦肩而過。他和許多屢試屢敗的遷移者一樣,那天早上決定一邊喝海龜牌夸脫裝啤酒一邊思考下一步。那已經是幾個小時前了,我看著他走向便利商店對面的那塊廢棄空地。比起他臉上的表情,我印象更深的是他一早就在喝酒自娛。我只記得他又瘦又高,理個光頭。後來我再看到他,是因為我看見那片廢棄空地旁聚了幾個遷移者,便走到圍籬網前一探究竟。我身旁站著一名矮小的禿頭男,我很快就會得知他叫丘喬。我們倆就這樣一臉敬畏地默默望著癱在地上的屍體,看了整整十分鐘。那老兄才死了不到一小時,身上已經滿是蒼蠅,有的停在他發白的眼珠子上,有的在他張開的嘴裏爬進爬出。他頭歪向一邊,正對著我和圍觀的遷移者,宛如盯著每一個人。我們看著蒼蠅在這個人臉上產卵,時間彷彿靜止下來。
後來總算有些好心人拿著達拉斯牛仔隊的床單出現,將他蓋了起來。一名醫護人員和幾個附近居民圍著屍體走動聊天,看上去沒有半個人不安。死亡就像是一陣普通的夏日微風。我在心裏喃喃自語,也許這傢伙想去達拉斯的蘋果蜂(Applebee』s)餐廳洗盤子,也許他在費城當了很多年的綠化工人,是老鷹隊的死忠球迷,最討厭去他媽的牛仔隊。感覺沒有人認得他。人們只曉得必須拿個東西把他蓋住,不讓蒼蠅靠近。面對這幅奇景,我轉頭請教丘喬,想問出一點真知灼見。但丘喬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