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如是繪人物園景冊 柳如是 9787573208330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上海古籍
NT$6,233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1*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柳如是繪人物園景冊
ISBN:9787573208330
出版社:上海古籍
著編譯者:柳如是
叢書名:丹青雅韻叢刊
頁數:52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24264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古代繪畫研究者、愛好者
一代才女,畫筆超凡脫俗,格調不遜於倪雲林。

內容簡介
明代名妓柳如是,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奇女子,博覽群書,能詩擅畫,才子名士推崇備至。24歲嫁給時年60的文學家錢謙益。她特立獨行,在國家危亡之際表現出錚錚骨氣和強烈的愛國心,受到後世盛讚。柳如是的詩集多有出版,而其繪畫卻一直鮮為人知。本圖冊收藏於美國弗利爾美術館,流傳有緒,堪稱柳如是繪畫的代表作。圖冊共八幅,是柳如是為酬報友人為其畫《西泠採菊》長卷而作。雖自謂「臨古」,卻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徵:構圖飽滿,營造出小中見大的開闊空間感。筆墨簡省,以簡馭繁,而神韻煥然。設色淡雅,以青?為主色調,輔以赭色、紅色、墨色,顯得十分素雅。整體風格高雅?俗,明凈無塵,風度天然,盡洗鉛華,覽之頓覺清氣逼人,非畫匠之作可比。為幫助讀者更好地了解、欣賞此圖冊,冊首添加了長篇序言,介紹柳如是的生平、圖冊的遞藏過程、所畫內容、藝術特色等,並給每幅圖擬出標題,配以釋文和賞析。

作者簡介
柳如是(1618—1664),浙江嘉興人。本名楊愛,改姓柳隱,又改名是,字如是,又號河東君、蘼蕪君等,一代名妓,與當時才子名士多有交往,后嫁予文學家錢謙益。

目錄
前跋一 瑞洵
前跋二 瑞洵
圖一、閉門吟詩
圖二、溪畔滌硯
圖三、秋日蕩舟
圖四、鑒湖獨釣
圖五、桐蔭彈琴
圖六、林下舞鶴
圖七、對蕉憶人
圖八、花叢聽簫
后跋一 雲翁
后跋二 蔣曾榮

前言/序言
在漫長的古代,女性被剝奪了受正規教育的機會,故很少能發揮自己的才華。不過也有例外,少數豪門世家,女子接受父兄、家塾教育,也有卓然成家的。如班固之妹班昭、蔡邕之女蔡文姬、謝奕之女謝道蘊、李格非之女李清照等人,都是其中姣姣者;另外,部分賣藝不賣身的青樓女子,為了接待達官貴人、文人墨客,從小接受各種才藝教育,加之成年後與文化名流來往唱酬,遂培養起極高的藝術修養,能將自己的才藝發揮得淋漓盡致。唐代薛濤、明代晚期的「秦淮八艷」都屬於這樣一類女性。這些傑出才女給以男性為主導的文化園地增添了幾抹亮色。
明代江南,經濟富庶,也推動了文化的繁榮。傳統詩文、戲劇、音樂之外,繪畫藝術也得到了長足發展,形成吳門派、松江派、浙派等各種流派,且繪畫教學也在民間普及開來,學習繪畫者已不局限於專業畫家。繪畫作為琴、棋、書、畫四藝之一,幾乎已成為文人標配。名門大族之女除了讀書作詩,多習繪畫;原本只學吹拉彈唱、吟詩填詞的青樓女子,此時也開始學習繪畫,以迎合時代的風尚。晚明金陵先後有八位名妓揚名秦淮河畔,她們分別是柳如是、顧橫波、馬湘蘭、陳圓圓、寇白門、卞玉京、李香君、董小宛,被稱為「秦淮八艷」,其中六位都擅長繪畫。柳如是以其傑出才藝和高尚氣節位居「八艷」之首。
柳如是生平
柳如是,浙江嘉興人。出生於明萬曆四十六年(一六一八),本名楊愛,改姓柳,名隱,又改名是,字如是,取宋朝辛棄疾《賀新郎》中有「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之意。又號河東君、蘼蕪君等。因家貧,柳如是被掠賣到吳江盛澤歸家院青樓,成為名妓徐佛的侍婢,徐佛教以詩詞、書畫。稍長,柳如是又被賣給崇禎故相國周道登家做侍妾。周死後,十四歲的柳如是被逐出周家,再次回到青樓做歌妓。崇禎五年(一六三二),柳如是流落松江,改舊名,自號「影憐」。常著儒服男裝,與復社、幾社、東林黨人交往,縱談時事,互相唱和。這期間,與陳子龍來往甚密,后因遭陳家人反對,這段戀情遂無疾而終。明崇禎十一年(一六三八),柳如是結識了文壇領袖錢謙益。兩年後,她著男裝訪錢謙益於常熟半野堂,錢謙益為其築我聞室,兩人徜徉山水,詩酒唱和,相得甚歡。崇禎十四年(一六四一),二十四歲的柳如是嫁給六十歲的錢謙益。錢謙益為她築絳雲樓和紅豆館。兩人讀書吟詩,過了一段神仙眷侶般的生活。后北京失守,錢謙益攜柳如是赴南京,做了弘光小朝廷的禮部尚書。清兵攻陷南京后,柳如是勸錢謙益和她一起投水殉國,錢膽怯未從,柳如是奮身欲跳,被錢抱住,故未死成。錢謙益一度降清,后又聽從柳如是勸告,離開北京,回到南方,暗中參加抗清活動。康熙三年(一六六四)五月二十四日,錢謙益去世。錢謙益死後,鄉里族人聚眾欲奪其房產,柳如是為了保護錢謙益家的產業,上弔自盡。一代才女就這樣以剛烈的方式結束了一生。
圖冊遞藏小考
柳如是是位極富靈性的才女,留下的詩歌作品有《湖上草》《戊寅草》,另有尺牘若干。她的繪畫作品傳世不多,且真贗難辨。陳寅恪先生在《柳如是別傳》一書中曾六次提及本圖冊,但他並未見到原本,看到的只是清宣統元年神州國光社珂羅版黑白印本,名《柳如是山水冊》,印刷不夠清晰。陳寅恪雖然將圖冊作為研究材料來使用,但對其真偽並未作出明確結論。筆者以為,偽作一般以單幅作品為多,而整套冊頁作偽,每幅均題原創之詩,難度高,除非有真本可臨。而本圖冊繪畫、書法、詩作水平都不一般,不似臨摹而來,且流傳有緒,故基本可以斷定是柳如是真跡。
圖冊上有藏印,前後有題跋,只署名號,未留下任何姓名。藏印有「賜書樓」 白文長方印、 「韻濤珍賞」 白文方印。按,韻濤乃蘇州藏書家蔣曾榮。乾隆帝修《四庫全書》時,他曾獻書百種以上,皇帝御賜《佩文韻府》一部,以示獎勵,故蔣曾榮改稱其藏書樓為賜書樓。陳寅恪在《柳如是別傳》中稱本圖冊為蘇州藏書家蔣杲所藏,實乃誤解。按,蔣杲死於雍正年間,乾隆尚未登基,也就不存在獻書、賜書之事,更不可能將藏書樓改稱「賜書樓」。蔣杲的藏書樓實名「貯書樓」。蔣曾榮是蔣杲的堂弟蔣重光(也是一位有名藏書家)的兒子,也即是蔣杲的侄兒。圖冊中鈐四枚 「韻濤」白文方印、三枚「賜書樓」白文長方印,后蔣曾榮的朋友雲翁跋又謂「韻濤老兄囑題是冊」,皆足以證明此冊乃蔣曾榮收藏。而朱文 「吳中蔣氏珍藏」長方印應該是他的家藏印。
宣統元年神州國光社珂羅版黑白印本《柳如是山水冊》末幅右側題:「宣統元年得於都下,審其印章,知為高祖王父舊藏,摩挲手澤,喜而記之,斧。」按,斧為蔣斧,字伯斧,又名蔣黼,曾協助羅振玉創辦農學會,作為該會的骨幹,於一八九七年參与創辦了《農學報》。後任職于晚清學部,與羅振玉同為四品咨議官,曾擔任京師大學堂教習。與羅振玉合輯有《敦煌石室遺書》,編撰有《中國教育史資料》等,一九一一年病卒。圖冊於何年從蔣家散出,已不可考,但可以確定,在宣統元年(一九○九)又回到蔣家後人蔣斧手裡。只可惜兩年後,蔣斧病逝,圖冊又易主。
前跋二有朱文方印「井蘇父」。查《清人室名別稱字型大小索引》未見「井蘇」,只有「井甦」,「 甦」為「蘇」之異體,意同,而號「井甦」者為瑞洵。瑞洵(一八五八—一九三六),博爾濟吉特氏,字信夫,號景蘇、井蘇,又號坦園、金山使者、天乞居士,滿洲正黃旗人。為文淵閣大學士琦善之孫。父親恭鏜歷任烏魯木齊都統、西安將軍、黑龍江將軍、杭州將軍。瑞洵于光緒十二年(一八八六)丙戌科中進士。光緒十六年四月,散館,授翰林院編修。歷任國子監司業、侍講學士、順天鄉試考官、國史館協修、科布多參贊大臣等。主要著作有《散木居奏稿》二十五卷,《犬羊集》、《犬羊集續》各一卷。為官政績頗著,然因直言敢諫,遭人忌惡,因案中傷,被革職遣戍,后交刑部嚴訊,奉旨仍發往軍台效力贖罪。前跋末有「九壹生」(即九死一生之意)、「累系餘生」(即囚系餘生),乃其生平真實寫照。又前跋一有印「故將軍」,蓋因瑞洵父曾任將軍。圖一上方雙龍拱字橢圓印為「郤特」,?博爾濟吉特氏的異譯,是蒙古成吉思汗一族的姓。以上諸印與瑞洵生平和父職均相合,故前跋一、跋二與后跋二均可斷為瑞洵手筆無疑。又從蔣斧題字被割去,蓋上「?特」姓氏印的情況來推斷,顯然圖冊從蔣斧家散出后,被瑞洵購入並重新裝幀,原末幅圖被移作首幅。
圖冊最後一次現身市場是一九九二年十二月二日紐約蘇富比拍賣會,拍品編號31,出自Jean-Pierre Dubosc(讓-皮埃爾?杜博斯克)的收藏。杜博斯克(一九○四—一九八八),中文名杜伯秋,法國人,著名古董商盧芹齋的女婿,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曾在駐北平的法國大使館任職,兼任北平中法漢學研究所總務長。他精通中文,喜愛收藏和研究明清書畫,與吳湖帆、王季遷、張珩等收藏家均有交往。1946年返回法國,致力於中國明清書畫的鑒藏和買賣。推測瑞洵去世后不久,圖冊再次流落市場,被杜伯秋購得,后帶到法國。杜氏去世后,其藏品分批送紐約蘇富比拍賣行拍賣,此圖冊被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購得。
綜上所述,本圖冊的收藏鏈條已變得十分清晰:
蔣曾榮(韻濤)——蔣斧——瑞洵——杜伯秋——美國弗利爾美術館。
圖冊作年、內容及藝術特色
此圖冊未題具體作年。陳寅恪言柳如是在畫上鈐「柳隱書畫」,「柳隱」乃「隱於章台柳之意」,也即尚未離開青樓,與錢謙益結合。筆者以為陳氏所言不確。以柳如是之清高,給自己起別號?不會如此自貶身價。她所謂的隱,應是隱於江湖之意,不可能稱自己隱於青樓。不過,陳寅恪認為「此畫雖難確定為何年所作,但必在崇禎十三年冬季訪半野堂以前」,筆者基本同意。因圖一題「古彝詞長先生為余作《西泠採菊》長卷,予臨古八幀以報之」,顯示柳氏尚在與男性朋友交往。而柳氏去常熟半野堂探訪錢謙益后,兩人確定了關係,柳與其他異性朋友交往的可能行就小了。這麼說來,圖冊應為柳如是二十三歲以前所繪。
圖冊共八幅,是柳如是為酬報友人為其畫《西泠採菊》長卷而作。原冊頁封面有藏家題「河東君仿古真跡」,題者不知何人,曰「仿古」,與柳如是自言「臨古」倒也相合,然並未涉及圖冊內容。宣統元年上海神州國光社珂羅版印行時,命名為《柳如是山水冊》。現在一般稱為《柳如是人物山水冊》。然細觀所繪實際內容,山水畫僅兩幅,余皆園居圖景,與文徵明《拙政園圖冊》類似,畫中大多有籬笆、圍欄或矮牆與外界相隔。這種隔斷在傳統繪畫中具有象徵性,是園林區別於純自然的標誌。故本圖冊命名為《柳如是繪人物園景冊》似更貼切。按,原畫各幅均無標題,茲據所繪內容擬出標題,未必準確,僅為方便讀者欣賞計。柳如是描繪了文人理想的生活狀態,居住在園林山水間,讀書、寫作、蕩舟、垂釣、彈琴、養鶴、懷人、吹簫,寧靜安逸,無世俗煙火氣。後來她嫁給錢謙益,居於紅豆山莊、絳雲樓,部分實現了她的理想。
本圖冊仿宋元和文徵明,但具有鮮明的個性特色,有數端可為抉出:
一、採用平遠視角,構圖飽滿,營造出小中見大的開闊空間感。景物邊緣故意不繪完整,畫外部分引人想象。如圖一遠景用水墨暈染出曲折的河灘沙渚,遼遠清曠。圖二左側籬笆未畫完整,竹林只見根部,顯然是以留白來表現白色霧靄。
二、筆墨簡省,以簡馭繁,而神韻煥然。如圖二繪竹葉,只疏疏幾筆,竹之精神盡現。圖三繪楓葉祇用紅色隨意點染。圖四繪兩山夾一瀑,淡墨輕皴,焦墨點苔,遠山近灘則用水墨渲染。瀑布三疊而下,如聞其聲。圖五繪梧桐葉只用水墨點染,清韻襲人。圖七芭蕉只畫大片蕉葉,不畫細小筋脈,更讓人感覺?蔭濃濃。
三、設色淡雅。以青?為主色調,輔以赭色、紅色、墨色,顯得十分素雅。圖一、二、五用淡?色來表現滿地青苔,充滿春天氣息。圖一、四以墨色來表現灘渚、遠山,有一種深邃感。圖八描繪春天繁花,採用點彩法,點?為葉,點朱為花,繁而不亂。
四、整體風格高雅?俗,明凈無塵,覽之頓覺清氣逼人,非畫匠之作可比。雖畫風與倪雲林有別,而論其超離塵上之致,則柳畫不遑多讓。柳如是雖曾學文徵明,而此圖冊之水平顯已超過文氏《拙政園圖》。文畫瑣碎繁密,匠氣過濃,不及柳畫空靈高雅。
柳如是的藝術才華,得到時人和後人一致讚賞。明汪砢玉《珊瑚網》錄鴛上老鰥題黃媛介《煙水疏林》幅,謂「松陵盛澤有楊影憐,能詩善畫,余見其所作水仙竹石,淡墨淋漓,不減元吉、子固,書法亦佳」。按易元吉、趙子固均為北宋著名花鳥畫家,可見對柳畫評價之高。清厲鶚《玉台書史》稱柳如是「賦詩輒工」「作書得虞、褚法」。 同治、光緒兩朝帝師、書法家翁同龢稱讚柳如是書法 「鐵腕拓銀鉤,奇氣滿紙」。本冊前瑞洵跋謂柳畫雅秀?倫,雲翁跋謂「每於畫眉餘暇,偶作丹青,一草一木,一泉一石,無畫家習染。雖規之六法,間有不合處,而雅靜之致,淡然可愛」,評價均十分妥帖。清鄒斯漪贊柳如是詩 「閑情澹致,風度天然,盡洗鉛華,獨標素質」,移用於其畫作,也很精準。現代作家郁達夫稱,就文學和藝術才華而論,柳如是可推為「秦淮八艷」之首。王國維評其為女中丈夫。陳寅恪不僅譽其為「女俠名姝」,極贊其詩歌、書法,更在晚年雙目失明的情況下,花費十年時間,為柳撰寫了八十余萬字的專著《柳如是別傳》,這當然不僅是因為柳如是的文藝之才,而更是被她在國家危難之際深明大義,堅守民族氣節,巾幗不讓鬚眉的豪俠氣所感動。
柳如是的繪畫成就固然依靠她的聰穎天資,但也與晚明時期江南濃郁的藝術氣息的熏染密不可分。當時以繪畫馳名的女性很多,如山陰范道坤、吳中趙文俶、嘉興黃媛介、金陵馬湘蘭、建寧林天素、武林李因等,都名重一時。可以說是崇尚藝術的時代風潮推動了女性畫家的誕生。像柳如是這樣多才多藝的奇女子只能產生於晚明的江南。我生也晚,欲一見柳如是而不得,唯有長嘆:「恨不早生三百年!」
袁嘯波
癸卯四月于石榴花開時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